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场景中教师情绪失控的应对

2021-03-25孙利张荃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3期

孙利?张荃

摘 要 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受到的教育“累”,主要是由教育场景中频繁的情绪失控导致的。为什么教师容易失控?与被教育者之间过近的人际距离容易造成对彼此的审美缺失;发脾气的管教方式对于低年龄段孩子具有威慑力,而对于长大后的孩子已失效,教师又没能探索出合适的管理方式;树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快节奏的生活习惯往往致使教师急功近利,忘记了教育的规律;教师太注重学生成绩反馈,而忽视了对孩子成长方向性的引导。STOP技术主张从四个步骤来调节人的情绪,简单易行、值得教师学习。根据STOP技术,教育者在面对情绪失控时,首先要停下来;再深呼吸三次,和孩子保持距离;然后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情绪来源及后果;最后继续前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 教育场景 情绪失控 STOP技术

一、STOP情绪技术

STOP技术主张使用正念来减少压力和焦虑,是一种使身体和心灵恢复平衡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S—Stop,停止的意思,T—Take a breath,呼吸的意思,O—Observe,觉察的意思,P—Proceed,继续的意思。STOP的四个步骤就是停下来、调整呼吸、内省观察、继续前行。STOP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避开强情绪冲突时段大脑自动化的反应过程,运用呼吸法,调整身体状况,通过内省法调动理性思考,从而达到平静处理问题的目的。STOP技术的优点在于简单易学,有操作性,缺点是需要操作者的领悟力和胸怀,尤其第三步——内省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对于缺乏正念修行经历的人来说,还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1]。

停下来是STOP技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停下来,按下暂停键,拍一下自己的脑袋,暗示自己这个机器停止运营。第二步,深呼吸三次。这三次深呼吸会让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迅速回落,是感性与理性的交替过程,时间再长一点就可以让理性占据上风。第三步,观察内省。观察自己情绪冲动的各种表现,把对引发情绪的源头的关注点放到有效行为上,给合理的情绪一个存在的空间,放在那里,不要压制它,承认它的存在,但是不能任其妄为,以后再为其找一个合适的出口。第四步,继续前行。按照有效的方式继续前进。

二、教师情绪失控的原因

教师作为教育场景中与孩子互动的教育者,与孩子关系亲密、互动频繁,因此也是最常见的情绪失控者。生活中,教师情绪失控的案例数不胜数。其原因大体有如下四种。

1.所谓爱之深恨之切

各种情绪失控都有一个共同的借口:爱得深沉。为什么爱得深沉就会怨气载道?更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双方距离过近。过度的近距离会产生审美疲劳,对对方的缺点洞察得过于真切。而且过近的距离会让人感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担忧和焦虑,会放大负面

情绪。

2.发脾气无法快速解决问题

唤醒理论认为,高强度的情绪可以让人高度唤醒,高度唤醒可以讓工作更有效率。所以,激动可以高唤醒学生,火速解决表面问题,对低年龄段的学生尤其有效。因为孩子们经常会在学习时分散注意力,而教师的高频声音会刺激他们的感官,快速地让他们重新集中注意力。发泄情绪的方法看起来是如此有效,久而久之,就成为教师手中管理学生的一把利剑。然而,这种方法对于高年龄段的孩子未必管用,因为他们逐渐有了独立自主的意识,开始反感甚至反抗教师,一旦情绪发泄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会让教师处于被动状态[2]。

3.育人过程缓慢

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对于一切事件的处理都以高效为准则,然而,教育却讲究一个“慢”字。快速地解决问题实际上不是在教育,而是在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慢教育更有用,更长情,更能显示出教师的耐心。慢教育实际上考验着教育者对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人,所以我们关注人的心理转变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让学生在冲突中成长[3]。

4.育人忽略了个体的成长

在学校教育中,我们对一个学生的处理方式往往因为其他受教育者的在场而不同,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旁观,如果不需要杀鸡骇猴,如果我们关注的是一个学生,那么我们的处理方式可能是截然不同的[3]。学生在课堂上挑战了教师,如果教师没有任何的警示,那么其他同学会不会效仿?产生这个担心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治班,而不像家长在家里面对的是一个个体,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个人。在使用过导航后,我们都会感慨,这个傻傻的导航比教育者们有耐心,它不厌其烦地提醒主人,它从来不会骂我们,也不会讽刺我们,只是不断地提示正确的方向与路线。它的原则是:如果走对了,你就继续,如果走错了,我提醒你回头。

三、教师应对情绪失控的策略

面对教师的情绪失控,我们可以按照STOP技术的四个步骤来进行调控。

1.做到停下来

激动是一种情绪的高度激惹状态,这个时候很容易失态,做出不可思议之事,对于教师如此,对于处在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同样如此,要控制自己更难。因此,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教师最好平静下来,这个时候,不是比较谁更加暴戾的时候。面对激动的学生,教师最好的反应是幽默和冷静。

2.深呼吸三次,和孩子保持距离

距离很重要,没有距离的人际关系迟早会疏离。保持距离之后的深呼吸能够让教师从原始情绪的发泄到理性思维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过渡。教师和学生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假设学生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更不是自己的私人物品。最好的教育关系就是,教师站在河边,看着“船上的孩子在航行”,这样既可以看到孩子看得见的暗礁,更能够看到孩子看不见的远方。只有保持距离,才有能力去做一个强者和指导者[4]。

3.体验和反思自己的情绪

只有了解人性,站立高远,方能理智取胜。教师常常需要自省为什么自己会这么失控,这样失控的处理方式有没有带来有效的结果,这样的情绪和自己的教育观念是否有关。教育双方来自两个不同的阵营,本身就可能持不同的立场,如果将教育者定位为成长伴随者,结果可能会不相同。教师如果可以理解孩子的反复和不配合,了解他们人性中的惰性和成长性,并协调这些关系[5],了解他们成长中的一些规律,知道孩子会在明白教师的用心之后回心转意,并且把握住这个机会,给双方台阶,如果站得足够高远,那么教师就可以理智取胜。

4.找到高效的解决方式

教师需要在短期效果和长期功效之间做一个舍弃。高度的情绪唤醒固然可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然而想要得到高度唤醒的状态,除了惩罚和发火之外,还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令人精神亢奋的破冰游戏、对抗游戏。高度的唤醒之后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状态,还需要一个重新集中注意力的过程,高声的阅读和复述可以帮助孩子快速找回专注力。

参考文献

[1] 祝卓宏.Stop技术,帮你调节愤怒[J].心理与健康,2019(12):25.

[2] 何云峰,王宁,毛荟.多学科视角下“实践育人”的观照与释读[J].教学与管理,2018(03):16-18.

[3] 陶媚娜.专注于问题的解决而非惩罚[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20(05):8-9.

[4] 李德显,于立娜.理解与把握基础教育阶段师生距离的“度”[J].教学与管理,2006(34):25-28.

[5] 翟运胜.智慧应对学生情绪失控[J].教学与管理,2019(05):15-16.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