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着力点
2021-03-24刘先春李金玲
刘先春 李金玲
〔摘要〕 治理能力是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治理能力则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课题和重大任务。新时代,提高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要以提升政治能力为核心、提高学习能力为前提、强化制度执行力为重点、加强法治能力为保障、厚实专业能力为基础,以期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政治能力;制度执行力;法治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不仅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而且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1 〕。新时代,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科学内涵和提升路径,对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提升政治能力是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领导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 〔2 〕新时代,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政治能力则在其中居于统摄和领导地位。
第一,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政治上的坚定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是夯实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和治理能力的思想基础。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 〔3 〕。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就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以创新理论指导和推动实践。提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水平,一是要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领导干部不仅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力求做到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历史地位等,而且要准确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二是要通过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强化理论思维。领导干部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强化理论思维和理论素养,逐渐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知,进而为实现有效治理提供科学的思维支撑。
第二,增强政治定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一名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首先要看政治上是否站得稳、靠得住。” 〔4 〕具备坚强的政治定力,坚持从政治上分析和解决问题,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在治理过程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和定力。领导干部在治理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做到从政治上分析和处理治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升驾驭政治风险的能力和素质,自觉将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精神贯彻到治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1 〕。实践中,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是实现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根本原则,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根本举措,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5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领导干部提升治理能力、保證制度有效执行的根本要求。领导干部在治理实践中,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其一,领导干部在治理中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党章是党的总章程,集中体现了党的宗旨和性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明确阐释了党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准则和规范。广大领导干部要主动学习和遵守党章,积极贯彻和维护党章,牢固树立党章意识和底线意识,在治理实践中时刻以党章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其二,领导干部在治理中要锻造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干净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党性成色和党性修养的集中体现,其中占居主导地位的是忠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忠诚始终是第一位的” 〔6 〕,忠诚的要害在于“绝对”,绝对忠诚体现的是忠诚对象的唯一性和不变性,忠诚程度的彻底性和完全性。领导干部要做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用忠诚淬炼品格、以忠诚铸就党魂,在开展治理工作中以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二、提高学习能力是前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7 〕。学习能力是保证从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到制度实现过程科学性的重要能力。改进领导干部学习能力是提高其治理能力的前提,在领导干部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中发挥着奠基性、先导性的作用。
第一,注重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系统全面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治理的前瞻性、预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地应对治理实践中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提高科学理论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理论是我们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7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要认认真真、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注重知识积累的全面性和广博性。针对学习的系统性全面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领导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 〔8 〕405。可见,领导干部要优化知识结构,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复合型”领导干部。
第二,强化学习途径的丰富性和综合性。拓展学习渠道、创新学习方式是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一是要在学习中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领导干部应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并从中汲取治理经验。二是要坚持向实践学习,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水平。调查研究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不仅关乎领导干部决策、治理的科学与否,而且“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得失成败” 〔9 〕。实践中,领导干部应提高自身的调查研究能力、掌握科学的调研方法,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启迪思想、研究新情况、形成新认识,进而开辟治理的新境界。三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伴随着一批优质学习软件的兴起,例如“学习强国”APP等,使得学习的便捷化和随时化的特点更加凸显。领导干部要充分利用此类权威优质的学习软件及时获取知识补给、提高学习效率和实效,力求实现自身的知识供给与治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需求二者之间的平衡。
第三,提升学习作风的务实性和求真性。重视对学习作风的塑造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一方面,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干部要成为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倡导者和带动者,就必须力戒学习上的形式主义,切实优化学习风气、增强学习本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由浅层次学习状态转向深层次学习状态,以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着力克服本领不足和本领恐慌,进而提高学习和治理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树立“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的目标导向。领导干部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务实性,反对学习和工作中的“空对空”,以在治理中反映出的短板为靶心,抓住学习重点、正视学习目的,集中精力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应用性,将学习成果落地落实,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解决治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制度执行力是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1 〕,提升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首先体现在强化制度执行力上。制度执行力是领导干部治理能力提升系统性工程中最外显的构成要素,其他各项能力要素直接体现并最终服务于制度执行力上。
第一,强化制度理解和认同能力。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理解能力。领导干部要提高把握制度目标及方向的准确度,在制度理解中防止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和生搬硬套,准确把握制度和政策产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制度、政策的整体安排与具体实施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系统链条与某一环节的关系、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既不以灵活性损害原则性,又不以原则性束缚灵活性;深刻理解制度在指引方向、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维护稳定、防范化解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的制度认同能力。制度认同包括对党和国家各项制度、政策的心理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既要意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制度、政策、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价值性,不断强化制度意识、制度思维和制度自信,又要在行动上带头维护制度权威,进而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第二,强化制度执行力。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是指在坚定制度意识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以制度和政策为依据履行职责,运用党和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调动、配置资源,切实将党和国家的决策、制度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及因时因地执行决策的能力。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有其突出特质,遵循的对象更为具体,即以党和国家相应的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为行动依据和参照。制度执行力追求实现的目标更为明确,即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党和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领导干部的制度执行力关乎党和国家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水平。目前,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制度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影响治理效能的突出“短板”,因此,领导干部在治理中要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和制度刚性约束力,实现发挥制度优势与提高治理效能的有机结合,以促进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和充分发挥。
