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赛融通”引领下高职短视频直播类人才OBE培养转化效能研究

2021-03-24向科衡施昌彦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向科衡 施昌彦

摘 要:短视频直播已经成为现有新电商模式的热点之一,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短视频直播类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到人才效能转化和后续就业。本研究基于“课赛融通”为理论和实践视角,通过剖析高职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的现有困境,结合OBE理论提出短视频直播人才改革培养路径,并阐释了人才转化目标对策与初步效能,最后提出了三个OBE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课赛融通”;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OBE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3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的手段之一,因此教育部、各专业行指委、各省市、各学校先后举办各级别各类的技能大赛,在全国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已经成为推动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工学结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能有效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各种职业技能的积极性,有效将技能竞赛活动与教学活动紧密结合,有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推进“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

而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冲击之下,线下销售在短期难以快速反弹,线上市场成为新一轮抢占之地。特殊时期,电商、线上教育等行业迎来空前机遇和爆发,而“隔离经济”也助推短视频直播卖货成为品牌拉动线上消费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带来了短视频直播行业流量的全面繁荣。对接到招聘市场,近日智联招聘发布《2019年短视频/直播行业人才发展报告》,通过2019年三季度及往年同期短视频和直播招聘大数据,短视频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了325.28%,高于直播行业的127.5%,其中,短视频直播运营岗位占比三分之一,其次是短视频拍摄/后期制作,占比为23.13%,而目前高职院校的短视频直播课程和人才培养体系都较不明确,部分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培养成效低于市场需求。因此,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在电商大专业体系中的角色需要引起一定重视,对于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整合相关资源进行目标管理设置和效能转化的对策制定。

1 高职短视频直播类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困境

1.1 课程较新,属于跨学科课程,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目前在各高校开设《短视频与直播》课程逐步增加,该课程最初归属于艺术类院校编导专业,随着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短视频与直播相关课程连跨管理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等多个大类学科,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和课程归属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分类,课程实施难度较大,部分学校的相关系列课程归属于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甚至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课程形式较新,没有一个准确的归属表述和课程系列标准,因此实施难度较大;而课程实施难度大也会导致人才培养难度加大,部分短视频与直播师资出现断层,而该商业模式始终处于快速迭代更新的情境,因此师资的紧缺、与实际行业接轨都会造成人才培养的精度和效度。

1.2 培养过程知识点较多,技能点实战场景较为复杂

《短视频与直播》课程知识点包含较多,涵盖编剧、导演、剪辑、后期制作、摄影、摄像、表演、传播、营销、演讲等多个大模块的知识体系,每个技能点实战场景复杂多变,从商品直播带货到剧情拍摄再到品牌宣传片拍摄,拍摄的场景和成本也较高,而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创作平台的兴起,对于实战的平台和工具、渠道也快速增加,这对教学的难度和深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各种MCN机构和创新创业模式的出现让处于校内相对封闭环境下的人才培养的场景变得更为复杂。

1.3 “技术”还是营销?人才培養定位不精准

部分高职院校的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是沿袭以往数字媒体技术的教学范式,一开课就采用高难度的剪辑软件和后期制作实训,让学生“望而生畏”,殊不知目前主流的短视频直播与以往的视频教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大变化就是手机端制作,电脑端的短视频浏览机会大大减少,移动端短视频成为主流,因此,短视频直播人才定位应该摈弃原来的高难度、高生疏的“技术流”,而是让学生结合电商内容营销进行更好的课程定位和学生自我定位,通过于此可减少课程入门程度,培养学生兴趣,提升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学习进步和谐竞争的氛围。

2 OBE教学理论及课赛融通发展现状分析

2.1 OBE教学理论研究现状

OBE是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的简称,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首先提出成果导向教育概念,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被欧美国家广泛接受并应用,其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最终获取的成果为目标。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评价都以成果为导向,依据成果反推课程教学的每一环节,确保学生能有学有所成。

OBE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在指导我国职业院校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学习目标、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他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预期学习效果的把握,它以教学设计为导向,从结果入手进行反向教学过程设计,打破了传统教育设计的具体思路,形成了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清晰脉络。

