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021-03-25吉梅
吉 梅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在信息爆炸的大数据时代,众多行业面临前所未有挑战,教育行业首当其冲。其原因在于,“知识”的变化促使教育方式和内容发生变化。过去学生获取知识大多源于书本和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忆;而今学生常使用移动通讯工具上课,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百度”“腾讯”等媒体平台轻松获取,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似乎越来越少了。此外,各地大力度提升学历数十年,市场对学历教育需求的热度逐年下降,学情的变化促使教学模式与培养目标随之改变。笔者于2020年4月3日至17日,对贵州开放大学成人开放教育学院6专业7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占比96.57%,问卷有效。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在教学方式上,48.60%的学生希望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22.35%学生表示无所谓;在学习需求上,70.95%的学生期望通过在校学习提升职业能力,59.22%的学生希望增加知识储备;在能力与学历的排位上,43.02%的学生认为首先学能力,其次再要学历;在教学改革的需求上,互动合作、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学组织形式。可见,学生对学历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而对能力及自我提升的需求正逐渐攀升。然而,在学校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背景下,“填鸭式”的应试教育已经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是每位教师乃至整个教育行业都在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融合“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推动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对分课堂”产生的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衍生出很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如慕课、微课、直播课堂等,对传统教学起到了相当大的补充作用,其优势是:名师精讲知识点,内容短小精干,课程共享,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通过动画、图片、表格的处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对于难懂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回放来加深理解。但这些教学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如碎片化学习,在“化零为整”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对于具象化处理的知识能够很快领会,而对于整门课程乃至整个学科的整体框架,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则缺乏深入的了解。受到技术的影响,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做到有效的监督和客观的评价。对于一些专业技能较强的课程或职业资格认证,仅通过这些模式进行教学,就要培养学生较为扎实的专业能力存在较大难度。加上课程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且互联网信息更迭速度太快,也容易存在课程资源过时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来说,这些教学模式仍然无法取代传统的面授教学辅导。而如何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出更具综合能力的教学对象,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成为教育行业面对的重大课题。
“对分课堂”新型教学模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通过多年研究提出来的,在全国范围内被全学科、全学段广泛实践、充分检验。其本质上是一种教学范式(讲授、讨论之外的第三种教学范式),是适合新时代教学的基本框架,也是落实课堂革命、打造金课的操作系统,有助于走出传统教学的三个误区:教学方法(变革灌输法)、教学内容(变革教材或学习内容呈现形式)、教学目标(实现触及情感的教育)。“对分课堂”的课程安排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包括四个环节,分别为讲授、独立思考/做作业、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1]。
“对分课堂”的优势首先体现在经济上,既不用改变教室的基础设施和教学环境,也不需要花钱购置新设备;其次体现在普适性上,广泛适用于各个学科、各个学段、各个地区、各个学校、各类教师以及各类学生;再次体现在即学即用上,易上手且不改变教学内容、进度、考核方式 ,高校教师充分学习后便可运用于实践;最后体现在见效快上,能够迅速改变教学生态,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提高考试成绩,培养核心素养[2]。
(二)以“对分课堂”教学理念推动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对分课堂”的教学特点符合开放教育的教学需求
“对分课堂”的教学思路主要源自“对分”,一是授课时间对分,即一半或部分课堂时间由教师讲授,一半或部分时间由学生自我内化和参与讨论;二是讲授内容对分,该教学模式下的讲授部分被设计为精讲留白,教师主要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剩余部分由学生自主学习内化完成,并且以当堂或隔堂讨论的形式在小组中发表各自的学习成果。
此外,“对分课堂”强调内化,既非纯粹以教师为中心,也非纯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精讲过后,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内化,即独学过程,在场教师监督学生独立思考,各自理解,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内化后再进行分组讨论。作业的布置是精讲和讨论的核心环节,十分关键。当堂对分,作业可以相对简单,其目的是引导、督促学生课后复习,保证学生能够理解基本内容,为深入、有意义的小组交流讨论做铺垫和准备。
除了传统形式的作业外,对分作业还包括一个新的部分——“亮考帮”。学生在听课、读书、完成作业后,要总结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触动最大或者最有兴趣的内容等,称为“亮闪闪”。学生把自己能理解,但觉得别的同学可能存在困惑的地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考考别的同学,称为“考考你”。学生把自己不懂、理解模糊或还想了解的内容,用问题的形式表述出来,并在讨论时求助同学,称为“帮帮我”。学生小组讨论主要是为了解决低层次问题,凝练高层次问题。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解决问题,并对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汇总,在接下来教师组织的全班讨论中统一解答。这样以“精讲-内化-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形成的教学过程,能够有效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2.开放教育的学情特点需要对分理念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开放教育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是以实用性为主的。这些学生多为各行业的一线员工,他们虽然可能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比较欠缺,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教学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对工作和未来发展有助益、有启发或者与考试过关直接相关的内容上,对照本宣科和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式教育尤为排斥,希望通过学习能够激发思维和创意、拓展人际关系等。