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基础 提升能力 构建模型 突破难点—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备考建议

2021-03-25>>>于

考试与招生 2021年3期
关键词:苯环同分异构吡啶

>>>于 菲

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往往借助新颖、真实的情境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2020 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36题第(3)问,情境来源于我国化学工作者发表在Science 中的文章,“沉积在α-MoC 上单层金原子对水煤气的低温催化反应”以制备有机超强碱,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简式、常见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必备知识,考查信息获取加工能力与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可见,夯实基础知识、构建有机解题模型是提高有机化学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夯实必备知识,提升关键能力

夯实化学核心基础知识,构建完备有机化学知识网络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1.有机物的命名及官能团名称

表1 高中化学有机物中常见的官能团

高考试题常考查含官能团有机物的命名,在扎实掌握教材中烷烃的命名规则及官能团名称的基础上,注意多官能团物质中官能团的优先级。如2018 年全国卷Ⅰ考查了氯乙酸的命名,官能团既有氯原子又有羧基,羧基优先于氯原子,命名为某酸。常见官能团的优先级按卤原子、烯(炔)、醇、醛、酸顺序。

提示:命名中卤原子只作取代基,如2020年全国卷Ⅰ中A(C2HCl3)的化学名称为三氯乙烯。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可以用习惯命名法“邻、间、对”来表明取代基位置。

2.典型有机代表物基本反应及转化关系

教材中出现的典型代表物质有甲烷、乙烯、乙炔、苯、溴乙烷、苯酚、乙醛、乙酸、乙酸乙酯、葡萄糖、氨基酸等。以化学学科“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念及分类思想,迁移到烷烃、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卤代烃、醇、酚、醛、酯、糖类、蛋白质等同类物质性质。

图1 典型有机代表物基本反应及转化关系

利用转化关系图来构建典型代表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网络,进而增强推断复杂陌生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其性质及转化关系的能力。

二、构建解题模型,突破有机难点

有机选考试题的综合性强、陌生信息多、思维容量大,主要难点在于未知物质结构的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合成路线的设计。下面以2020 年全国卷Ⅰ为例,构建几种问题的解题模型,并利用模型突破有机试题的难点。

1.未知物质结构的推断

在熟悉烃和各种衍生物性质及其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参考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模型,迅速破解未知物质结构。

图2 未知有机物的结构推断模型

如2020 年全国卷Ⅰ第36 题(1)问,要求写出A 物质名称。题中给出A 的分子式为C2HCl3,不饱和度为1,可以依据分子式和不饱和度直接推测结构中一定含碳碳双键,可确定结构简式为ClHC=CCl2。

2.同分异构体书写

图3 同分异构体分类

图4 同分异构体书写模型

如2020 年全国卷Ⅰ36 题第(6)问,考查典型的含苯环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又加入陌生知识吡啶环。解读问题“E 的六元环芳香同分异构体”,根据信息“③苯胺与甲基吡啶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确定同分异构体中六元环应分为苯环、吡啶环两类。再依据与金属钠反应,可知含有—OH,等效氢的个数比为6∶2∶2∶1,共有11 个氢,基于等效氢比例分析,比例中的“1”来自—OH,“6”应来自2 个—CH3,且物质对称。“2”应来自环上的对称C 上的H,也可以是—NH2,不可能存在氮原子只连接1 个H 的情况。苯环类有3种,、、。同理可知吡啶类有3 种,考生失分点主要在于同分异构体种类判断,很多考生答案是3 种,就是只考虑了苯环类。

3.设计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的设计要求利用示例信息结合目标产物结构,选择合理的路线,综合性很强。需要复习和整理以下基本模型—①官能团的引入、消去和转化;②有机官能团引入的先后顺序的处理:如苯环上引入多取代基的先后顺序,多官能团发生不同反应类型化学反应的先后顺序;③官能团保护:若有机物中存在易被氧化的官能团,如酚羟基、氨基、碳碳双键、醛基,要保护官能团,经历几步反应后再还原出来;④在芳香族化合物的合成中,为达到目标官能团的定位引入,且避免进入其它活性位置,以减少副产物,使用基团占位与消除。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是对有机化学学习情况的综合考量,检查考生对知识的学习、实践、应变以及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以下模型解题。

【2019年全国卷Ⅰ,36题(7)】设计由甲苯和乙酰乙酸乙酯(CH3COCH2COOC2H5)制备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任选)。

图5 合成路线设计模型

三、真题知识拓展

2020 年全国卷Ⅰ36 试题中有两个关键的陌生信息,对于这两个信息进行初步拓展介绍。

1.有机碱

2.芳香同分异构体

题干信息:“③苯胺与甲基吡啶互为芳香同分异构体”是解决第(6)问同分异构体书写问题的关键。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必修二》中资料卡片提到:“芳香化合物是一种习惯说法。历史上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从植物胶中提取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实际上芳香化合物并不一定都有香味,芳香化合物一词已失去了原来的意义。”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中对芳香族化合物也没有给出定义,高中阶段通常认为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实际上有些化合物不含苯环,但具有与含苯环化合物相似的性质(芳香性),具有芳香性的杂环化合物称为芳杂环。如吡啶、呋喃都是具有芳香性的芳杂环。

有机碱信息为本题情境,不考查有机碱的性质,重点要求提取结构信息,二甲基胺结构帮助推断二环己基胺,苯胺吡啶结构帮助解读信息③。信息③芳香同分异构体为重要的陌生信息,重点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只有整理并同化新信息,掌握新规律,才能正确解决新问题,即本题中的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问题。

猜你喜欢

苯环同分异构吡啶
芳香族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换、扑、拉、插”——同分异构体书写新招数
有机硼敲开吡啶药物合成“新大门”
若干类芳香族化合物的改良Sombor指数
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比较
三十六计引领 突破同分异构
限定条件下芳香族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推导难点突破
“同分异构体”知识解谈
2—氯吡啶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