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的生动诠释
2021-03-24申海峰
申海峰
学困生转化,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学困生的形成是由于学生心智基础、知识基础、长时间的不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家庭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于初中物理学困生而言,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知识基础,而是长时间累积的不良态度造就的学习行为惯性。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首先,物理学困生对基本的物理概念、物理原理、定律等内容模糊不清。他们很少能用准确全面的语言再现物理公式和物理概念,对于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关联、体系更加混乱,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多,张冠李戴是家常便饭,对物理概念、公式的熟练运用更是遥不可及了。其次,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欠缺。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他们不能分析具体问题的重点和实质所在,也不能很好地自主掌握教材中的核心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也不能主动地发言,读题过程较慢,解题过程易受外界干扰,学习自觉性严重缺乏。再次,物理学困生对各种学习任务缺乏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缺乏积极上进的意识和竞争观念,经常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对待各种学习任务。课堂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他们都是应付了事,解题痕迹全无,没有常规思维步骤,大都凭想象做题,少数学生甚至抄袭电子产品,懒得动脑思考,学习习惯需要大幅度改进。第四,物理学困生学习方式较为机械,缺乏灵活的思维,对知识理解与消化吸收的主要方式是依靠机械记忆,遇到具体问题中的应用要求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处着手思考。
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转化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实践路径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缺乏学习积极性是所有物理学困生的共同表现,兴趣丧失是他们缺乏物理学习积极性的首要缘由。因此,要调动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首先要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思考,想方设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生成。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常用手段,我们要以此为兴趣培养切入点,注重开展各种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在形象直观的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奥秘的兴趣,持续积累主动学习的内驱。如苏科版(下同)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有关“物质的密度”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学困生学习起来肯定会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我们可通过开展实验来激发学困生主动探究的兴趣,让他们从铁、塑料、铜、铝等物质上任选两种材料,用天平和刻度尺分别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及时在表格中记录测量数据。这样一来,学困生就动起手来了,课堂氛围也活跃了,这正是他们的兴趣生长点。有了兴趣,就有了积极性、主动性,他们就会主动进行进一步探究了。当然,激发学困生兴趣的方式很多,如课堂教学中教者尽量采用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述生动有趣的物理故事也能让学困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和轨道。老师还可以针对学困生希望被多关注的心理,多观察他们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多看到他们学习中的闪光点,多施加热情洋溢的表扬激励,使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之火越烧越旺。
2.指导方法,提升学习技巧性
缺乏正确的、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学困生的另一特点。因此,物理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理念出发,有意识地加强对学困生的学科学习方法指导。要指导学困生注重物理概念、物理公式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内化记忆,便于具体问题中灵活运用;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规范的实验操作步骤,杜绝随意的、错误的、危险的实验操作方式;要指导他们在解答具体问题时,审题要仔细,思维要规范,有逻辑、有层次;要指导他们学会归纳典型问题的解决套路等等。学习方法掌握了,还要督促学困生进行一定数量的刷题,但是问题要侧重于基础,不宜过偏、过难、过繁。在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讲话亲和、耐心启发,不触碰他们心灵的敏感神经;还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培养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的习惯,杜绝依赖他人的讲解和电子产品的素材。如我们在对八年级下册的“压强”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时,首先涉及到一个压力的概念。压力概念很容易和重力概念混淆,特别是学困生对斜坡壓力方向的理解更是困难。此时,我们可让学困生站在斜坡上亲自体验压力的方向,瞬间就可让学困生理解压力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通过这样一个体验,我们可指导学生学习物理的两个常用方法。一是在物理学习中要善于通过实验探究学习中的疑难,二是在物理学习中要对物理概念真正理解认知才可提升学习效益。掌握了这两点,学困生转化效果就事半功倍了。
3.养成习惯,改善学习高效性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另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学习拖拉,效率低下。学习拖拉的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的不良学习习惯导致的。因此,我们有效转化学困生,就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情怀,注重对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促进他们在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有效学习,高效学习。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让学生从预习、听课、作业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预习过程中,要将教材认真通读,明确相关章节即将学习的内容;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自己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先尝试开展实验探究,没有条件的情况下,也要对预习难点进行一定程度的思考,不可一带而过,没有任何思维基础的新授课注定是无效的。听课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坐姿端正,面朝前方,紧盯老师,抓紧老师授课的核心点,特别是自己预习过程中的难点更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必要时要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华记录;听课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记录,以便课后询问他人。作业过程中,要认真审题,仔细圈画题干关键词,思维要严谨,杜绝随意习惯。可能对于学困生而言,这样的学习习惯要求比较高,但长此以往,所谓习惯成自然,长期以来的惯性学习行为就会转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才能变得更加高效。
学困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结果,这就注定了对学困生的转化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从立德树人理念出发,根植新课程改革要求,用长期的耐心和细心,尽一切可能帮助和引导学困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