而开放教育的传统授课过程中,极易出现台下一群“手机党”,台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因此,以“对分课堂”的教学思路,将学生从配角变为主角,缩减教师的讲授时间,留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进行自学和讨论,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把教学重心和难点放在学生感兴趣的部分集中解决,还能激发学生的沟通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团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其次,开放教育的学生到课时间比较局限。这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边工边读”,并且他们中的大部分还要兼顾家庭,即使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和周末,也无法保证全部学生都能按时到校上课,这就决定了开放教育的教学设计要更为精炼,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线下讲授要“精炼”,教师进行宏观框架式的讲解,引导学生课后自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集中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线上教学需要教师提供面授以外的拓展内容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开展线上对分讨论,教师将课上布置的作业和学生自学的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既巩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启发。同时,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和相关问题的思考,也有助于倒推教师专业知识的提升以及对精讲内容和作业设计的精准性思考,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3]。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
基于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笔者尝试融合“对分课堂”新型学习模式来探索开放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构建了“四驱动+一支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即线上媒体资源与线下面授精讲内化互相驱动,课堂特色讨论与课后独学内化互相驱动,既能“化零为整”,也能“化整为零”,结合有针对性且个性化的教学支持,实现处处可观看,人人乐参与,时时能评价,全方位、多样化、高效率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如下。
(一)四驱动
1.线上媒体资源
教师要充分利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平台的学习资源,以及省校根据教学进度实时上传的教学辅导、重难点解析、相关知识拓展等资源,丰富学生的视野,加强他们对重难点和考点的把握。同时,提供微课资源和随堂测试题库,覆盖课堂讲授90%的内容,学生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效,也可以通过随堂测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进而巩固学习效果。
2.线下面授精讲内化
(1)面授精讲
讲授内容对分,教师将讲授部分设计为精讲留白,不再继续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通过框架式的讲授,对学习目标、章节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与其它内容的关联等进行讲解,只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对学生进行充分而不过分的引导,课程内容被分解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部分。讲授内容主要包含课程内容的总体框架及重难点,并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提炼,以精讲为主,对一些章节适度留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或对已学内容的进行问题设置,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
(2)内化吸收
内化吸收是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的环节,开放教育的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一是很难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二是无法及时解决课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内化环节可以强迫学生当堂阅读教材,吸收讲授内容,培养学习习惯,有问题也可以及时消化,既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巩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特色讨论
“讨论”是合作探究阶段,主要包括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自由提问、教师点睛和总结。该阶段要求每个学生分享自己学习的“亮考帮”(亮,即“亮闪闪”,意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有收获或感受最深的亮点;考,即“考考你”,意为学生学习过程中已经理解、掌握的内容;帮,即“帮帮我”,意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解模糊或有疑惑的问题),并成为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
(1)小组讨论
4~6人为一组,第一次上课时,学生自由组队,但彼此熟悉的学生要尽量分开,促使不熟悉的学生之间能够更多地认识和交流。小组所有成员彼此分享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感受和想法,以及如何知行合一的思考。每位成员就自己的“亮考帮”进行分享,构建并提出本小组掌握的最被认同的“理论→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构建并提出本小组的困惑和思考;小组成员可以就自己不同意的内容进行质疑,进而构建并提出本小组的质疑。
(2)全班交流
首先,不同小组分别分享各自对课程的理解、感受和想法,以及如何知行合一的思考。然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每组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形成班级对课程的理解、感受和想法,以及理论如何践行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思考。
(3)自由提问
根据课堂情况,可以给任一学生或小组一个机会,解决课堂上没有涉及或深入展开但又比较重要的问题。
(4)教师点睛和总结
根据单元课程任务以及学生内化吸收和讨论的情况,教师简单总结各小组的学习成果,解答各组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并强调讨论中遗漏的内容。
4.课后独学内化
面授精讲过后,教师适度“留白”的课程内容,一部分让学生在内化时间进行自学,另一部分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随后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独学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学习内化完成剩下的部分。学生可以选择自行阅读教材、观看微课视频或查阅课程网页上的文本资源,随后将各自的学习成果以隔堂讨论的形式在小组中分享,或者将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文字或思维导图等形式形成作业。
(二)一支持
要建设全方位、多样化、高效混合式教学模式,学习支持应尽量全面,并且有针对性。
1.提供线上资源的学习指南
