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稼汉

2021-03-24徐广益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宝山土地

徐广益

余老汉的先人没有财富积累,流传下来的只是种田的拿手绝活。到了他这一代,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身手敏捷,再倔强的耕牛到他手里都能俯首听命,是十里八村的乡民交口称颂的庄稼汉。

然而,他田无一垄,房无一间,终年给地主做长工,全家住在地主的牛棚里。那一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他被地主赶出家门,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儿饿死在逃荒途中。十岁的儿子宝山也饿得奄奄一息,幸遇亲人八路军相救,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新中国成立后,宝山成长为共产党员,担任生产队长,他长得酷似父亲,更承袭了祖传的全套种田本领,成了名副其实的庄稼汉的带头人。他和村民战严寒,斗酷暑,疏通灌渠,平整土地,奋斗近四十年,各家各户住上了宽敞的瓦房,孩子们吃上了精米白面,逢年过节餐桌上也常常摆上高粱小酒和鱼肉荤菜。

二十一世纪初期的一个早春,宝山的家乡掀起一波涟漪:他的儿子水程大学毕业后放弃在省城农学院担任教师的工作,自愿回乡当一名庄稼汉。但这波小小的涟漪很快在各家各户的翻地、插秧、除草、施肥等忙碌的身影中平静下来。

一朝春醒,万物清明。水程搀扶着手拄拐杖的父亲来到余老汉墓前,一壶清酒,香飘阡陌,祭拜先人。一波酒香过后,田野里就随风飘出令人惊喜、熟悉的清香。水程知道这里有泥土的清新氣息,有先辈汗水滴落的苦咸味,有庄稼汉们朗朗笑声留下的甜香……这里有遍布庄稼的魂灵:青青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不施粉黛的蚕豆花……他们从土地汲取养分,从日月汲取精华,如乡间的女子,出落得亭亭玉立,风姿绰约。多少庄稼汉为之倾慕,为她们梳妆,为她们劳作,世世代代舍不得她们,离不开她们。水程脚踏松软、乌黑发亮,用手心攥紧似乎就能流出油来的泥土,心情激荡,代代相传的庄稼汉热血在胸中沸腾:自古以来,土地是庄稼汉的生存根本和情感依赖,是“命根子”,可如今,却成了他们的负担,成了一个“鸡肋式”的、甩不掉的包袱,是一种桎梏。他想起了爷爷辈困苦的生活,想起了父辈们的辛苦劳作,想起了离开学院时领导和同事们的期待,甚至想起了保尔·柯察金在烈士墓前那段著名的关于生命意义的内心独白……

在地方政府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以及农学院的关怀下,水程成立了农业公司,吸收农民用土地的承包权入股,流转了村里的五百亩土地,第二年、第三年随着农业公司的扩大,流转了两千亩,直至万亩以上土地。

卸掉枷锁的土地,流转到新时代的庄稼汉手中,变化是多么神速啊!高低凹凸的化为平镜,旱田地块界、相邻水田的池埂子拆了,种植面积增加了;翻地、播种、插秧、收割、防病虫害……农机和无人飞机配套作业;将视频等多种传感器安置在田间地头,组成了监控系统实时监控,精确决策;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作业。生产的集约化,种植的智能化、科学化,推动了整个耕作体系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生产效益提升近一倍。

土地流转集约化把更多人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少农民开辟了第二产业,收入成倍增长。水程的农业公司为新农村的发展示范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年终,市里召开新农村发展经验报告大会,彩旗飘扬,鲜花绽放,会议主持人宣布:请庄稼汉时代英模余水程发言,台下掌声雷动。水程快步走上台,缓缓说道:我不是庄稼汉时代英模,而是时代的庄稼汉……台下一片哑然。片刻,雷鸣般的掌声再次响起。

(责任编辑 张云逸)

猜你喜欢

宝山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黑太阳
第十二章热气腾腾的土地
惹祸的呼噜
惹祸的呼噜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走进寡妇墓
分土地
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