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静态分析

2021-03-24刘彬斌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1期

刘彬斌

摘 要:通过建立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展开静态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地区综合优势明显;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五项指标对江苏省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静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1.012

1 研究综述

产业生态化思想是近代科学产物,源于国外学者Ayres(1984)的“产业代谢”理论和Frosch(1989)的“产业生态系统”理论,进而逐步形成了产业生态学。商允忠、王华清(2015)以“转型水平”为核心,构建资源型城市转型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方法和交叉评价方法对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水平评价展开实证研究。姚平、姜曰木(2016)运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作用机理,探讨了技术创新挤出阶段、技术研发阶段、技术扩散阶段、技术转移阶段等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驱动机理以及实现进程。王倩雅(2018)提出了资源型企业产业生态化转型思路,认为加强统筹规划以提高转型成功率和增强产业协同发展,把握转型方向及模式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补偿机制以用制度保障产业转型的实现。

2 研究方法

2.1 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选择

大量采集中国统计局官方出具数据,人均GDP X1、电力消费量X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X3等四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5、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占GDP比重X6、用水总量X7、工业废水排放量X9、工业废气排放量X1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X1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X12、城市污水处理率X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X14等十项指标数据均来源与《中国环境统计年鉴》。

2.2 因子分析

本研究中,为寻求变量的基本结构以及对变量进行分类,运用SPSS,需要对本研究所选择的14项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3 实证分析

对于标准化数据进行适用性检验,得出KMO值为0.663>0.6,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中Sig.=0.000<0.05,说明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得以满足。从相關矩阵表中看出,十四项指标的概率均大于0.05,由此认为各变量两两之间是互不相关的。

前4个因子解释的方差累计贡献率是77.965%,说明能较全面的反应所有信息。同时采用最大方差法,使变量结构更简化。

从表1可以分析,第一公共因子在X9、X3、X8、X7等四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描述了科学技术投入及产出引领节能减排水平,于是将其命名为“科技节能因子”;X11、X12、X10等指标上有较大载荷,描述了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于是将其命名为“资源循环因子”;X2、X1、X14、X13等四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描述了经济持续发展水平,于是将其命名为“持续发展因子”;X4、X5、X6等三个指标上有较大载荷,描述了环境生态化保护水平,于是将其命名为“生态保护因子”。四大因子构成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的二级指标名称构建基本吻合,表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因子分析结果的可信度。

通过回归法得出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利用各因子得分,以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归纳公式(1)计算因子综合得分,且排序。

分析表1结果,首先从因子综合得分来看,综合得分大于0的共计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东部地区占6个,按得分排名先后分别是江苏、山东、广东、河北、浙江、福建等,并且以江苏1.153为首分别依次高居排名前五位,意味着在总得分排名前10位中东部地区占6省;中部地区占4个,按得分排名先后分别是河南、安徽、山西、湖北等;西部地区占3个,按得分排名先后分别是内蒙古、广西、四川等;东北部地区仅辽宁1个。其余1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综合得分均小于0,说明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水平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地域上存在明显差异。其次,按四大因子得分排名来看,对于科技节能水平,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南、黑龙江等资源丰富,又注重科技创新的地区排名靠前,但北京、海南、山西、天津、青海等产业结构低,或者资源匮乏的地区排名靠后,东部地区在这一因子排名上优势明显;对于资源循环水平,河北、山西、辽宁、山东、内蒙古等循环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排名靠前,黑龙江、海南、北京、广东、吉林等循环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排名靠后,中部地区优势比较明显,东部和西部地区差别不大;对于持续发展水平,上海、北京、天津、浙江、福建等经济发达,生态持续性要求严格的地区排名靠前,黑龙江、甘肃、新疆、吉林、青海等经济发展落后地区排名靠后,东部优势遥遥领先,中部地区在这一因子上得分均为负值;对于生态保护水平,重庆、江西、宁夏、山东、内蒙古等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排名靠前,上海、河南、青海、甘肃、吉林等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排名靠后,东部地区优势略强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落后。

4 研究结论

静态分析表明我国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在科技节能、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等三项指标的转型水平上优势领先,资源循环水平中部处微弱优势,东部、西部表现持平,东北部地区四项指标均处落后状态。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第一,生态化转型资金、科技等要素角度。全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四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在生态化转型所必需的资金、科技等要素的投入上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科技等要素的地域流向整体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2019年东部地区的R&D经费内部支出(6900.72亿元)是西部地区(1240.28亿元)的5倍多,相较于2010年东部地区则是西部地区的3倍有余。

第二,产业结构、经济布局等宏观角度。根据静态分析,比较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地区的区域生态化转型发展差距较明显。生态化转型水平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持续发展水平较低,资源型产业类型以矿产开采、原料初加工、能源探掘等产业链上游的排布上,尽管资源循环能力有所填补,但是初级化的产业结构导致了生态化转型水平落后的经济状况。而东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水平较高,资源型产业业态以资源深加工、高技术产业、能源高效转化为重点。

第三,政策制度、发展思路等意识角度。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9》,东部地区作为资源型产业生态化转型水平较高的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占全国比重的41.4%,西部地区仅占22.2%,两地区平均每省(直辖市、自治区)投资总额东部是西部的近2倍。“十三五”规划以来,北京、江苏、广东等东部沿海地区省GDP增速目标均控制在8%-9%,而中西部地区的河南、湖北、四川等省GDP依然以12%-13%的高增长趋势发展中。

参考文献

[1]B.R.Allenby.A Design for Environment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Materials[J].Journal of Total Quality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5,(4):69-84.

[2]刘玉劲,陈凡,邢怀滨,等.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分析框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84-187.

[3]张团结,王志宏,从少平,等.基于产业契合度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评价模型研究[J].资源与产业,2008,10(1):1-3.

[4]姚平,姜曰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实现路径分析—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驱动机理[J].经济体制改革,2013,(02):56-59.

[5]季凯文,裴亮,余前广,等.加快江西产业生态化转型的路径探索[J].宏观经济管理,2014,(0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