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课堂的手机依赖研究

2021-03-24石密钦

参花(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建议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留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进行调查,得到以下结论:一是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广泛存在于留学生课堂;二是非语言生手机依赖现象比语言生显著;三是提高课堂趣味可以降低课堂手机依赖现象。对此,笔者从问卷出发,对课前、课上教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减少课堂手机依赖情况。

关键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对外汉语课堂 手机依赖 建议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课堂上手机依赖行为越来越普遍。本文将在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支撑下,探究对外汉语课堂的手机依赖现象——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留学生课堂为例,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评估,以期促进教学管理、稳定教学秩序、提升教学质量,对课堂管理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从个性中提取出某些共性,为我国对外汉语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问题。留学生的汉语课堂一方面属于传统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又面对汉语言学习的特殊性和汉语学习的难度。本文打算研究的问题是: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下简称南信大)留学生上课手机依赖的情况。

2.如何有效减少留学生课堂玩手机的现状。

(二)调查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留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总共回收调查问卷98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97份。被试学生主要来自中亚、南亚国家,包括67位男性与30位女性。年级在大学一年级及以上,属于成人汉语学习者。

(三)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共16个题目,有单选、多选、填空、排序题。对问卷题目进行信度检验,得到克伦巴赫阿尔法系数alpha=0.969,此数值高于0.8,说明信度高,可用于调查课堂玩手机情况。

问卷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包括学生国籍、年龄、性别、汉语水平、语言生或非语言生等。第二部分则主要调查问题产生来源与表现形式等。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不同个体差异与个人玩手机情况的关系

利用卡方检验去研究“性别”“年级”“汉语水平”和“是否在课上玩过手机”的差异关系,总结得知:不同“性别”“年级”“汉语水平”样本对于“是否在课上玩过手机”均不会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利用卡方检验去研究“语言生还是非语言生”对于“是否在课上玩过手机”的差异关系,得出:不同“语言生和非语言生”样本对于“是否在课上玩过手机”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16<0.05),意味着不同“语言生和非语言生”学生对于“是否在课上玩过手机”(与课堂内容无关)呈现出差异性。

非语言生比语言生手机依赖情况显著,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了解自己任教班级是属于语言生班级还是非语言生班级。语言生班级的学生融合型动机较强,学习目的明确,因而课堂玩手机行为出现较少;非语言生属于工具型动机,学习汉语是为了学习专业课,容易让学生对汉语的关注度降低,学生容易产生倦怠心理。所以对课堂教学的关注不如语言生。

(二)数据的分析与建议。一堂高质量的教学课,教师必定是在课前、课上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同样,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也要从课前、课上两个方面下功夫。

1.课前

制定规则。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契约,契约中明确规定应有的奖励与惩罚机制,以达到对学生产生刺激、作出反应、得到强化。第15题“如果老师要求在上课时交出手机你会支持还是反对”,有70.59%的学生赞同上课前上交手机,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可以与学生协商上交手机的可能性;或事先“约法三章”,规定若出现严重的课堂玩手机行为该如何处置。

充分备课。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教学进度,通过教师的激励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根据第13题“是否会因看手机而觉得愧疚”,结果显示,74.51%的人会因为上课玩手机而觉得愧疚。教师在课前要强化“课上玩手机行为是不好的行为”这个概念,以此减少此行为发生的频率。

2.课上

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课程类型。第11题“下列课型按玩手机时间长短排序”显示,听力课和综合课是最容易引起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听力课主要训练输入技能,上课的主要形式是“听”,学生自己的表达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再加上教师一般要在讲台控制音频播放内容,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不够高。

综合课是以综合训练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主的,训练技能多,內容难度大,也容易引起课堂玩手机行为的发生。口语课主要训练输出技能,学生表达机会多,所以相应的玩手机行为会变少。