目前OBE教学改革与实践聚焦于技能大赛、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教育课程、高职动态课程教学等,在技能大赛融入教学方面,卢志海(2019)提出技能大赛融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OBE能力指标建设、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和内容涉及、教学组织实施及教学评价;在新闻传播类相关大类课程建设上,王春美(2020)以音视频节目制作为例,重点提出开发特色实验项目,任务驱动学习,并提升课堂赋能,深化自主创新学习;李利军(2018)以深圳高校为例,通过OBE理念解构当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改革的体系和路径;在思政教育课程持续改进研究方面,刘雅贤(2019)依据OBE理念分别构建产出导向的思政培养体系框架、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全貌进行重构,着重补建以“课程思政”为特征的课程侧体系;在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方面,李晓川(2013)提出OBE理念在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探讨了在此理念建立适应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

综上所述,目前的OBE理论适用的课程一般以目标为导向,将抽象的学习目标结果量化为具体的细分目标进行各个击破,但探讨视角基本围绕大专业进行剖析,未曾针对某个典型课程进行探讨,本文基于OBE教学改革的实践人才案例研究将深化OBE的渗透度和适用性。

2.2 课赛融通发展现状

“课赛融通”教学模式是把职业竞赛作为抓手和突破口,以具体竞赛项目为教学导向,合理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将职业竞赛项目的赛项设计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相结合,在落实高职专项人才的培养任务的同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竞赛项目设计相互融合,围绕职业技能竞赛要求和就业岗位来设计所必需的专业能力(技能)、职业素质和知识,既强化职业综合技能考核,又强调知识与职业素养的考核。

在电子商务专业“课赛融通”的发展现状上,聚焦于竞赛技术、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等三个层次,如祝维亮(2017)提出在电子商务专业视角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实训提供了更强劲的推动力,形成专业课程改革、职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三方协同发展,达到专业质量和竞赛成绩的双丰收;在“课赛融通”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卢志海(2019)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OBE教学改革为例,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OBE课程体系(通识素养、专业知识、核心能力、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等),另外,较多一线专任教师针对竞赛的选拔机制与人才培养路径已经做了相關探索,如何俊峻(2013)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凸显“漏斗管理”在竞赛机制的选拔;李媛媛(2012)对高职教育技能竞赛的评测和评估做了相关探讨;薛叙明(2011)提出高职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融合路径探索;孙炜芳(2016)深入探讨了技能竞赛与高职人才培养的关系。

综上所述,目前课赛融通的探讨围绕专业、技能、课程依次展开,对于课程体系的深入和渗透探讨还不够,本文将课赛融通与OBE目标结果产出理论相结合,提升课赛融通的适用性和教改基础的全面性。

3 高职短视频直播类人才OBE培养教学改革路径

从学科的综合性和复杂程度来讲,高职的短视频直播类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对电商知识的复盘、运用、扩展,进而提升学生使用短视频直播工具在具体场景下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尽管一般短视频直播类课程均在学生修完电子商务核心前置课程后进行,但学生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整合和输出还是比较零散,尚不能用短视频直播的实操技能解决实际的品牌和营销问题。因此,通过OBE的设计,以课赛融通为路径的人才培养改革,依据梳理的短视频相关的技能竞赛(校级、厅级、省级、国家级),从教学情境、实训手段、实训方法、激励措施、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完成学生对短视频知识的整体构建,帮助学生绘制课程的课赛融通目标导向,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目前企业短视频品牌传播和带货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短视频策划、制作、传播的创新创业能力。

具体OBE人才培养改革路径如图1所示。

(1)OBE目标整体细分框架改革。拟以总目标-子目标-细分目标等三层目标分解来驱动短视频直播实训项目的设计,项目根据每年的浙江省高职短视频制作大赛和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直播赛的赛纲进行分解,由真实企业的运营人员参与到项目的设计,并根据企业的短视频直播业务的绩效设置进行OBE整体目标细分框架的对应落实。

(2)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拟融合协作式、体验式、探究式、模拟式等教学手段与方法,辅佐技能竞赛的情景模拟,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竞赛过程中的技巧、现状和差异化问题的能力,真正将企业真实情景融入竞赛模拟环境。

(3)课赛融通教学改革设计的多级完善和优化。以三级实践能力给予学生一定的结果目标导向,从校级比赛开始(技能文化月的微电影大赛),积极参加短视频与直播相关技能竞赛,以赛促学,提升基本操作能力(课堂学习)、综合实践能力(校级竞赛)、创新创意能力(校外竞赛),实现三维统一并行的教学理念。

(4)目标激励管理措施的运用。在项目设计、分组、作业评价及形式等各个环节进行激励,培养学生对短视频与直播相关竞赛的兴趣,从高维的竞赛进行自我期望搭建,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避免“搭便车”的现象。

