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佳电股份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2021-03-25郝思嘉

商业文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损益盈余会计准则

郝思嘉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盈余管理问题也不断凸显。以佳电股份成功摘帽这一案例为切入点,从佳电股份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两个方面展开案例分析,在丰富盈余管理案例研究的同时也能够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启示。

相关理论概述

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作为一种与企业发展经营密切相关的行为,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所谓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财务信息而操纵盈余,实现自身特定目的的一种方式。常见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利用关联方易、通过债务重组等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等等。值得注意的是,盈余管理虽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其是以会计准则为基本框架对盈余进行调节,应将其与财务舞弊区别开来。

特别处理制度

特别处理制度(简称ST)是沪深交易所为了规范资本市场,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而推出的监管上市公司的制度。对于财务状况或其它状况出现异常的上市公司股票,在其简称前冠以ST,提醒投资者该股票因存在退市风险已被特别处理。该制度的本质是进行警示,并不是使公司就此退市。只要满足一定条件,ST公司也可以顺利摘帽。ST制度在规范资本市场和保护投资者的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带来一定压力,为避免退市风险,上市公司很可能通过盈余管理对净利润进行调节。以往的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特别处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

案例分析

案例简介

佳电股份(股票代码000922)全称为哈尔滨电气集团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制造与维修电机、屏蔽电泵、局部扇风机等为主营业务的一家上市公司。自1993年成立以来,这家制造业企业自身先进的技术使其经营业绩稳步增长,然而,在2015年佳电股份的营业利润却急剧下滑。如表1所示,2015年的净利润比上年下降8009.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下降6617.92%。2016年净利润虽有所增长,但仍为-43666.84万元。由于2015和2016年度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佳电股份于2017年被戴上了ST的帽子,简称*ST佳电。若2017年其净利润依旧为负,则佳电股份将被暂停上市。为了保住珍贵的壳资源,*ST佳电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债务重组、合理利用会计估计等手段,使其于2017年扭亏为盈,并在2018年摘帽成功,撤销了风险警示。

佳电股份盈余管理动机

与非上市公司相比,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公开发行证券等方式,以更低的成本获得直接融资,从而满足公司运营对于资金的需要,同时能够使企业资本结构更加合理,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根据我国的ST制度,对于那些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应予以特别关注。*ST佳电由于连续两年净利润均为负值而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若其在下一年的经营中仍不能扭亏为盈,将被暂停上市,失去上市公司在获取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因此,为了避免退市风险,*ST佳电极有可能在不违反会计准则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盈余管理。

佳电股份盈余管理的手段

1.通过非经常性损益实现盈余管理

在佳电股份2017年实现的12050.21万的净利润中,营业外收入所占比重高达32.75%。2015和2016年营业收入占利润总额的绝对值分别为6.44%和2.68%,均未超过7%;而2017年该比例增长了约15倍。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源于除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之外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政府补助、债务重组等事项。虽然这些事项不具有持续性,但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实现盈余的增加,被特别处理的公司常运用此手段进行盈余管理。

如表2所示,佳电股份2017年的营业外收入总额比上年增加222.16%,同时也是近三年来的最高值。从营业外收入的各项构成来看,2017年的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比上年增长388.02%;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同上年相比增长18.15%;债务重组损益相比2016年增长了334.26%;佳电股份于2017年还在近三年内首次转回了应收账款减值准备,使得利润增加了121.87万元,显然,这是佳电股份为了摆脱退市风险的困境,通过调节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的盈余管理。

2.通过债务重组实现盈余管理

根据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进行债务重组的利得可以计入营业外收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债务重组过程中,债权人做出一定让步不仅有益于解决债务人的财务困境,有利于债务人的持续经营,从而促进双方长久合作,同时也可以为债务人带来营业外收入,从而有利于利润的增加。纵观佳电股份2017年的营业外收入构成项目,债务重组所占比例高达80.92%。相较于调节其他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的盈余管理而言,佳电股份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所带来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一提的是,会计准则在2019年进行修订后,债务重组准则发生了极大变化。新准则对债务重组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都进行了全新的修订,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能够起到抑制作用。

3.利用会计估计实现盈余管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对长期资产计提的减值损失不可转回,对短期资产所計提的减值损失则可以转回。资产减值损失作为损益类的科目会对企业的盈余产生影响,而资产减值计提比例作为会计估计,与会计政策相比有更大的操纵空间,因此许多被戴上ST帽子的公司可能通过减少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来扭亏为盈。本文整理了近三年来佳电股份资产减值的计提情况。总体看来,2017年的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同比下降94.52%。资产减值损失发生额的异常减少难免令人对企业盈余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从不同的项目来看,固定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这两项长期资产在2017年并未计提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准备在2017年的发生额同比下降73.11%;更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坏账损失的发生额为-2321.69万。进一步剖析发现,佳电股份当年对应收账款计提了691.78万元坏账准备的同时还转回了3538.93万元的坏账损失,导致了坏账损失本年的发生额为负。综上所述,佳电股份通过合理运用会计估计,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发生额来做文章,增加了本期盈余。

结论及启示

在对佳电股份的摘帽历程进行回顾和剖析后,我们可以更深刻地感受到盈余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佳电股份通过盈余管理,使得企业扭亏为盈,缓解了退市危机。保留上市公司身份在融资等方面会继续享有优势,从而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然而,盈余管理毕竟是一种粉饰报表的行为,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而且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后,为了维持现有盈利状况可能后续会产生一系列的盈余管理行为;更有甚者会进行舞弊以填补先前的漏洞。进行盈余管理虽然有利于企业实现特定目的,但从长远看来,无论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资本市场整体的运作而言都是不利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首先,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审慎考虑所使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中处于信息的劣势地位,加之广大中小投资者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往往很难发现上市公司盈余背后的陷阱。因此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一定要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保持警觉。其次,上市公司应将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作为长期发展的战略。盈余管理行为或许可以帮助企业度过眼前的危机,但真正使企业持续发展的始终是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企业应把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状况作为改善盈余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后,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和落实更加完善的特别处理制度。同时与时俱进地修订会计准则,减少企业利润操纵的空间,促进会计信息质量不断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良态运行。

(东北财经大学)

猜你喜欢

损益盈余会计准则
A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印发
增值税改革对现代服务业损益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其他综合收益及其重分类的探讨
外汇风险与会计外汇汇兑损益
期间费用的理论探析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