利用相关分析去研究“综合课加大空间(精读课)”和“上课内容太难”之间的相关关系,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具体分析可知:“综合课(精读课)”和“上课内容太难”之间的相关系数值为0.474,并且呈现出0.01水平的显著性,因而说明“综合课(精读课)”和“上课内容太难”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这启示汉语教师,即使是在训练输入的技能时,也不能放松对学生表达的关注度,如听力课,在学生听完一段语言材料时,通过请同学复述关键词等方式,让整个教学过程更有参与度。综合课难度较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教学重点与难点,讲解也要做到深入浅出。

课堂玩手机行为普遍存在于课上的不同时间段,多数课堂玩手机行为集中在上课前15分钟。

课堂前五分钟是学生大脑最兴奋的时候,教师需要安抚学生的心情。“导入”环节是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紧密结合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此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心理预设,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调查问卷显示大约在课堂上15~30分钟的区间段,学生玩手机的现象最少,教师可以将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安排于此,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的前15分钟,是学生玩手机的高峰期,教师可设计一些填补教学空白的活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提升趣味性;要以活动性为主,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机会,从而使学生的手和眼睛都离开手机。

将“玩手机的时间长度”与“玩手机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去表示相关关系的强弱情况可以发现,所得出的Pearson系数均接近1,表明二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将相关系数按照大小排列:“玩手机成为习惯”>“上课内容太简单”>“老师讲课的内容无聊”=“老师讲课的方式无聊”>“上课太累需要放松”>“上课内容太难”。令人意外的是,“上课内容太简单”名列前茅,其显著性要略高于“上课内容太难”,这一定程度上与我们认为的留学生因畏难而产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思维定式相悖。这启示对外汉语教师要合理把握“i+1”的原则,对什么是“1”要有清醒的认识,一味照顾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过于简单的上课内容也会使得玩手机的行为增加。

第16题:什么情况下你会上课减少甚至不玩手机呢?通过笔者手动分析关键词得出,interesting频率出现最高。

堵不如疏。利用手机进行教学,在未来也可能会是一个潮流。

在课上玩手机的内容方面,“利用通信软件与朋友聊天”以60.78%的比例“荣登榜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采取利用手机的教学方法,如教师提问的问题可以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将答案打在微信群中,然后让学生边打字边念出正在打的内容。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拼音能力与发音能力,另一方面,上课时手机用在了课堂中,也就占用了学生使用手机做其他与课堂无关事的时间。

排名第二的是“听音乐或看视频、小说”。首先经过调研,了解学生喜欢的音乐种类或视频类型,将其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增进参与感,还可安排学生向班级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参与调查的学生多为中亚、南亚的学生,他们的课堂较为随意,学生的表达欲也较强,所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是极好地促进课堂参与度的手段。

当课堂发生了玩手机的行为,教师也要合理应对。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对玩手机行为要及时加以制止,将学生及时拉回课堂中来。第14题“你身边上课玩手机的同学多吗”,此题中有41.18%同学选择了多,这说明手机依赖行为还是相当普遍的。

课堂玩手机属于普遍的问题行为,教师要对此行为有一定的容忍度,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教师如果正确使用强化方法能让课堂管理事半功倍,如正面增强,负面增强等。

三、结语

本文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课堂的手机依赖行为进行了调查。首先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了留学生的课堂手机依赖行为,统计结果显示,留学生课堂手机依赖情况较为普遍,语言生的手机依赖行为频率要大于非语言生,而性别、年级等因素对手机依赖的影响不显著。引起课堂手机依賴行为的来源也是多样化的,有手机对人的吸引性、学生自身的注意规律、上课的课型与教师授课的方式与内容等。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对减少课堂玩手机行为有重要意义。根据手机的广泛使用现状与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本文建议采取手机辅助教学的方法。上述研究发现对于我们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减少课堂问题行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丽.对外汉语课堂问题行为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2008.

[2]胡静.小学CSL课堂问题行为及教师应对策略案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6.

[3]闻亭,常爱军,原绍锋.国际汉语课堂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石密钦,男,硕士研究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建议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芜湖市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