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参与健康城市建设的经验探索
——以温哥华为例
2021-03-24文友华
文友华
范俊芳
1 健康城市的理念与城市公园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1]”其目的是通过市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建立有效的环境支持与服务系统,从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内涵是指从公共卫生的视角,通过城市设计的手段,设计与改良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质,最终达到健康人群的终极目标[2]。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直接关乎市民的生活幸福与健康,其数量与分布、设计水平是衡量城市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健康城市的理念,从公共健康的视角,对城市公园如何在健康城市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行研究,为公园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 健康城市与公共健康理论研究
健康城市理论最早于1984年在加拿大提出,先后经历了1986—1998年的新公共健康阶段,1998—2008年的成熟阶段,到2008年10月,加入城市数量达到了120个,世界范围内的健康城市运动达到高潮。其中,基于健康城市建设目标的相关规划研究为更加公平与健康的城市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依据。研究表明,城市建成环境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关联。如学者伊林(Ealing)的研究证明,良好建成环境对市民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有着促进作用,良好的健身环境更是益于市民的心理健康[3]。学者哈威(Hawe)等研究发现,社区归属感能激发居民进行体育运动的热情,增加社会交往,因此社区归属感对于居民的心理和身体健康有积极作用[4]。与市民幸福感密切相关的社区公共空间的质量,直接影响了市民对社区的认同及社区归属感的形成。而社区归属感的建立途径,则是向社区提供可达性和舒适性较高的公共交往场所。城市公园正是这种场所的最好载体。
3 中国健康城市发展历程与健康运动现状
中国健康城市主要经历了1989—2002年的项目试点阶段;2003—2014年的探索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6年通过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为中国健康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5]。以杭州市为代表的38座城市加入健康城市建设活动,标志着健康城市的建设进入全面发展阶段。然而,我国健康运动依然存在诸多问题。1)体育设施远离大众需求,特别是中小城市更是体育资源匮乏。2)社区运动层面则存在青少年和中青年参与体育活动意识薄弱;社区体育服务面较窄,活动的内容和类型单一;场地设施设备跟不上实际的需求;社区体育缺少经费支撑[6]等问题。3)公园建设层面表现为城市公园与城市运动健身场地的建设还只是在小范围的层面交集,并未形成更加紧密的关联,许多中心城区的市民运动资源十分短缺。鉴于以上问题,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及健康城市的环境建设,依旧任重道远。
表1 温哥华城市公共绿地用地情况表①
4 加拿大健康城市的实践
加拿大是健康城市项目的起源地,并首次提出“人们居住在健康的城市时,应该享受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的社区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观点。加拿大多伦多市首先响应,通过制定健康城市规划、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法规、采取反污染措施、组织全体市民参与城市卫生建设等,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在实践“健康城市项目”的过程中,将指标项目归纳为健康指标、健康服务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四大类,其中环境指标包括能在10min内步行到公园或公共开放空间的老人百分比、城市政府在公共健康方面的投资情况、推进健康运动发展的情况等与城市环境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充分将市民感受与参与度纳入指标考核体系[7]。其中措施之一,便是依托城市公园兴建各种运动设施,让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城市运动场地与设施。同时,将公共运动设施纳入公园管理体系,依托公园对所有公共运动设施进行统一建设、管理和使用。
表2 温哥华城市公共绿地步行覆盖率的分析表①
