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21-03-24姚温丽韩坪均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艺术专业应用性模式

姚温丽 韩坪均

摘要:本课题以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细致分析和总结河北传媒学院在教学中,形成的几种特色鲜明、实践效果凸显的典型实践教学模式,这对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河北传媒学院为例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应用性 艺术专业 实践教学 模式 特色

一、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2015年10月,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三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正式拉开序幕。[1]在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多属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为: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以专业需求为根本,以就业为落脚点,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素养的“三创”型应用人才。所以,促进地方高校向应用型发展,即是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是高等教育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适应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各高校在实践教学领域开展了各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模式探索。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应用型目标的关键一环,高校必须立足自身专业建设的实际经验和多年形成的特色优势,通过搭建各类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二、开创高校艺术类专业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以整体性为原则,开展多专业联合实践教学模式

本科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实践课程设置需要以整体性为原则,开展多专业(学院)联合实习实训项目,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多专业联合实习实训项目,能起到巩固专业知识、锻炼专业技能的作用,尤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增强团队合作精神,这是走上工作岗位必不可缺的素养。影视艺术学院每年进行多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参与学生达千余人,涉及广播电视编导、摄影摄像、影视制作、录音艺术等多个专业,这种多专业的联合实训,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师联合作战,开展项目教学,体现了专业群建设的优势,同时不同专业的师生互相学习、融合,提高了业务和专业能力。为进一步深化这一模式,河北传媒学院与河北电影制作厂、河北省广电局联合开展项目创作战略合作,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新闻学、录音艺术、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等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组成多个创作团队,共同开发栏目,把这种模式进一步细化和常态化。

(二)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创建“项目共建共享”模式

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实践教学开展中,必须坚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路径,沿着“学、练、干、创”的培养主线,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室、工作室和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积极带动学生与行业、企业开展真实项目的共建共享,强化学生的技能技艺,锻炼其才干和能力,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通过与行业、企业共建专业、方案、课程、师资队伍、基地等,在教学中大量引进真实项目,参与了《建军大业》《旗》《在桃花盛开的地方》《中国成语故事》等多部优秀作品的制作,实现了互利互惠。同时,师生直接参与到地方电视台、广播电视台的节目创作,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添砖加瓦,如为河北电视台录制《品真》节目、為河北广播电视台录制《经典回响》、为正定电视台录制《玩转正定》、为栾城电视台创作录制《栾城好人》等。项目共建共享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使其徜徉在丰富的教学内容海洋中,乐此不疲,进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三)以“舞台论”为中心,形成“以演代练、以演代训”模式

把学生推到舞台上,是落实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强化实践教学的必然选择,把舞台搭在社会上,能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学校多年来以“舞台论”为中心,形成了“以演代练、以演代训”实践教学模式,学生借助学校搭建的各类舞台开展实践和创作,舞台演出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发挥,提高了社会知名度,使服务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落到了实处。如舞蹈艺术学院通过《满秀》《银秀》《木兰秋狝》等长期的实训项目,助力省内外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参演2017年、2020年央视春晚,2019年央视“中秋大会”演出活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晚会”,2019年北京延庆举办的“世界园艺博览会闭幕式”演出活动等,借力演出舞台,走出了一条实践教学特色之路;表演艺术学院,在教学中以河北民间故事为原型,创作了《小兵张嘎》《幸福国际庄》《因为爱所以爱》等优秀剧目,充分运用精英剧场的平台,形成固定的演出模式,带动了省城文化娱乐市场的发展。以“舞台论”为中心,学生通过参与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实现了“以演代练、以演代训”的教学目的,提升了人才培养的社会影响力,高校艺术类专业应大力推广。

(四)以实战为出发点,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

杜威认为,实践经验的过程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经验的连续性和不断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人的成长。[2]因此,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参与各类大赛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实践经验的连续性,通过持续开展实践教学,这种连续性不断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近年来,学校多个专业把课堂和舞台融合、训练和参赛融合、作业和作品融合,形成了“课堂—实训—参赛”或“课堂—作品—舞台—参赛”等实践模式。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开展相应的实训或者原创作品创作,经过第二课堂的不断锻炼和打磨,带领学生参与金鸡奖、金钟奖、荷花奖、微电影创作大赛、摄影大赛、主持大赛、动漫节、设计大赛、体育竞赛等国家级或省级专业赛事,获奖无数,如舞蹈《中国梦·太行情》获得了第十届“荷花奖”的“十佳作品奖”,《乐婆婆的心事》获河北省第八届舞蹈比赛一等奖,并获批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造资助项目。这种以大型比赛为实践目标,把小型比赛贯穿在课堂和实训的全过程,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效果,在“赛与教、赛与学”的教学模式中开辟了新思路。

(五)以学生为主体,企业订单培养合作模式

应用型人才是能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3]艺术类高校在转型发展背景下,需要探索出一条“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本科教学必须把产教融合做实做细,真正实现高校教学与企业、行业的项目融为一体,设备、技术、师资等资源共享,实践学生进入企业直接参与具体工作,企业的技术人才真正走入高校进行教学和指导,高校的师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营中,走上工作岗位,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的就业岗位进行精准化的订单式培养,在校期间完成与就业岗位的对接,真正实现“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六)以开放式办学为契机,形成“一体两翼三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艺术类高校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高校需要全面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学、培训,把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全方位地融合。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三创”精神和能力,河北传媒学院专门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个体充分发展”为主体,以“精准就业”“创新创业”为两翼,以“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就业创业协会”的合力为驱动的“一体两翼三驱动”发展模式,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学生参与到“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的数量和质量逐年提升,实现了“以赛促创”的效果,营造了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

三、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

在转型发展背景下,河北传媒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不断推进专业和产业融合、课堂与舞台融合、教学与创作融合,形成了“把学生推到舞台,把舞台搭在社会上”的办学特色。在不断建设中,通过搭建多样的舞台、拓展舞台实践的内容,不断完善和固化“舞台论”的特色教學之路,让学生在实践教学舞台上掌握真本领、硬功夫。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实践教学的舞台更加宽广坚实,校企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方向更加清晰,既为学生搭台,又为社会推人。在育人的同时,助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

四、结语

青春筑梦,离不开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责无旁贷。所以,艺术类高校的实践教学创新之路绝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能达到效果的,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新模式,始终坚持为社会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初心不动摇,提升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彰显使命与担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R].国务院公报部门文件,2016(06).

[2]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杨伟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2019(21):2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转型发展背景下高校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Y130120190018)的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姚温丽,女,硕士研究生,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艺术教学、现当代文学;韩坪均,女,本科,河北传媒学院,讲师,教学秘书,研究方向:教学管理、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艺术专业应用性模式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浅谈艺术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