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学科教学论和创建燕化附中
2021-03-24顾明远
编者按:
顾明远先生1949年入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1956年留苏回国入职北师大任教至今,参与、见证了北师大的发展。我国的许多教育政策、北师大的许多创新都有顾先生的智慧贡献与亲身实践。新冠疫情期间,顾先生整理旧照片,写成回忆录。我们荣幸地得到顾先生授权,选择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飨读者。
建设学科教学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学习苏联模式,师范院校培养师范生,必修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材教法,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向师范生分析中學所设学科的教材,传授教学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到中学去实习。这是一门培养教师专业化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却一直得不到师范院校重视,从事这门课的教师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专业科教师往往看不起教材教法的教师,他们不认为教学法也是一门科学,教材教法的教师评职称也受到歧视。
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改革开放后我国学位制度的建立,给改变教材教法学科的命运带来了契机。1983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召开学科评议组第一届第二次会议,我被补任评议组成员。会上,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提交了“教材教法研究”全科硕士点的申请、华南师范大学提交了“物理教材教法研究”的申请。“物理教材教法研究”送到物理学科评议组去评议,组长谢希德认为,这门学科应该交给教育学科评议组评议。当时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是陈立(杭州大学校长、心理学家)和刘佛年(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成员有中国社科院陈元晖、南京师范学院高觉敷、西南师范大学张敷荣、我校王焕勋教授和我等。刘佛年就与我们组员商量,既然北京师范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都申报了教材教法研究硕士点,这个学科,北师大、华东师大、东北师大应该是力量最强的,虽然它们都没有申报,应该也给予它们授予权。于是这一届学科评议组就通过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全方位,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单科的教材教法研究硕士授权点。这些学校招收教材教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授予学位,使师范院校的教材教法课程的地位提升了一个台阶。
会上我曾提议,教材教法的名称缺乏学术性,可以改为学科教学论。会后,学位委员会修订学科专业目录,就把教材教法研究改为学科教学论了。
1984年我被任命为北师大副校长。为了加强教材教法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将教材教法改为学科教学论,提高该学科的学术地位外,我觉得应把各系教材教法的教师凝聚在一起,于是1985年成立了一个松散的组织——中学教育研究中心,定时共同研究一些中学教育的问题。中心后来并入教育科学研究所,闫金铎教授任所长,后来我又争取在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下面设立了教育学位评定委员会第二分会,审定学科教学论的硕士、博士论文,极大地提高了学科教学论教师的地位。教科所还开展了中小学五四学制试验,组织编写五四学制教材。
说起五四学制的试验,我校从1958年就开始了,北师大实验小学1958年建校就是五年制,直到1986年。因为当时小升初要考试,实验小学用的是自编教材,与北京市不同,为了参加北京市小升初统考,还要学习北京市用的教材,增加了学习负担,家长有意见。无奈只好改为六年制。当时实验小学校长尤素湘为此到我办公室哭了一通,勉强改过来。对于五四学制,我们一致同意要试验。我们认为,小学生的潜力很大,可以缩短年限,初中课程较多,学生负担较重,实行五四学制可以缓解初中的学业负担。我的前任肖敬若副校长在任期间就开展了五四学制的试验,我继任后就继续了这项试验。教科所成立后,就在闫金铎、陶卫的带领下开始编写五四学制教材。这套教材是当时“一纲多本”八套半教材中的一套,在山东诸城、湖北沙市、黑龙江等地使用,受到当地的欢迎,直到新课改开始才停止。
创建燕化附中
我校有三所附中,即北京师大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师大二附;一所附小,北师大实验小学。为了加强对附校的领导,1985年成立教育处,调师大附中校长陶卫为处长。1985年,时任燕化石油公司党委书记吴仪,希望北京师范大学帮助他们建立一所中学,以稳定燕化公司的干部队伍。燕化石油公司地处北京市房山县(现房山区)燕山脚下,离北京有几十公里,当时交通不便,当地没有一所好的中学。公司干部为了孩子上学,往往要求调回北京。燕化公司副总经理曹湘洪到师大来商谈,我觉得北师大应该承担发展基础教育的任务,同意帮助燕化公司办一所高品质学校。随后我与教育处长陶卫访问了燕化公司,与吴仪同志达成一致意见,创办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当时没有签什么协议,也没有讲什么条件,完全是君子协定。会后燕化公司负责学校基建,陶卫负责招聘教师、设计教育教学方案。当年9月就按时开学了,陶卫任名誉校长,聘请北京十五中原校长王兆麟为校长。这是我校第一所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学校。学校创建初期,陶卫经常去指导教学工作,我有时也去,与老师座谈。学校还选派了几位年轻教师到师大二附中进修。2020年是该校成立35周年,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教育质量不断提升。2011年开始由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西藏班,截至2020年7月,已培养西藏学生近500人,2012年经专家评议获准成为北京市示范高中,成为一所著名的民族融合特色学校。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