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与转化对策
2021-03-24黄冠宇
黄冠宇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初中生的厌学实际,在对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进行全方位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化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强调聚合教育力量,多措并举,帮助厌学的初中生重拾学习兴趣,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9-0074-02
厌学心理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态度冷漠。其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产生影响,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体现出消极特征。厌学心理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了转化的对策。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内部原因
学生个体原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个体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因素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
1.学习无助
一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在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时,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遭遇挫折,他们便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若这种无助感长期得不到化解,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导致厌学心理的出现。
2.激励阻断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成就感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一方面来自于考试,另一方面来自于外界的评价。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优秀学生身上,对学习一般的学生则缺乏足够的关注。这便使得这类学生取得的细微进步不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肯定,造成激励阻断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
3.意义模糊
意义模糊是指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不明白為什么要学习。缺乏动机、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对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缺乏认同的学生,容易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严重的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并最终演变成厌学心理。
4.心智不成熟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生理不断趋向成熟,但是心理还有待发展。一些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仍然摆脱不了“玩”的天性,对学习缺乏兴趣。这些学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也容易形成厌学心理。
(二)外部原因
初中生的心理还受社会、学校和家庭等的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出现。
1.社会原因
初中生与社会接触的频率不断提高。当前,各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和社会接触的方式。社会风气、环境和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在“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下,一些对学习的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且“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学生,便容易出现厌学心理。
2.学校原因
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学校环境、教师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少学校不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以致学风不浓、班风不正。一些学校存在很强的功利主义思想,只关注学生的学习,不注重教学方法的变革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
3.家庭原因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目前,不少家庭缺乏稳定性,父母离异等情况的出现,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影响。此外,一些家长不注重教育的方法,不注重孩子的心理。这也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二、初中生厌学心理转化对策
要想有效转化初中生的厌学心理,就需要聚合教育力量,多措并举,既要从学生个体着力,激发学生内部动机,又要积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的作用,帮助学生强化学习动机。
(一)激发内部动机
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度,让学生对学习的目的有正确的认知,并且合理地运用激励机制,发挥学习榜样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
1.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
目前,不少学生对学习目的缺乏足够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例如,利用班会课,笔者开展了“探寻伟人成长足迹”的教育活动。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伟人的资料。在课上组织学生对伟人成长的足迹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成长与学习紧密相连。在此基础上,再援引一组坚持学习的人和放弃学习的人的成长数据,引导学生将这两类人走向社会后的生存状况进行比较。
活动的设计体现出两重思考:第一重,通过探寻伟人的成长足迹,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第二重,基于比较的视角,让学生借助数据分析直观地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引导学生消除厌学心理。
2.合理运用激励手段
自信心是促使学生摆脱厌学心理的重要因素,只有当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心,他们才会做出积极的学习行为。合理运用激励手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因此,要想转化学生的厌学心理,就需要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正向刺激。晓峰同学是一个有厌学心理的学生。感觉到他的厌学心理后,教师从细节入手,一方面分析造成他厌学心理的原因,另一方面寻找转化的对策。在课堂上,教师会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问题让他回答,及时提出他的优点,并给予表扬;在课外,教师会给予他辅导帮助;若他取得好成绩,便会奖励他一些上面写着寄语的励志类读物,以激励他继续努力学习。
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表现自我的需求,给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細心捕捉学生的进步,还要合理地运用激励手段,并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引领学生走出厌学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外部动机
外部环境对学生厌学心理的转化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学校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家庭、社会等的合作,从而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外部动机。
1.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作用
在转化学生厌学心理的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阵地作用,针对厌学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化的设计与引导。
(1)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在橱窗、墙壁、走廊等张贴一些名人名言,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要注重学风、班风建设,使各班形成“我学习,我光荣”的氛围;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注重厌学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
学校要进行系统性设计,将厌学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学校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丰富校园生活,从而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一视同仁地对待班级学生,科学地对厌学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这些学生能够获得精神支持,重拾学习信心。
(3)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在转化学生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还需要发挥学生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教师可以让厌学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以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此外,还可以让优秀学生和厌学学生组成共进学习共同体,以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使厌学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优秀学生能够给予厌学学生及时的帮助,促使厌学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2.构建多元共育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参与厌学学生的心理转化工作。政府各部门及相关单位要利用立体化宣传渠道营造学习氛围和尊师重教氛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体系,通过社区基层组织,为厌学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家长要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及时与教师共享教育资源,将孩子在家的学习状况反馈给教师,并和教师共同探索转化厌学心理的方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还要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教育优势,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和交流,帮助家长不断提高家庭教育能力,以科学地转化学生的厌学心理。
总之,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具有多元性。学校、教师等要积极采取转化对策,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学校还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社会、家庭等的合作,着力培养学生的外部动机,构建立体化的厌学学生转化体系,帮助厌学学生重拾学习兴趣,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参 考 文 献 ]
[1]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 李镇西.听李镇西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郑深溪.初中生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新校园(上旬),2015(3):190.
[4] 蔡波.初中生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97.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