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研究

2021-03-25张澜崔姜林

鄂州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心理

张澜,崔姜林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始终面临着新的问题和不断的挑战。在社会的发展变革背景下,社会群众的个体利益逐渐多元化发展,价值观念呈现出新的碰撞,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困扰和冲突,最近几年的教学资料显示,大学生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压力,患心理疾病的比例逐年攀升,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不仅要通过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正确引导,还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行动来解决。高校要做到立足于学生心理,面向培养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促使其个性及品质的良好发展。只有掌握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及实效性的一系列特点,才能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层面。本文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当前情况入手,结合实际教学展开阐述,针对如何在新形势下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进行探讨。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改善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途径,传统意义上来说就是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通过科学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对当前的自我心理认知与反应特点,以此起到优化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的作用。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开辟了教育的新途径,强调学生的自我人格,理解其心理缺陷,进一步丰富思政教育的教学内涵,以个体作为教育出发点,分析原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形成健康的心理意识以及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目的。

(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主要把大学生的信心理念作为教育核心,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明确自身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使命。[2]249-250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创造良好思政教育的条件,调动一切因素为大学生塑造出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使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政教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丰富、多元化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增加社会意识责任感,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观念和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教学中合理传达,贯彻实施。促使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做到发展与成长。

结合当前的高校教学现状来说,教育工作开展的主体方向就是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两者之间起到相辅相成、互相成就的作用,其总体目标都是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既不可相互替代也不能在教学上有所偏颇。对于高校大学生良好的素质培养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缺一不可,两者共同作用下才是解决大学生心理与思想问题的关键,在教育方面,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论证大多是以思想活动为中介的,因此,对于大学生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的掌握是开展教育的根本,要对学生有基本的情感了解才是增强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主要体现。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依托

从广义上来讲,在心理和思想认识过程的主要阶段来看,可以理解为思想活动在心理活动的基础作用下产生,那么心理健康教育也必然成为实现思政教育的先决条件。[3]291首先,在教育对象上,思政教育主要作用于带有生理、心理、思维独立个体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使个体受思想理念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从而对于认知、意识、情感等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其次,良好的心态是接受思政教育的前提,大学生作为独立个体,要想形成良好的品质要先从正确的自我认知开始,再有适应、交际、接纳自己和信任他人的能力,才能自觉地接受思政教育的理论观点,最后,健康的心理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促使其成为一个心灵美好和情操高尚的人。

(二)心理健康教育推进思政教育目标的完成

心理健康教育在本意上会对思政教育的内容起到一定的完善和扩充作用。两者在高校“育人”这一教学目标上保持一致性。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旨都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促进大学生成为全能型人才。但是,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一个是心理层面的品质养成,一个是思想层面的思维引导,在具体内容的实施上,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于社会适应能力对信念品德的培养,思政教育则以坚持社会主义发展的政治方向为前提进行理想信念培养,由此,两者分别从大学生的学习、交际、生活等角度以及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层面进行的总体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补充。

(三)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有利拓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在方法上的优化以及内容上的有利延伸,两者之间的教育方式既存在同一性又存在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在于从内到外的心灵感触,充分的理解、接纳并尊重学生的自我人格。现在大部分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往往会通过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心理知识演讲或者讲座,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心理辅导网站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分析,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锻炼。[4]241-243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教育支撑的,偏向于由外到内的方式进行观念灌输和引导,大多采用面对面传达、实例榜样说明、思想品德评价等等方法,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以改造,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多元化发展的主要方式,弥补了传统思想教学依靠理论灌输和思想灌输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自信心,有利于提升教育者的教学动力,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完善、渠道的拓展以及方式上的延伸,同样也是思政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实施的重要举措以及吸引大学生进行道理观念认知的有力保证。[5]30-31+37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大同小异,在教学目标上又存在密切联系,两者相互结合,差异互补,共同科学发展。

(一)加强教育观念、促进相互影响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的合理融合,主要取决于教育工作者在观念上的相互整合。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主要特点,进行整理归纳,深入了解其现状的发展,并对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形成因素有深刻的认知,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既是高校培养高素质高标准的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提高思政素质和道德品质的迫切要求。因此,要想做到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整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当中,有效地发挥思政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三观”中的推进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做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共同发展。

(二)丰富教育内容,促进相互融合

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相结合过程中,要进行深入和细致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6]293-294一方面要坚持思政课教学,使大学生的思维得到武装,树立正确的“三观”,围绕理想和信念开展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解决他们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教育要以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实际状况为支撑,最大程度上进行校园文化环境上的优化,促使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正确心态,学会心理预期的自我调节和改善,塑造出文明积极的良好大学生的形象。最后,要始终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决心和情怀,为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针对现阶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高校要不断优化和创新当前的教育环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为首要目标,以全新的观念和理念来进行自我认知和审视,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使之成为学习和自我发展的必经过程,从整体上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养。

(三)注重方法手段,进行差异互补

要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巧妙结合,要根据其自身的发展特点,注重结合的方法手段,两者之间要相互汲取对方的正确理论,优势互补,做到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提升整体教学成果。在思政教育中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运用的优点,掌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为思政教育提供创新和多样化的教育理念,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可以更加明确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和思维进行把控,使教授双方在彼此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也要学会筛选运用思政教育手段,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

(四)完善教学体系,整合教师队伍

根据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高校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得到有利发展。第一是专业教师队伍的创立,首先,从事心理和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比热爱,有较强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专业能力,其次要对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和能力提升,增加进修机会,促进教学水平提升。[7]103第二是加强大学辅导员建设工作,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多也是频繁的教育职位,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因此,辅导员也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知识。比如,收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培养方案,及时掌握学生想法,对于了解到的情况要给予及时又正确的引导和反馈,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学生要形成正确的心理和思维观念,提升学生适应校园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能力。由此看出,加强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知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力量。第三是加强学生骨干培养,使大学生的干部群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的辅助力量,因为,学生干部与学生年龄相当,体验和感受也会产生同一性,加强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地位,使情感传递流畅。做好以上三点,可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长远开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把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8]62+64需要我们深入其中,掌握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和结合的关键因素,再通过教学内容上的深入理解和方法手段上的彼此借鉴与创新,使两者之间互为作用,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心理感受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