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材价值观分析及教育建议

2021-03-24刘润博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价值观儿童

摘要:本研究根据罗克奇价值系统,对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进行价值观分析。从儿童成长、教材选文、教育过程三个方面提供相关教育建议:(1)重视小学生身心发育程度,提供儿童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價值观教育;(2)教材选文注重合理性,价值观呈现比例更加规划;(3)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贴近学生生活与经验,旨在通过语文教材进行的价值观教育可以更加合理。

关键词:小学生 儿童 小学语文教材 价值观

一、研究工具与思路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编写,可作为研究对象的课文共计364篇。

(二)测查工具

采用米尔顿·罗克奇编制的“罗克奇价值观调查表”作为本研究的测查工具。(见表1)

(三)研究程序

笔者通过阅读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和教师用书中的教学目标,确定每一篇课文引导教育的最突出的价值观类型,按照罗克奇价值观系统分类,将每一篇课文归类为某一项价值观因素。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七篇课文《一分钟》,通过阅读课文可知,这篇课文讲述了学生因为晚起床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这篇文章教育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符合工具型价值观中的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因素,所以将这篇文章引导教育的价值观类型归类为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其余文章皆按照此方法进行分类。

二、教材选文价值观分析

(一)价值观涉及全面广泛,但比例可以调整

对于终极价值观,六年的教材中涉及的终极价值观很全面。所以引导儿童自信、收获承认十分重要。课文中对于积极生活的价值观涉及较多,但对于“内在和谐”“成就感”“社会承认”价值观因素涉及的课文较少,不利于儿童收获成就感,小学生更多的享受生活、热爱学习是教育的主流,小学教材选文降低了对于“成熟的爱”这一价值观的比例可以理解,但没有丝毫涉及就有待考究。对于儿童的性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应该只停留在重视上,更要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近些年“熊孩子”事件发生频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小学阶段属于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渡时期。儿童不能客观地、从他人立场考虑问题,通常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增加“平等”价值观因素的涉及。不仅仅教育儿童要博爱正直,还要引导儿童意识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这世上是人人平等的,要教育儿童尊重他人。

对于工具型价值观,六年的教材中涉及得很全面,比例合适。小学阶段儿童的想象力极其强大,教材中虽然对于“富于想象”这一价值观因素也有涉及,有保护儿童想象力的意识,但涉及数量过少,目标要求低,且主要是展现选文作者丰富的想象,不利于进一步地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所以对于富有想象幻想颜色的课文应该提高比例。

(二)价值观因素分布合理,但学段分工可以调整

对于终极价值观,课文随年级升高涉及得会更广泛,其中一年级涉及7项,二年级涉及10项,三年级涉及7项,四年级涉及14项,五年级涉及14项,六年级涉及14项,但过渡不够循序渐进。另外,小学低年级大量涉及自然和艺术的美丽、生活的舒适欢乐,适应儿童具体思维,通过具体形象的呈现,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热爱生活。但小学高年级的教材课文选择中,就没有一个相对明显的教育主题了,相比较而言难度增加。

对于工具型价值观,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一至六年级的课文涉及得比较平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适时增加,更加全面。尤其六年级是小学教育的最后一年,儿童即将进入更高的学习层次,涉及生活学习的知识和技巧十分重要。如果在学段的设计上可以逐年递增,对于工具性价值观全面涉及,有序推进,教育过程会更加顺利。

(三)价值观因素呈现多元化,但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小学阶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紧密,儿童学习大量的生活知识和技能。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常识知识性的课文非常多,但具体的实践和通过课文能够参与的实践少之又少。例如:《桂林山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鸟的天堂》等大量课文,均是介绍自然之美,引导学生热爱、保护自然,但如何热爱和施行措施并没有涉及。大部分文章的学习只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对于课文的学习目标要求得更多的是看重考试中分数的比重,对于价值观引导的侧重较少。

