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化灾害地理课程初探

2021-03-24李晓勤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

李晓勤

[摘   要]灾害地理教学是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灾害地理课程的乡土化符合灾害发生的区域性特征,有利于落实生活化地理教学,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文章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灾害”为例,进一步阐述灾害地理乡土化教学的实施方法,印证案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灾害地理;乡土化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4-0093-02

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破坏性和区域性等特征,制约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计划中指出:教育是减轻灾害计划的中心,知识是减轻灾害成败的关键。最新的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也将灾害的内容单独编写为一章,并放入必修1中。因此,深化中学生对灾害知识的认知、增强中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当前中学地理灾害教学的关键。现阶段,如何进行乡土化灾害地理课程设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教育个性化发展要求。三级课程的设置导致教学课时增加,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乡土化课程是一种以乡土情境和案例为主题对国家课程再开发的地理课程,是对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融合[1]。乡土化课程的实施,可以实现对课程设置的优化,促进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灾害地理课程的乡土化,符合灾害发生的区域性特征,能够促进学生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从而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

一、灾害地理课程乡土化的必要性

(一)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特征

灾害,是指能够对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的发生具有区域性的特征,任何一种灾害都有其特定的分布区域[2]。板块交界地带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我国东南沿海区域地处亚热带,东临太平洋,降水丰富,容易发生暴雨、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而西北地区深居大陆内部,水汽难以到达,冬季容易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寒潮、干旱时常发生。不同区域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区域间的差异,运用乡土化的方式进行灾害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特定区域的特定认知,并通过分析特定区域的环境因素,总结概括某种灾害发生的条件,实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进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二)落实生活化地理教学

自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就成为地理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3]。换言之,就是要实现地理教学目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以及教学过程生活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使地理教育真正做到为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运用乡土化的方式进行灾害地理教学,引用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和事物,给学生创设真实的地理情境,从而建立起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灾害相关的理论及防治知识,加深对家乡地理环境的认知,提高生存能力,并且体会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价值。

(三)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作为四大核心素养正式写进课标[4]。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强调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和逻辑,地理实践力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是四大核心素养中最主要的一个,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也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终极目标。运用乡土化的方式进行灾害地理教学,能够使学生对特定的区域形成正确的认知,提高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将所学的防灾减灾知识恰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地理实践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乡土化灾害地理课程的实施——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灾害”为例

案例教学是以具体教学案例为基础、以师生双方的互动为主要形式,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玉树藏族自治州的自然灾害”为例,进一步阐述乡土化灾害地理课程的实施。

(一)案例呈现

玉树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境内河网密布、水源充足,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全境平均海拔4000m以上,地势高耸,地形复杂,冰缘地貌极为发育,冻融作用强烈。气候寒冷且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0℃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约500mm,环境严酷。受极端自然条件的影响,该区域常见雪灾、低温冻害、暴雨和冰雹等灾害性天气以及由此引發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性灾害。玉树州属于青藏高原地震区,区域地震活动十分频繁。2010年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灾情十分严重。经过十年的灾后重建,如今的玉树州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境内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建设有可可西里、隆宝滩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牧民的牧场周围也常有棕熊、狼和雪豹等出没,破坏房屋,吃掉小牛,人兽矛盾十分突出。

(二)问题探究

1.玉树州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灾害?

2.导致这些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针对问题1中的自然灾害,有哪些防灾减灾对策?

4.你的家乡存在哪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想到哪些防灾减灾对策?

(三)案例分析

问题1要求学生总结特定区域常见的自然灾害并对其归类,有助于培养学生识别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学生结合已有的自然地理知识,大致可以归纳出玉树州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三种类型: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生物灾害。其中,气象灾害主要有雪灾、低温冻害、暴雨、冰雹等,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则主要有鼠害、病虫害、狼灾、熊灾等。

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解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地理学科能力之一。结合问题1的归纳总结和材料中给出的信息,对于问题2中提到的灾害发生原因,应从三种不同类型自然灾害的角度出发,分别进行分析。雪灾等气象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①当地气候寒冷且干湿不均,年均温低,降水集中,属于典型的高寒气候;②该区域海拔高,由于地形抬升作用,容易受到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③该区域属于中纬度地区,且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接近对流层的1/3甚至更高,会对大气环流产生一定影响,天气状况极不稳定。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①该区域位于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②受地震的影响,加之暴雨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导致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病虫害等生物灾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①该区域境内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并且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设立等措施,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②当地牧民过度进行放牧活动,导致草地退化。问题3侧重于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前面两个题目使学生对玉树州的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理解,思考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培养了学生的乡土认同感和人地协调观。主要的防灾减灾对策可以从当地政府、个人、社会组织等角度提出:①当地政府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防灾宣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饲草料储备库;②每家每户在过冬前储备足够的饲草料,随季节变化进行草场迁移,提高防灾减灾意识;③充分发挥寺院等的作用,加强对普通民众的防灾减灾教育等。

从乡土范围看,玉树州灾害地理主题学习主要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学生,考虑到学生的地域差异性,将问题4设置为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前面三个问题的思考方式分析自己家乡的自然灾害,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自然灾害的理解。

(四)案例评价

通过课程的乡土化设置,使灾害地理教学落实到某个具体的区域,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笔者设计玉树州的自然灾害案例,向学生介绍了玉树州的基本概况,四个问题的设置遵循“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识迁移”的规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对灾害知识的整合能力,增强学生的乡土认同感以及人地协调观。问题4的设置由个别到一般,实现了案例教学特殊问题普遍化的目标。

三、结语

当前,灾害地理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将灾害地理课程乡土化,一方面符合灾害发生的区域性特征,能够促进学生将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相结合;另一方面贯彻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乡土化灾害地理课程的教学能够实现学生对于自然灾害问题的个性化认识,同时还需要将“个性”转变为“共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对于自然灾害的整体性认识。

[   参   考   文   献   ]

[1]  戴敖锁.乡土化高中人文地理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J].地理教学,2014(20):20-23.

[2]  许武成.灾害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3]  周代许.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讨[J].地理教学, 2012(12):18-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国家公务员制度》课程中的应用探究
EDA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于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案例教学方法探讨
钢琴对环境污染的探讨
浅议课堂教学与管理的体会
案例教学在机械创新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EXCEL在《投入产出法》案例教学中的应用
《运筹学》教学模式探讨
案例教学法在《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课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