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021-03-25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
张贤金?吴新建?叶燕珠
摘 要 教研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进入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需要再出发、再发力。对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文件进行学习、领会和研究,认为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意见》对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贡献与问题进行了审视,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进的方向:明确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定位与任务,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深化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和教研方式创新研究,提出教研员队伍建设专业标准和新要求,将教研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范畴。
关键词 新时代 基础教育 教研工作 改进方向
2019年12月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法国巴黎总部宣布了2018年最新PISA成绩。由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组成的中国部分地区联合体在阅读(555)、数学(591)和科学(590)三项测试中成绩均遥遥领先,中国重返排行榜第一宝座。2009年和2012年上海PISA成绩曾连续两年排名第一。西方国家在对上海基础教育质量为什么如此之高进行分析与评价的时候指出,中国先进、完善的教研体系和优秀的教研员队伍是上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和专业支撑。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这一指导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下文简称《意见》)[1]。《意见》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6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有关“发挥教研支撑作用”要求的具体落实和部署[2]。《意见》对于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在新时代再出发、再发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一、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贡献与问题审视
1.教研工作对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保障作用
《意见》从推进课改、指导教学、助力教师、服务决策等方面高度评价了教研工作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回顾和梳理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和教研体系的曲折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和教研体系经历了初创期(1949-1956年)的从无到有,发展期(1957-1965年)的逐步完善,挫折期(1966-1976年)的陷入低谷,恢复期(1977-1984年)的重整旗鼓,规范期(1985-1999年)的壮大繁荣,完善期(2000-2016年)的转型创新[3],新时代(2017年至今)的整装再出发、再发力。总体来讲,随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不断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制度和教研工作进入了完善期,教研工作也走在了转型创新的道路上。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中国基础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新时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都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持续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发展。
2.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教研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进入新时代以后,为了保障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意见》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教研工作存在的四个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机构体系、教研队伍、教研方式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对《意见》指出的这四个突出问题进行认真检视,发现这些问题反映出的是当前我国教研工作还不能够完全适应新时代对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的现实困境。教研工作机构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我国教研工作体系急需有国家级教研机构的全局性、前瞻性、科学性、规范性、专业性引领和指导,不少省、市、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和发展不能完全满足引领和指导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求,不少校级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建设形同虚设,教研功能和作用不够凸显。不少教研机构没有办法做到分学科分学段配备专职教研员,一些薄弱学科甚至出现没有专职教研员或者没有教研员的现状,教研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专业标准,教研员的遴选、培养和退出等机制都不够健全。教研方式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是教研工作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的许多教研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作为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一线教师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机构的重視程度不一,对教研工作经费的投入差异较大,对教研工作的督导评估目前大部分还处于空白状态,不少教研机构存在“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有效解决也是当前教研工作能够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新要求的重要前提。
二、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改进的方向
1.明确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定位与任务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将教研工作定位于“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4]。这一定位赋予了教研工作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将教研工作确定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专业支撑,并从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等三个方面对教研工作的任务作了明确要求。这“三个服务”的任务要求中,服务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亮点在于要求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学科育人的意识和能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研究,帮助学生提升个人综合素养。这就要求教研机构要从学生学习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视角,更加深入地研究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思维障碍在哪里、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教研机构对这一个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还是略显不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服务教育管理决策这一任务要求是《意见》对教研工作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教研工作应该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正确地作出教育决策提供参谋,以发挥教研工作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2.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
