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插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探析
2021-03-24吴佩
摘 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对于教师而言,能否引起學生的兴趣,并参与课堂的互动,是一个教师驾驭能力的体现,也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图文并茂,所含“知”“情”“意”“行”的信息量很大,内容生动活泼。为此,教材插图的使用应该被老师们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如果能够恰当运用教材插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以及突破教学重难点等方面都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教材插图;服务课堂;设疑析难;辩证思维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变化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融入了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插图,据笔者粗略统计,每册教材插图几乎都达到四十页以上,教材图文并茂,结构严谨,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而形象。面对一幅幅亮丽的插图,如何灵活用好它们,让它们为课堂教学服务,便是我们教师应该解决的课题,因此,下面谨就此问题,谈谈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 借助插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活动或休息,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学生的状态,精彩的课堂导入便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如果导入成功,会让学生兴致盎然,精力集中,思维活跃,为了让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投入课堂学习,借助教材插图进行导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悄悄变化的我》时,笔者就利用第五页“探究与分享”中的插图创设情境。导入时笔者请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片,尤其是图片中人物的表情,然后思考并探讨:(1)他们身体出现什么变化?(2)他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变化的?(3)青春期除了身体变化还有哪些方面的变化?(4)我们该如何正视这些变化?在课堂中,学生饶有兴趣地解读图意:男孩比个头,有的开心有的忧愁;女孩为痘痘发愁……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进入青春期后身体的变化,我们要坦然面对,欣然接受青春花蕾的绽放,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同时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并在生活中做到悦纳自己的变化,尊重个性差异,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从而准备好青春的邀约,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 借助插图,在轻松的状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引导,教师如何引导,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学生在理解抽象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实质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而学生可以从看图,读图中获得大量的教材信息,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以帮助学生进行抽象思维。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中,为了突破“我国人权的内容”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问题时,笔者结合第六页插图,围绕插图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1)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2)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3)列举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轻松感受到了公民享有受教育权利、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利、劳动权等人权内容。在对插图提供的背景,环境的进一步剖析,进一步明确这些权利是由国家保障实施的,有不少同学还能指出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由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的,谁都不能侵犯,还有的同学甚至指出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更为具体的保障人权的国家机关。家住农村的同学还列举出父母提到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生活实例,很有感慨,兴奋与小激动此起彼伏。
以图释文,图文并举,让学生轻松感受到了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懂得我们国家在不断采取措施尊重和保障人权,真切感受到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这样的教与学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还扩大了知识容量,让学生在一节课时间里能接触和掌握更多的社会现实问题,学生学得轻松,快乐。
三、 借助插图,设疑析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获得“答案”,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得“答案”的“途径”,那么,如果能利用教材插图精心设计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对于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方式,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例如,在教学八上《网络改变世界》一框时,我借助第十一页插图设置问题“谈谈图中物件给你生活带来的影响”,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只看到一方面,如:交朋友方便了,查资料也方便了,购物便捷了,休闲娱乐方式增加了,即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为此,笔者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市长信箱”“网上投诉”等链接?使用过互联网中常见的“共享单车”“定位导航”“快速查询”等应用吗?学生结合日常所见所闻讨论热烈,不少同学都能列举出“共享单车”“定位导航”等为他们出行带来便捷,“市长信箱”“网上投诉”的平台则为他们生活的周边环境带来了改善,小区不少环城河干净了……在探讨中明白了网络在推动着社会进步,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为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和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重要作用,看到同学们兴奋的模样,于是笔者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十七页插图并思考接下来的问题:“网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所以网络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吗?”“你有没有遇到图中的问题?”“网络还给你带来哪些困扰?”在短暂的沉寂之后学生雀跃了,不少同学讲到减少了与朋友、亲人的沟通,没时间看书、写作业了,忘记打篮球了,甚至提出了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信息泄露、沉迷网络贻害无穷等认识。原来网络就像一柄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这样借助一两幅插图,在师生交流互动中,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四、 借助插图,在有趣的设计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立足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将鲜活的生活事件、生活现象、生活情景、生活经历引入课堂,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实践中认识、体验和践行,学会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八年级下册《加强宪法监督》一框时,我借助第二十六页和第二十八页插图“让宪法根植于心”设计问题:(1)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的感受谈对插图的理解;(2)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一种方式表示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学生分组探讨,发挥集体智慧,最终汇报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不仅明确了每年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还感悟到宪法让“我们知书明理,让我们能用奋斗去实现美好生活,让我们能靠努力去追求美丽的梦想,让我们的家更幸福温馨。”同时学生懂得了宪法的尊严需要维护,每个人从小就要树立宪法意识,学习宪法,同时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进更多人心中,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并且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同学们通过对插图内容“宪法主题公园”“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宪法诵读”“宪法宣传”的认真理解,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出了对于增强宪法意识的具体行动,有的呈现了精美的宪法宣传画,有的献唱国歌,有的讲到严肃认真地参加每周一上午升国旗的场景,还有的甚至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插图,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量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过分强调传授和接受,忽视探究和体验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 借助插图,增强学生在复习中的联想和联系
彩图编排的顺序,反映了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复习时如以彩图为枢纽,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必然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完整而又系统地掌握教材内容。如初三上册插图《中华世纪坛》和《参观成就展》,“参观”完“中华世纪坛”,回首近代,百年三万六千日,饱尝民族苦难,历尽变革风霜,学生进一步深切理解了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并非只是经济的腾飞,而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参观成就展》插图中一组组数据,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模型,让学生非常具体、直观、全面、系统地感受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人民生活等方面取得的舉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真切地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1世纪的中国焕发了强大生机活力。教材插图就这样犹如精彩的电影片断,使教材内容一幕幕地重现在学生脑海中,引发学生乐此不疲的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复习效果。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可见,插图是教材的第二语言,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用性极强的直观教材,是配合文字的理解而添加的,是语言文字所无法替代的,若能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或导入新课,或深化对知识理解,或用于设疑析难,或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或用于复习教学,不仅对增长学生知识和能力有益,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去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善用教材插图,服务课堂教学,使道德与法治课成为让学生聪敏的课程。
参考文献:
[1]张婷.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浅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学时代,2014(17):183.
[2]饶丽红.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中插图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吴佩,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松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