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初步构建的研究
2021-03-25屈春玉李爱霞谭海静
屈春玉 李爱霞 谭海静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学校学生展开调查,厘清了课外阅读评价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初步构建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评价 标准
1 问题的提出
课外阅读是一种开放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束缚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为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活水”。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评价是重要一环。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评价,依赖于评价主体对课外阅读情况的全面客观掌握。
2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构建的依据
2.1 对于课外阅读内容和阅读量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对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有故事书、通话、中外童谣、寓言、散文作品、儿童诗歌、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和长篇文学名著等。
2.2 对于课外阅读能力评价的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明确表述:“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表述明确了评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弄清课外阅读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分析评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内容框架,确立评价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评价标准。
2.3 对于课外阅读方法评价的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从朗读和默读两个途径,从精读、略读、浏览和欣赏等具体方法展开,对每一学段所需习得的阅读方法有具体的质量要求。
3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构建的基本结构
3.1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指标
课外阅读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判断的依据和准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指标来评价学生。
知识与能力层面,主要从阅读理解、阅读评价、阅读运用三个方面展开,阅读理解侧重于评价学生在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做出解释这几个方面的阅读结果;阅读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阅读欣赏、阅读鉴赏两方面的阅读结果,表现为能够欣赏文本内容,能够评价、质疑作者的观点;阅读运用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阅读积累、阅读表达两方面的阅读结果,表现为能够运用所读作品进行交流和表达。
阅读过程与方法层面,可以从阅读方式、阅读策略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在课外阅读的阅读方式中,有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考察的阅读方法,侧重于评价学生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介于小学生阅读的实际特点,阅读策略侧重于评价学生的认读策略、积累策略以及理解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可以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三个方面展开。阅读兴趣侧重于考察学生阅读的经常性和持久性,具体表现为是否经常阅读或每天阅读;阅读态度侧重于考察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认识倾向性,表现为是否愿意阅读课外读物,是否愿意包含价值判断和意志行为两个方面。
3.2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的构建
3.2.1 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分为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评价能力和阅读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主要特征,又包含对阅读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形成解释能力。
3.2.2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评价
从《课标》对阅读方法的评价建议中,我们发现,语文课程主要从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或浏览四个方面去强调阅读方法,并规定其评价要点。分析这些评价要点,我们发现,《课标》在评价阅读方法的时候,一方面注重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这些阅读方法本身的知识,比如精读是什么,什么情况下要采用精读,也就是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为了概念之间的相互区分,本文称为阅读方式。因此,阅读方式包括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另一方面更注重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方法去获取信息,理解文本,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等。也就是要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在具体的阅读情境中去进行阅读,即是否构建阅读策略。小学阶段的阅读策略主要包括认读策略、积累策略、理解策略三种。
3.2.3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评价
根据课程标准确立的情感态度目标,结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质量目标,我们可以从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态度三个方面展开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评价的内容。
4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分学段具体内容
4.1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價标准构建具体内容
4.1.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分学段评价标准
(1)第一学段课外阅读能力评价标准
小学第一学段在课外阅读能力的质量目标是:能够借助拼音和图画进行阅读,能猜读和想象,能够就阅读内容进行简单的交流,就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
(2)第二学段课外阅读能力评价标准
小学第二学段课外阅读在阅读能力的质量目标强调阅读积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质疑能力。
(3)第三学段课外阅读能力评价标准
第三学段课外阅读的质量目标侧重于统筹和品鉴,在阅读能力方面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广泛地选择各类图书进行阅读,能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修辞技巧等在阅读中。
4.1.2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方法分学段评价标准
(1)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方法评价标准
第一学段小学课外阅读方法目标是:能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的朗读,能默读一个自然段,学习读文字和看图话两种方法了解故事内容的方法;能用喜欢的符号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等。
(2)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方法评价标准
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方法目标在阅读方式上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响亮、正确、流利的朗读书中精彩内容,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学习适用略读和浏览,在阅读策略上要求发展学生的积累策略和理解策略。
(3)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方法评价标准
第三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方法质量目标增加了运用浏览筛选信息、制定读书计划等要求,在阅读方式上要求朗读有技巧、默读有速度、略读和浏览有收获;在阅读策略上侧重理解策略。
4.1.3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情感态度分学段评价标准
(1)第一学段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评价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表现为学生喜欢图书、喜爱阅读,有爱护图书的习惯,有科学阅读的习惯,在分享交流中表现出对美好故事内容的向往。
(2)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评价内容标准
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质量目标侧重于培养良好阅读感受和养成阅读习惯。在阅读兴趣方面表现出喜欢阅读,经常借阅图书或买书;在阅读习惯方面,有每天阅读的习惯,积累的习惯等;在阅读态度方面,注重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情感陶冶作用。
(3)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情感态度评价内容标准
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情感态度目标侧重于阅读态度,具体表现为学生能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励;在阅读习惯方面侧重学生固定阅读的习惯、批注习惯、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思考的习惯等。
4.2 构建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评价表
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评价标准也应该是多层次的,因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基础和阅读效果不同,而家长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因而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课外阅读存在开放性的特点,而阅读者在阅读时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意志,因此,很难对其进行细枝末节的评价,只能选择模糊评价。课外阅读评价只要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就已经达到了评价的目的。因此,可以尝试设计符合学校学生特点的课外阅读评价表,这个评价表主要以课外阅读总目标为一级指标,以阅读能力、阅读方法、情感态度为二级指标,将阅读各学段目标增删并细化为三级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设计围绕阅读各级目标展开,内容具有针对性和阶段性。评价表主要采用了等级量化评价的方式,将分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
4.3 评价主体的多样性
在编制评价表后,要有相应的评价人员,主要包含教师,学生本人,同学,学生家长这四个要素。
5 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标准建构的反思
通过对课外阅读评价标准进行了构建,厘清了课外阅读评价的基本标准。构建的评价标准能够让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保证课外阅读的效果,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阅读量以及内容的要求,对小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梳理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一)评价标准的三级指标需要进一步细化。
(二)对评价标准的解读以及评价具体标准的判断需要进一步说明。
(三)评价标准要关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成长。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课题《通过构建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NO:CCDA18132)。
参考文献:
[1] 张清照.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的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2016.
[2] 胡紅.语文核心素养召唤下的课外阅读再出发[J].语文教学通讯,2017.
[3] 姜伟.小学生以课外阅读促进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
[4] 李笑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5] 温鸿博.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测评量表的编著[D].华南师范大学,2005.
[6] 李英杰.小学生阅读能力学业水平评价的研究[D].首度师范大学,2006.
1.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 (北京市 100048)
2.石景山区教育分院 (北京市 100043)
3.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 (北京市 10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