开放教育的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需要提供线上课程资源的学习指南进行指导。开课时,教师应向学生详细介绍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的课程平台及其网络课程、教学辅导、重难点解析等栏目,并教会他们如何更好地利用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宽学习容量。
2.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辅参考资料
教师要根据上课进度以及引导学生自学和独学内化的完成情况,在学习网上发布每章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提示和参考资料,并不定期在“课程讨论区”提出本课程的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在线进行回答,然后对学生的答案作出点评,及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
3.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唯有知行合一才能让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因此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实现互相交流非常必要。由于开放教育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来自一线,所以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座谈、交流、参观,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强化学生有关营销的理念和思维,以培养更多高质量专业型、 应用型人才为教学最高目标。
笔者于2020年3月至6月对贵州开放大学(原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2019年春季工商管理班实施教学,并以“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例,进行了“当堂对分”的初步尝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希望继续学习的愿望比以往更高,对于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更多思考,表示“很喜欢这种上课模式,在对分课堂中,自己有很大收获,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态度非常满意”。课程结束后,笔者对全班46位学生进行了课程评价问卷调查,90%的学生认为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84%的学生更喜欢对分课堂教学法;77.63%的学生认为,通过对分课堂的讨论,明显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并且92%的学生认为,虽然对分课堂模式下教师讲课的时间比传统讲授式时间少,但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加认可;86%的学生认为,“对分精讲+内化+讨论”的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比较有趣,强化了“教”与“学”之间更为活跃的交互过程,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对分课堂”实践的思考与改进途径分析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积极性有明显提升,并且交流讨论的内容更深入,教学反馈较好,教学过程的推进也较为顺畅。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优势明显,但是也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和有待完善的环节,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将各个教学环节有效融入教学评价和监督中
“四驱动+一支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何得以有效实施,关键在于怎样通过教学评价和监督确保学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如是否浏览线上资源,是否学习线上课程,是否取得线下小组讨论成果,自主独学是否流于形式等。每个环节都应计入教学评价,并通过平台数据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根据不同权重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评中的比例,激发学生积极完成平时的学习任务。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班长和组长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既要通过他们鼓励组员完成学习任务,又要做好学习反馈,如对讨论情况进行截图,收集学生互评的学习心得及思维导图,这样不仅可以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还可以通过此类反馈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做好评价、答疑和辅导工作。
(二)线上资源与线下面授内容要做到有效结合
当前,我国的教学资源并不匮乏,但是资源繁杂、雷同且碎片化现象明显。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只是简单地资源堆砌,而应是优质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不同教学板块的互相补充,以提供全面且有导向性的教学信息。面授精讲部分要更好的做到“断舍离”,以“精”为主,以“线”为主;线上资源则要强调以“点”为主,一方面补充教师在精讲中没有提及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补充教学内容的延展信息或佐证信息,在充实学习内容的同时也不断巩固学习内容。同时,线下留白独学环节也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师不仅要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置学习难度,而且学习任务的设置要做到“趣味性”和“接地气”。开放教育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要鼓励学生先去“做”,再要求他们“做好”。
(三)小组讨论的主题设计与组织安排应更具导向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小组讨论的质量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形式,如学生讨论是否热烈,讨论时间是否足够长,讨论内容是否具有一定专业性和具备一定深度的思考等。小组讨论是否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小组成员之间是否能够进行有效讨论,讨论的主题设计和教师的有效引导缺一不可。成人开放教育学院的学生多为各行业的一线从业者,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每一批学生的情况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大多数学生对待学习都是比较被动、懈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讨论主题,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主题。在安排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环节的完成与其工作能力的提升和生活方面的助益有很大关联,为他们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铺垫。
总之,我们唯有不断挖掘“对分”理念和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引导学生爱上学习本身为宗旨,努力提高教学实效,才是开放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我们唯有不断探索教学改革之路,才能将开放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落到实处,切实为党和国家所需要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加油站”的作用,为开放教育的美好目标——创办令人满意的大学、受人尊重的大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