(5)目标考核方式改革。改变闭卷笔试的方式,采取团队大作业+个人作业的形式,并且竞赛获奖可以抵扣期末大作业的个人项目,或注重过程,引进短视频直播MCN机构企业等参与评价等形式。

4 高职短视频直播类人才“课赛融通”OBE培养转化目标对策与初步效能

(1)通过课赛融通OBE模式的实施,提高学生实际分析和解决目前传统电商转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才培养依据短视频直播相关技能竞赛的赛程和章程进行过程设计,每一个实训项目都围绕技能竞赛的技能点展开,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引导学生在日常实训中模拟竞赛参与的全过程,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短视频直播电商企业专家和请电商专业学生走出去观摩短视频内容生产,围绕具体的基于竞赛的实训大大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另一方面,给出的实训项目都是针对短视频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痛点困境,因此,学生可以围绕具体的实训细分目标结果为导向,模拟竞赛的环节,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满足短视频企业不同的需求,在真实竞赛来临之前,培养和拔高一部分有意愿参赛的学生,帮助学生实现竞赛自我效能感,同时促进拉新帮扶,提高整个班级对课程的转化度和认知度。

(2)通过OBE导向的课赛融通路径提升学生的多维度技能落地的情境化可能性。从短视频直播职业技能大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分析,搭建短视频直播专业课程OBE课程体系,通过通识素养、专业基础、核心能力、职业拓展、岗位综合,对比主流的短视频直播技能竞赛,将竞赛章程的赛点与上述体系对接,形成协同融合;同时延伸两大模块:课赛融通的OBE课程标准和内容设计、课赛融通的OBE教学评价,将课程学习成果提炼为学习成果,对应到竞赛章程中的赛点指标,实现无缝对接,互相验证,再通过教学评价转化短视频直播课程的核心能力权重分配。

(3)通过项目教学法、体验式学习、模拟竞赛、创业策划等相融合,提升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为本研究之前已经开始探索课赛融通范式下的《短视频与直播营销》课程教学范式改革,已有实施完毕的班级,学生的自信心、营销策划能力、创业欲望、短视频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都明显增强。本研究选取本研究刚过去的2018-2019第二学期和2019-2020第一学期的《短视频直播营销》选课学生(电商本科)的学评教结果位于全校前20%,分院前10%;另外在2019学年第三届浙江省高职院校短视频制作大赛所任教和指导的学生获得一等奖、第二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短视频组获得二等奖、第十二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获得一等奖(短视频组),浙江省第三届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浦江直播赛三等奖等。总体来说,学生对这种课赛融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模式还是相對认可的,在短视频直播的情境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根据内设的目标来各个击破,在课程学习和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能设定较为清晰的竞赛目标和技能目标,依据目标完成的进度来驱动自我的提升和复盘。

5 实践思考

短视频与直播行业属于新兴行业,人才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历练和经验沉淀。“课赛融通”下高职短视频直播类人才的OBE改革最核心的是不断更新内外知识体系和实操工具,创新教学和培养方法,做到紧跟行业不掉队,把握行业最前沿和热点内容。在整体的“课赛融通”的高职短视频直播人才的OBE培养上的关键问题和反思主要有以下三点:

(1)如何设置合理的OBE目标体系,让课程的体系与竞赛的章程紧密结合,一般来说竞赛的知识点和考评点最大真实地模拟了企业具体情况,因此如何将短视频直播相关竞赛的技能点融合起来,产生课赛融通的协同效应,是短视频直播人才培养转化效能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2)如何围绕课程的OBE效能目标,如何完成短视频技能的技能转化,如何在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助推学生产生效能转化,找准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位置、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参与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如何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让竞赛驱动短视频直播人才实现结果效能导向,如何对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调动学生学习与参赛的积极性;如何把实战项目、竞赛项目、日常实训纳入考核体系,以及最真实的获取人才培养效果评价的渠道。

参考文献

[1]王春美.基于OBE理念的新闻实践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以音视频节目制作为例[J].传媒,2020,(03):81-84.

[2]刘雅贤.基于OBE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持续改进研究[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4(04):209-213+228.

[3]卢志海.技能大赛引领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OBE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6):17-20+25.

[4]代大齐.基于“校企合作”“技能竞赛”双驱模式的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5):85-87.

[5]杨树林.课、证、赛、团相融合的财经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5):77-80.

[6]李利军.OBE理念视阈下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改革探讨——以深圳地区高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39(11):40-44.

[7]李晓川.OBE理念下高职动态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6):125-127.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