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活动中认识听障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疏导

2021-03-24沈昕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听障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沈昕

【摘  要】绘画会让人产生联想,也会勾起人的回忆,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在绘画作品的线条和色彩中表露出情感和体验。在特殊学校教育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绘画来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尤其当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和需要有时不愿意、不敢、不会表达的时候,绘画可以起到与人沟通的桥梁作用,他们的画往往就是他们内心直白的语言。

【关键词】听障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在石头上刻刻画画。画不仅仅是符号,还寄托着人类的情感和希望。儿童先学会涂鸦,这也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是渴望交流的情感体现。可见,绘画是无意识的直接表达。绘画作品包含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可又不像文字那么直接,所以人们可以不用担心“泄密”。在特殊学校教育中,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绘画来对听障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与教育。

小雨是我校启音部九年级的学生,她是个文静内向的女生,经常一个人呆呆地站着,大家都不太爱和她交往,而她也没有要好的女生朋友。我从他们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她喜欢一个男生,可是那个男生却不喜欢她,看到那个男生和别的女生说话她就闹情绪,两个多月前她连吃饭都吃不下,整天精神萎靡,大家都很担心她。一年前她曾有过自杀的想法,我对她进行过心理辅导,可是她很不配合,因为与聋人交流,用手语沟通,我却不擅长,于是,我开始研究绘画心理,希望从她的绘画作品中对她进行了解并认识,并且在美术活动中对她的心理问题加以纠正。

一、在美术作品中对心理问题的分析

1.第一次的作品:

(1)两间房子。房子是成长的场所,可以投射内心的安全感。她画了两间房子,反映出内心缺乏安全感。

(2)没有烟囱。在她的两幅画中都没有出现烟囱,可能是与她的情绪有关,她缺乏心理上的温暖,正处于消极状态。

(3)房屋被单棵树木遮住。单棵树遮住房屋反映她对父母强烈的依赖。

(4)树木被画纸的左右边切断。左边切断反映她对过去的人或事比较留恋,对未来有不确定感,想开始新的生活,但又存在矛盾;右边切断反映她想逃离过去的人和事,心理又比较矛盾,不知所措,有恐惧心理

(5)人物在画中的位置处于纸的下部。反映出她情绪低落、悲观、受到压抑、束缚。

(6)人物描绘为背影。反映她对人或事物的拒绝,有逆反心理,行为和想法与众不同。

(7)附加物:月亮、星星、云朵。月亮代表忧郁,星星象征身体或者情感上的剥夺,云朵代表焦虑不安,尤其是缠绕在头脑中的引起焦虑不安的事件。

2.第二次的作品:

(1)密集的瓦片。在画房子的这幅画上,她小心地一片一片画着瓦片,反映出她是个固执、细心、敏感的孩子。

(2)有伤疤的树干。反映出她在成长中有创伤,能量在有伤疤的地方回旋,要花很多力气去解决问题。作为一个聋哑学生,最大的伤疤莫过于没能像普通学生那样正常用语言交流,难免心存自卑。

(3)两个人物一起玩耍。画面中出现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场景很愉快,反映出她其实内心是渴望有同伴的。画面中出现的卡通人物是她对未来依然怀有目标。

3.第三次的作品:

(1)画面中出现了烟囱。反映出她已经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2)树木不再被房子遮住,也不被画纸切断。反映出她渐渐从对父母强烈的依赖走出,开始学会独立。

(3)附加物:太阳,风筝。表现出她从忧郁、焦虑、矛盾的情绪中走出来,终于心情好了。

(4)依然有伤疤的树和不大的门。这是和她自身的生理缺陷有关,对她来说是最难磨灭的创伤。

二、在美术活动中对听障学生的心理疏导

青春有灿烂的花期,也有绵绵的雨季。面对众多的压力和冲突,面对逐渐失调的心理,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小Y,我通过美术作品的指导给予她情绪情感方面正确的引导,让她自身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

1.通过对绘画作品的交流,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我每次和她交流都是交流她的绘画作品,我会问她“能不能告诉我你画中的小朋友在干吗呀?”她见我只是讨论图画,慢慢的对我不防备了,开始与我有了交流。

2.通过讲述绘画作品中的事件,帮助她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在情绪表达方面,听障儿童情绪表现外露而易变,不善于进行情绪控制和调节,因此易产生孤独和恐惧的情绪,加之正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也很突出,我经常让她根据自己的画为我讲个故事,讲讲画背后的事情,她有几次都哭了出来,她说“我难过,想看星星”。我告訴她“希望能看看你快乐的样子,你是个美丽的女孩”,我还鼓励她参加一些积极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使其心理得到放松。

3.通过一起绘画,培养她主动进行人际交往。听障儿童的生理缺陷是他们缺乏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与异性交往、同伴交往中存在问题,我有几次在她画画的时候说:“老师和你一起画画,好吗?”“你觉得老师在这边画个什么好呢?”“你觉得这棵树画在这边好看吗?”她与我交流的多了,整个绘画的过程很融洽。对于像正处于青春期的小Y一样的听障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能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困惑。这是保持青春期正常的人际交往的主要因素。

通过在绘画活动中我们的交流,对比小Y的几次独立绘画的作品,她的进步是巨大的,由一开始的忧郁、内心的矛盾以及逆反的心理,渐渐转变为阳光、开朗和愉悦的心境,她内心的恐惧、焦虑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绘画在这过程中起到了艺术治疗的作用,但是失去听力、无法和正常人一样的交流可能是她内心最强烈的伤痛处,对她的心理造成了强烈的影响,依然需要我们不断地关心与辅导,让她完全走出困境。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利用美术教学提高聋哑儿童审美能力的研究”(课题编号:JY202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听障学生疏导心理问题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浅谈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机制研究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班主任疏导智障生不良心理的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