《意见》提出并要求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要求各地要尽可能独立设置相应的教研机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对于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创新开展和有效开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教研工作机构比较完善的应该是省和市两级,县级教研机构建设和发展情况各地存在较大差异。《意见》明确提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部内有关司局指导下,指导各地教研工作”。从此,省、市、县、校四级教研机构终于有了明确的国家级业务指导部门,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也有了国家级的总牵头专业机构。这对于五级教研工作体系的构建和形成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意见》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领导好相关的教研机构,各级教研机构还要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各单位加强协同合作,努力形成教研工作新格局。《意见》还对学校如何强化校本教研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帮助一线中小学进一步明确校本教研工作的重点和任务。国家、省、市、县四级教研机构都应该扎根于一线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指导和引领中小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帮助中小学落实“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和教研新要求。
3.深化重点问题、关键环节和教研方式创新研究
《意见》从突出全面育人研究、加强关键环节研究、创新教研工作方式等三个方面对深化教研工作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研工作要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学科整体育人的角度,聚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问题和典型问题,各个击破、深化研究。学科教育研究要将“学科育人”落地于课程、教学、作业、考试和评价等具体的关键环节,进行微观细致的研究。同时,教研工作要注意教研方式的创新,要分学科、分学段、分对象、分层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研方式,提升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创造力,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意见》还特别关注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建设和发展,要求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制度,加强对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指导和帮扶。乡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通过建立教研员乡村学校、薄弱学校联系制度,将有助于实现对乡村学校、薄弱学校的精准帮扶和精准指导。这也是新时代教研工作方式创新的一个重要尝试。
4.提出教研员队伍建设专业标准和具体要求
教研员作为“老师的老师”,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专业标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教研员,教研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一直没有一个严格、明确的专业标准。《意见》从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较强、职业道德良好等五个方面对教研员的专业标准进行了规范。要求教研员要有6年以上的一线中小学教学经历,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优异,有中级以上职称,这就要求教研员应该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遴选和选拔。教研员队伍不健全严重阻碍了教研工作的质量提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地应该尽可能地分学科分学段配备专职教研员。对于不适合继续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应及时调整出教研员队伍。《意见》同时要求,教研员工作满5年,要深入中小学一线直接从事1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从而建立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制度。这一要求有助于帮助教研员时刻保持对一线教育教学实际的掌握和理解,而不至于因为长期脱离教育教学工作而“坐而论道”“纸上谈兵”。2010年以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加强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然而,在这些培训中,针对教研员的培训项目并不多,有很多教研员,特别是市级和县级教研员并没有多少参加专业培训的机会,自身专业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意见》要求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制度,并通过组织教研员开展教育教学相关课题研究,提升教研员的核心素养。限于教研机构编制数量的现实困难,《意见》指出教研机构可根据实际需要,在中小学或其他机构中,遴选聘请能够胜任工作的兼职教研员。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兼职教研员通常因为没有明确的工作考核要求和工作激励机制,工作成效因人而异。这需要教研机构在遴选和聘请兼职教研员时进行统筹考虑,明确权责,以激励兼职教研员充分发挥作用。
5.将教研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范畴
《意见》要求将教研工作列为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教研工作要有效开展,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经费投入。为引导地方人民政府对教研工作的重视,还需要强化督导评估,通过督导评估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和投入。《意见》要求强化督导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将其运用于地方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并作为教研机构工作绩效考核和教研员评优评先等工作的重要参考。长期以来,我国并未对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评估,地方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机构的建设重视程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也没有作为地方人民政府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教研机构是否把握住了正确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是否拥有完善合理的机构组织设置,是否建设有专业完整的教研员队伍,是否拥有良好的教研工作条件保障,教研工作对于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教研工作应该如何改进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教研工作中每个学科、每个教研员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督导评估来变得更加清晰。通过教育督导评估和督导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从而保障教研机构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总之,《意见》对于促进新时代我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轉型、升级、创新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的形成将对教研工作新格局的形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教研员专业标准设置,教研员遴选、培养和退出机制的建立将极大提升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完善的保障机制的建立,将确保教研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
参考文献
[1][4]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Z].2019-11-20.
[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Z].2019-06-23.
[3] 梁威,卢立涛,黄冬芳.中国特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制度的发展[J].教育研究,2010(12):77-82.
[5] 张贤金,郭春芳,吴新建,等.提升教师培训质量的两个关键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5(15):55-57.
[作者:张贤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副教授,硕士;吴新建(1966-),男,福建永定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主任,教授,硕士;叶燕珠(1980-),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学院理科研修部,副教授,博士生。]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