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镰刀湾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2021-03-25张东阁邵杰瞿璇曾文文志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区长油层砂岩

张东阁,邵杰,瞿璇,曾文,文志刚

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18 2.长江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 武汉 430100

图1 研究区位置Fig.1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1 储层岩石学特征

1.1 岩石类型及碎屑成分

镰刀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石碎屑中长石体积分数较高,石英次之,岩屑体积分数最低,体积分数之比近似于4∶2∶1(见表1),反映该油层组岩石成分成熟度较低,具近物源沉积特征[4]。

表1 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碎屑成分及填隙物含量统计表

碎屑颗粒的磨圆度较差,以次棱角状为主,呈点-线状接触,线接触亦较为常见,以孔隙式胶结为主,伴有少量薄膜式和石英次生加大,反映该组岩石结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5]。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次之(见图2),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中等-好(见图3)。

图2 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岩石类型三端元图Fig.2 Triangle diagram of sandstone rock types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图3 长6油层组砂岩粒级分布直方图Fig.3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sandstone grain size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1.2 填隙物特征

研究区长6油层组碎屑岩填隙物主要为沸石类矿物(浊沸石)和自生黏土矿物(以绿泥石为主,次为水云母),含有少量的碳酸盐胶结物(以铁方解石为主,方解石和白云石次之)和硅质胶结物(见表2、图4)。

表2 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填隙物组份平均体积分数统计表

图4 研究区长6油层组胶结类型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of cementation types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2 储层物性特征

表3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物性统计表

研究区长6各小层储层物性基本相似,最大值略有不同(见表3、图5),根据储层分类评价标准,镰刀湾油田长6油层组整体为低孔-特低孔、特低渗-超低渗储层。孔隙度分布呈片状和条带状展布,与砂体展布相似,大多区域孔隙度分布在8% ~12%之间,孔隙度大于12%的区域只在研究区局部地区发育。渗透率展布形态与孔隙度相似,渗透率在区间0.5~1.5mD分布较广,渗透率大于1.5mD的高渗区在研究区局部呈土豆状零星分布(见图6)。

图5 研究区长6油层组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直方图Fig.5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图6 研究区长6油层组孔隙度、渗透率平面分布图Fig.6 Plane distribution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3 储层孔隙类型与结构特征

3.1 孔隙类型

图7 长6油层组砂岩孔隙类型体积分数直方图Fig.7 Histogram of volume fraction of sandstone pore types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常见粒间孔、溶蚀孔(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沸石溶孔、碳酸盐溶孔)、微裂隙等几种类型,其中粒间孔含量较高,作为主要储集空间,长石溶孔、岩屑溶孔体积分数相对较高,作为次级储集空间(见图7)。

3.2 孔隙结构特征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喉道细且短,中值较小,孔隙配位数低,以中孔隙为主,孔径分布范围集中在20~40μm,大孔隙次之,含有少量的小孔隙;喉道类型均为微喉道(见图8)。

图8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孔隙、喉道分布直方图Fig.8 Distribution histogram of pore and throat of reservoir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图9 研究区长6油层组压汞曲线类型 Fig.9 Mercury injection curve types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通过对研究区压汞资料的分析,长6油层组孔喉排驱压力平均值为1.12MPa,中值半径平均为0.21μm;孔喉分布一般,退汞效率为18.15%~36.90%;平均最大进汞饱和度为77.85%,连通性一般(见表4)。

根据砂岩毛细管压力曲线特征及生产需要,结合前人研究成果[6-9],将研究区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分为3种类型(见图9)。

1)Ⅰ型压汞曲线。排驱压力0.37~1.17MPa,平均0.75MPa;最大进汞饱和度为83.57%~88.34%,平均85.92%。中值压力1.21~4.59MPa,平均2.60MPa;退汞效率为21.10%~36.90%,平均28.75%。该曲线平台段明显,表明储层分选相对较好,为储层物性好的一类储层。