三、教育意见

(一)重视学生身心发育程度,注意学段衔接,提供儿童成长过程中更需要的价值观教育

年龄作为影响价值观的生理因素,其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小学阶段是教育过程中跨度最长的时期,尽管存在个体差异,所以但总体来说,要尊重并重视身心发展差异,所以在小学时期的过渡和衔接应该更合理。例如,在小学阶段,引导儿童收获承认感,成功度过勤奋与自卑冲突的时期。突出教育重心,内容要求设计循序渐进等,这样儿童的价值观形成发展才更全面。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的承载主体,所以重视价值观认知的发展过渡,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把握价值观教育的时代要求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来说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教材选文注重合理性,价值观呈现比例更加合理

1.注重选文合理性

选文的合理,一方面指选文的适合,适合适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现状和趋势;另一方面指选文的科学性。虽然教材课文的选择由编者选择,由教师传授,但最后教育的结果作用于学生身上。课文对于小学生的价值观引导教育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兴趣,并愿意接受。例如,教材中对于保护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展现的只是选文作者的丰富想象力,并没有从儿童自身进行引导。仅仅依靠政策和成人的期望来进行价值观引导,并不一定适合儿童的全面发展。

2.把握价值观呈现比例

价值观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历史继承性。封建社会时期,学龄儿童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圣贤做人的道理,注重修身,重视顺从和礼仪。但在新时代下,儿童的教育不仅仅是要引导儿童学习如何做人,还要以积极的态度创造自己的幸福,倡导多样性。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价值观类型和比例应该更全面、更合理。例如,小学时期处于勤奋与自卑冲突的时期,引导儿童收获承认感十分重要,这样的课文比例设置,不利于儿童收获成就感与积极评价自我。当今时代的需求和发展使价值观教育的范围更广,内容更充分。学生、家长、教师等社会的共识需求,影响了价值观教育的结构比例和整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这些方面,从而进行更好的价值观教育。

(三)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应贴近学生生活与经验

1.预防“泛德育化”和“形式主义”

当下的教育观念和多元化的时代特征,使得学生价值观教育,需要直面学生的个体性需求,以及直面这个国家和社会期待价值观教育所能承担的共识性需求。这三个需求分别是教育对象个体,是当代中国特殊的时代性,以及当代中国的国家性和社会性所要求的。[1]儿童本身的个性需求会使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自身形成自己理想的價值观。如果只重视价值观的灌输,而忽略了儿童本身的兴趣和儿童实践的过程,教育所培养的孩子可能就只是道理都懂,但却什么都不愿做的孩子。例如,教材中大量介绍美丽的风景,倡导学生保护环境,但仅仅是“喊出保护环境的口号”,学生又如何知道具体采取什么行动呢?预防“泛德育化”和“形式主义”,尊重儿童个性的差异和多样性,并通过具体实践过程加以正确的引导,将来的成果可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

2.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儿童价值观发展。

如何在具体生活和教育实践的合作下,引导儿童价值观的发展,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深入浅出,情理交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概念和事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已经具备的德育日常概念和常识相结合,产生情感共鸣,上升为理性认识,实践为具体行动。[2]小学语文教材中更多的涉及儿童身心发育的课文,可以引导儿童关注自己的成长,关爱身心健康。通过传统课堂模式,结合当下的新媒体技术,抓住课堂上的教育主渠道,拓宽更多的活动时间,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学生爱国、敬仰革命先烈、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通过开展植树活动,引导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通过敬老院实践、承担家务,引导学生关心尊敬他人。通过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在实践中引导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另外,建设并严格监管网络新媒体阵地,保证儿童在以网络为媒介的活动中受到正向且有意义的引导,以便更好地进行价值观引导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琳华.新形势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2]李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10):1.

(作者简介:刘润博,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信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材价值观儿童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名著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的“教育性”与“趣味性”
留守儿童
基于单元整合的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