第三,强化制度调适与反馈能力。制度调适能力和制度反馈能力是构成领导干部制度执行力完整循环的必要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党和国家各项制度政策、法律法规为根本指导,以贯彻中央相关政策部署为根本前提,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且有原则地调适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以期使党和国家的制度、政策能够更精准地落地落实。领导干部在制度执行和调适中,要及时总结治理经验,使制度制定与执行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和完整循环,以保证制度执行的完整性、有序性、持续性和科学性;要提升制度执行的内在生命力和制度活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治理实践中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将制度优势更精准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四、加强法治能力是保障
领导干部的法治能力涵盖法治思维能力、依法治理能力和維护法律权威能力,是其治理能力的坚实依托和重要保障。在法律制度图谱已经基本绘就之时,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强化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第一,增强依法治理的意识,将法治意识贯穿于治理的全过程。从思想层面来看,依法治理意识是治理能力有效运行的重要意识保障。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 〔10 〕,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1 〕,凸显的是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在治国理政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及依法办事意识的重要性,指出“要更加注重治理能力建设,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 〔8 〕92。可见,依照法律开展治理工作是领导干部发挥治理能力的关键原则和基本遵循。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治理中自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夯实依法治理的理论根基和思想基础,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强化依法治理的观念,彻底摒弃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做到善于从法治精神和法治规则出发思考和解决治理问题,以期使秉公执法、公正司法的意识和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提高依法治理的能力,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治理能力成为衡量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尺。在治理实践中,领导干部应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本遵循,以提高治理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为重点,把握党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的相关论述为科学指导,严格按照法律规范开展治理工作。针对专门从事法治工作的领导干部来说,其作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应厚实法学专业基础,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恪守专业的法治精神,忠诚于党、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法律,使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高效、有序、顺畅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三,在治理过程中切实维护法律权威。从目标指向来看,提高领导干部法治能力的目标是营造全社会尊崇法律、维护法律、敬畏法律的浓厚氛围,厚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生根生威的根本基础,维护法律权威就是在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树立形象的一切活动中,与维护法律权威的关联度最大,是执行法律、维护法律的带头者和先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时指出,其要“带头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 〔11 〕。可见,领导干部一要树牢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捍卫和厉行法治,始终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带头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要善于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治理的各项工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
五、夯实专业能力是基础
专业能力是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系统工程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 〔12 〕。这一论述进一步明确了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原则遵循,指明了各级领导干部提高治理能力的前进方向。
第一,以打牢专业知识为根基。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是提升领导干部专业能力和治理能力的必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明显跟不上,要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 〔13 〕,对提高领导干部专业化和知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领导干部要完善理论性专业知识体系。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厚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把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关注本专业理论在国内外的最新进展,始终走在专业理论发展的最前沿,并将本領域本行业的政策要求和专业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方面的“硬技能”。另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扩充应用性专业知识体系。领导干部要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提高网络舆情处理能力、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以期为顺利开展各项治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
第二,以培育专业精神为目标。专业精神是领导干部在具备专业能力基础上的高阶目标追求,表现为对其所从事工作的持续投入和无比热爱,是领导干部具备良好的专业思维、专业作风和专业素养的具体体现。提高领导干部的专业精神,一是要充分发挥专业精神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专业精神是领导干部提高专业能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相关部门通过深入挖掘具有高度专业精神的典型案例,大力宣传、弘扬榜样身上蕴藏的专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对于激发领导干部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精神具有一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二是要定期组织开展领导干部专业考核。相关部门要逐步完善领导干部专业化选拔任用的相关政策法规,从源头上确保选拔出的领导干部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同时,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优化领导干部专业考核指标,定期对其专业化水平进行考核评价,以考核评价的硬性指标促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
第三,以强化专业训练为抓手。专业化训练是提高领导干部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要提高领导干部参与专业训练的自觉性。提高领导干部参与专业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强化其专业训练、提高其专业能力的内生动力。当前,应鼓励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高校组织开展的专业训练中去,提高参与专业训练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热情,将参与专业训练视为提高治理能力的必经环节和重要途径。二是要完善领导干部专业训练机制,促使专业化学习和培训常态化。在开展领导干部专业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进一步完善专业训练的体制机制,逐步精细化参加专业训练的时间和频率、内容和形式、考评和反馈,而且要以强弱项、补短板为训练目标,以定期开展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为途径,以加快知识更新速度、扩充知识储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为训练重心,通过健全的体制机制提高领导干部专业训练的长期性和稳定性,进而为提升领导干部的专业能力和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2〕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J〕.求是,2019(19):4-15.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
〔4〕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3-02(02).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31.
〔6〕习近平.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 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J〕.党建,2019(03):4-5.
〔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02).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N〕.学习时报,2011-11-21(01).
〔10〕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4-10-29(01).
〔11〕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带动全党全国共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N〕.人民日报,2015-02-03(01).
〔1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45.
〔13〕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2-24(02).
责任编辑 芳 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