2)Ⅱ型压汞曲线。该类压汞曲线在研究区最为常见,排驱压力位于0.35~5.17MPa;最大进汞饱和度分布在67.23%~91.96%,平均75.89%;中值压力分布在2.32~23.83MPa,平均7.04MPa;退汞效率分布在17.00%~40.55%,平均26.33%,低于Ⅰ型曲线。该类曲线可见平台段,整体特征介于Ⅰ型与Ⅲ型之间。研究区各个小层均可见该类型曲线。

3)Ⅲ型压汞曲线。该类压汞曲线排驱压力2.55~5.17MPa,平均3.83MPa;最大进汞饱和度较低,在66.26%~67.23%之间,平均66.15%;退汞效率在20.27%~25.12%之间,平均22.69%。该类压汞曲线平台段较短或无平台段,储层分选较差,储集性能较差。

表4 研究区长6油层组孔喉结构统计表

4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资料,对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的成岩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区内主要发育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

4.1 压实、压溶作用

研究区长6油层组压实作用较弱,砂岩的碎屑颗粒多为点-线接触,凸凹接触和缝合线接触少见,使得部分原生粒间孔和喉道得以有效保存。部分碎屑岩中压溶作用较常见(见图10(a)、(b))。

4.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作为一类破坏性成岩作用在区内极为发育,是破坏原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之一。镜下观察发现,研究区长英质次生加大现象较为发育(见图10(c)),导致部分原生孔隙被占据,且阻碍了次生孔隙的形成;绿泥石胶结发育,为黑云母向绿泥石的转化形成。自生绿泥石的发育抑制了部分碎屑颗粒的次生生长,使粒间孔隙得到了较好的保存。研究区绿泥石含量高的地区与砂体主带基本一致,同时也为油藏发育的有利区。

4.3 溶蚀作用

区内长6油层组中溶蚀作用较为发育,通过扫描电镜及铸体薄片观察发现,岩石中浊沸石骨架里的大量颗粒被溶蚀,形成大量次生孔隙(见图10(d))使得储层物性得以改善。

图10 研究区长6油层组砂岩镜下照片Fig.10 Microscopic photos of sandstone of Chang 6 reservoir group in the study area

5 储层综合评价

参考油气储集评价方法[10-14],通过区内储层主要类型参数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试油试采以及生产等资料,初步建立了一个针对研究区特低渗、超低渗透储层的分类标准(见表5)。

表5 研究区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表

Ⅰ类储层:为优质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均相对较好,具Ⅰ型毛细管压汞曲线特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且砂体叠置厚度大,连通性较好。Ⅰ类储层在区内发育较少。

Ⅱ类储层:为较好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高,具Ⅱ型毛细管压汞曲线特征,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岩石结构多为细-中粒,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Ⅱ类储层是区内发育的主要类型。

Ⅲ类储层:为一般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具Ⅲ型毛细管压汞曲线特征,主要分布于水下分流河道侧缘,砂体厚度较薄,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发育溶孔-微孔,孔隙连通性较差。Ⅲ类储层在研究区较为发育。

6 结论

1)镰刀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岩石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均较低。

2)区内储集空间类型多样,粒间孔较为发育,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各种类型的溶蚀孔为次要储集空间,喉道细且短,均为微喉道,中值较小,孔隙配位数低,以中孔隙为主。

3)结合主要类型参数,将区内储层进行分类评价并划分为3类,其中Ⅱ类储层为区内发育的主要类型。

猜你喜欢

区长油层砂岩
干燥和饱水状态下砂岩力学特性试验
火星上的漩涡层状砂岩
聚合物驱剩余油油层挖潜措施研究
陕北地区砂岩的技术指标特性
锦45块老区边部潜力再评价及配套挖潜技术研究
区长“不开心”
最后的拆迁
砂岩型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
“低阻油层”存在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