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产城融合模式
2021-03-25张燕
张燕
(乐陵市委党校,山东乐陵25360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重要指示,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践行“特色小镇+乡村振兴”发展理念,以调味品产业为主导,坚持“二产带一产、二产促三产、发展新六产,以调味品三产融合带动城镇发展”的特色定位,依托乡村振兴宜居工程,提高乡镇驻地集聚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探索形成特色小镇示范引领型的镇村一体、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杨安路径”,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率先突破区。[1]
一、“党建引领+产城融合”的杨安镇实践
杨安镇位于乐陵市南10 公里,总面积88.47平方公里,耕地7.6 万亩,辖83 个自然村,自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经营调味品,现已从当年的小作坊、货郎担发展到全国最大的香辛料深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调味品集散地,相关企业超过200 家,全镇5 万余人近三分之二人口从事相关行业,号称“中国调味品第一镇”,并入选山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山东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镇,2019 年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近年来杨安镇通过“党建引领+产城融合”,依托调味品主导产业集群优势,狠抓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升级,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振兴样板提供了有益探索。
(一)“党支部+产业链”,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产业振兴托底
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用“党支部+产业链”模式,围绕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活三产,着力构建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体系。一产发挥调味品主导产业对镇村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以调味品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为引领,打造调味品全产业链条。二产大力发展调味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幅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依托食品调味品产业园区和调味品产业孵化中心,开展调味品生产加工、产品创新、技术研究与示范,形成一批推动价值提升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三产推进调味品产业与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加快形成一批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隆起带。2019 年投资4.5 亿元,建设集科技研发中心、标准化生产车间、电商创业基地、小镇会客厅于一体的调味品产业共享园。[2]
(二)“党支部+股份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组织振兴聚力
积极推进“农民向社区集中、农业向规模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针对重点拆迁村,提前谋划土地流转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发展优势农业,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让群众通过土地流转或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解放双手”,通过入社股金分红与就近务工,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收”。突出模式有:一是“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型,如王屯村党支部抓住本地调味品企业数量多的优势,依托王屯调味品科技种植园,成立乐陵市溢香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统一配套实施“水肥一体化”种植,并实施“宝力模式”,由调味品骨干企业、宝力股份、合作社成立战略合作联盟,构建具有技术支撑、产业带动和辐射能力的区域辣椒种植产销基地,全村900 亩土地统一入股合作社,种植基地预计年产辣椒300 余吨,仅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分红年均增收约为24 万元。二是“党支部领办创办+种养结合”型。2019 年,搬迁后的前石村流转土地387亩,487 户农户签订入社合同,通过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统一种植糯玉米,与德本农业合作,完善出口销售链条;养殖“大三花”种鹅,平均一只鹅利润每年为200 元钱;村集体鱼塘由村党支部书记投放鱼苗,利润无偿为群众分红,能实现净利润3 万元。截至2019 年底,合作社净利润20 余万元,为村民提高亩均1000 余元的收入。[3]
(三)合村并居,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带动就地城镇化发展
创新村级组织方式,积极开展“多村一社区”合村并居工作,解决农民新居建设,夯实基层发展基础。以区域化党建引领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根据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关于“积极稳妥地推动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要求,着眼群众意愿和村庄长远发展,按照“试点先行、分类推进”的思路,扎实推进“多村一社区”工作,以合村并居促进融合发展,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杨安镇中心社区,一期已有近2000 群众“就地就近上楼”;二期26 栋安置楼正在建设中,该社区生活设施齐全,配有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超市等基础配套。杨安镇现建设的农村新型社区涉及村庄20余个,全部搬迁后,将腾挪土地3000 余亩,惠及群众近万人;群众就地就近上楼后,将可以分享镇政府驻地在子女上学、医疗、养老等公共资源上的相对优势;群众就近到企业打工后,其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实现“双增收”。
(四)改善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城乡鸿沟
大力实施民生项目,投资1000 万元,实施杨安镇人居环境河道整治项目,对镇区3 公里干沟进行景观改造;投资20 万元,实施春季村庄绿化工程,绿化覆盖率将达到20%。强力实施农村改厕、改暖、改气、“户户通”工程,大力推进“河长制”和“散乱污”企业整治工作,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形成户、村、管区“三级联动、环环相扣”“比、学、帮、赶、超”的浓厚创美氛围。截止目前,杨安镇已创建“美丽村庄”12 个,“美丽庭院”643 户,“最美楼长”4 名,这些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
二、乐陵市杨安镇产城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三产”融合程度低。产业链不长,结构单一,目前农业产业链条大多局限于初加工阶段,层次浅,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链上还有挖掘空间,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三产的发展还显不足。
(二)主体带动能力较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少,部分合作社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有的合作社内部运行不规范,发展资金短缺,贷款融资难,发展后劲不足,质量不优。
(三)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电商人才匮乏;村干部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文化水平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无所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发展经济的意识不强。
(四)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健全。农村各类要素资源的市场被各种行业部门和行政辖区限制,条块分割严重,不能自由流动,农村土地、集体资产、宅基地等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产权不明,市场化流转不畅,城乡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现存农村金融机构有效供给不足。
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杨安路径”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稳步推动“多村一社区”体制改革,从社区党组织建设入手,完善组织架构,强化政治引领,把党组织打造成党的建设和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构建“镇党委—社区党委-- 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五级组织链条,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上下联动、条块融合的组织体系。建立农村区域党建联合体,以党建融合,促进服务融合、产业融合、治理融合;要加大农村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用好管好农村干部后备人才库,确保换届选举中全面实现“一肩挑”;要加大农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建设,配强人员力量,下沉服务事项,建设服务型党组织;要以产业为依托,探索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模式,从而将党的组织领导和党员带动作用,融入专业合作组织中,让党员干部在“两新”组织中起模范带头和服务作用。[4]
(二)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围绕培育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建设食品调味品产业园区和调味品产业孵化中心,引导二三产业向园区集中,坚持产业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三园同建”,以园区化引领发展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关联产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综合发展平台。打造乐陵·百味乐园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利用“味都”杨安镇调味品产业优势,以调味品博物馆、小镇会客厅、调味品原材料种植科普园为依托,形成杨安镇特色的调味品产业游览区,使杨安镇“味道”更具辨识度,推动延伸调味品产业链,带动“新六产”的发展。
(三)推进乡村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制度,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地,开展土地股份合作或者土地托管;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现有资源变资产,通过盘活村里的机动地、四荒地等资产,依法有序地解决村里“三资”问题。拓展集体资产运作空间,实施宅基地、农用地整理项目,增加有效用地面积,努力获取集体建设用地指标。
(四)加强乡村顶层设计,突出规划先行
要加强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通过片区规划、土地整合、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合理做好村庄合并的中长期规划,提高人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有序推进乡村发展,构建镇村协调联动的融合发展格局。要依据镇域村庄的自然禀赋和人口、产业、文化等资源条件,合理划分示范引领型、特色资源型、改造提升型、搬迁撤并型等不同类型村庄,差异化探索适宜性发展路径。对因人口流失严重、村庄规模小、公共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潜力弱等原因需要搬迁的村庄,要在甄别审核、审批、备案、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精心筛选出条件成熟、群众认可的村庄率先开展,依法依规组织实施,不搞“一刀切”,确保稳妥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