表3 温哥华现有公园运动设施数量统计表②
5 温哥华城市公园与运动设施的建设
5.1 将公共运动设施的管理纳入城市公园管理体系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温哥华市面积114km2,人口631 486(根据2016年人口普查数据)[8]。温哥华公园管理局(The Vancouver Board of Parks and Recreation)负责整个大温哥华公园的管理与运营。其管理职责包括两大方面:城市公园和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运动设施。公共运动设施包括社区运动中心、游泳馆(池)、溜冰馆(场)、健身中心、高尔夫球场、各种室外运动场等[9]。城市主要公共运动设施的建设均依托公园绿地设置,公共运动设施是公园建设不可分割的内容,也是公园承担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5.2 建立以公园、绿色空间为依托的城市运动体系
5.2.1 城市公共绿地的广泛覆盖
温哥华的城市公共绿地由城市公园和属于政府用地但未正式纳入公园管理局管理范围的绿色自然区域组成。城市运动体系依托城市公园建设各种户外运动场地与设施,绿色自然区域则作为市民户外活动的补充。截至2018年,温哥华共有243个城市公园,总面积1 168hm2,占城市用地面积的10.2%;绿色自然区域1 291hm2,占城市用地面积的11.3%(表1),人均可享受的城市公共绿地达到39.16m2/人。公园管理局依托公园和绿色自然区域,最大限度地将运动设施与公园绿地相结合。在243个公园中,除了90个面积小于1hm2和4个特殊公园绿地没有配备运动场地外,其余149个公园均配有不同类型的运动场地,运动场地配置率占公园总数量的61.3%。从面积配比来看,有运动场的公园总面积达到1 038.86hm2,占总公园面积的89%。运动场地和设施毋庸置疑成为公园最重要的功能,从而满足市民对于运动设施“经济合理、设施齐全、功能丰富、交通便利”的需要。
公园是承载各种运动场地的主体。通过城市公共绿地步行覆盖率的分析表(表2)可以看到,97%的市民在步行10min的路程内可以到达公园的运动场地。当公园配合绿色自然区域,以及学校的运动设施时,就能达到100%的全覆盖。通过公共绿地的全覆盖,实现运动设施全覆盖。
5.2.2 以运动为基本功能的公园布局
温哥华公园管理者成为公园和健身运动的领导者,通过绿色空间把人们联系起来,创造积极的生活空间和社区环境。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公园从设计起就将为市民提供可运动的健康环境作为主要功能定位,并落实在每一个公园设计之中。表3显示了温哥华243个城市公园的运动设施配置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公园用地内涵盖了多种类型的运动场地,城市公园成为市民健身运动的主要场地和重要保障。
5.2.3 以社区为单元的运动设施配置特点
社区是城市最基本的构成单元,是与市民生活最紧密关联的社会群体与机构,以社区为服务单元的公园服务体系是城市运动设施配置的特点。温哥华共有15个社区,为了保证公共设施的公平设置和社区之间的无差异化,每个社区按大、中、小公园绿地均衡配置运动设施,以确保每一位社区居民能够公平使用。以肯辛顿(Kensington)社区为例,社区共有11个公园,按大、中、小分3类,运动设施的配置与公园规模等级相匹配,运动设施配置情况详见表4。
每个社区配置1~2个社区中心。社区中心是一个社区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也是公园最具活力的区域。社区中心是以室内活动场地为主要功能的场馆,主要服务功能有瑜伽课、舞蹈课、健身房、多功能球类运动场地(篮球、羽毛球、板球、排球、乒乓球等)等。大型的室内运动场馆,如冰球馆、游泳馆,则按城市的服务半径和人口,在大型公园中择址建设。各种室外运动场,如足球、棒球、垒球、曲棍球场等需求量大的大型户外运动场地,则按照公园规模的大小选择配置,在社区内均衡分布。
表4 典型社区单元的运动设施配置层级②
5.3 典型公园设计案例分析——约翰亨得利公园(John Hendry Park)
5.3.1 公园概况
约翰亨得利公园位于温哥华东部,是温哥华人熟知的城市中心绿洲。该公园创建于1920年,经过40年的扩建,扩大到目前的27.3hm2,其中水面4.0hm2,占公园面积的15%[10]。这是一个健康、绿色、连接东温哥华社区的绿心,每年吸引了约75万游客前来游玩。公园支持自然和城市野生动物的健康多样性,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休闲和放松的空间。该项目通过增加公园活动项目和公园体验的种类,保护和增强公园的自然美景,从而达到生态健康、功能完善和效益良好的建设目标。
5.3.2 丰富的运动功能空间
公园区别于体育场的关键在于公园的活动场地是以娱乐而非竞争用途的开放空间。因此,在设计手法上,就应该更多地遵循公园空间组织的方法与规律,而非体育场馆的布置方法。公园场地内包含了2个成人垒球场、3个青少年棒球场地、1处橄榄球场、1处迷你足球场、3片网球场、2片篮球场、1处多功能场地,与儿童游戏空间、宠物公园、环湖的自行车道及各种人行道一起,满足了市民多种多样的户外运动需要(图1)。公园活动场地约占公园面积的39%[11]。
5.3.3 多样的场地形式
为保证公园环境的整体性和空间的延续性,公园的运动场地采用了正式场地、半正式场地和多功能场地的多种形式来组织公园空间,将体育场地有机地融入公园中。各部分面积配比见图2。
1)正式场地:包括网球场、篮球场、全天候运动场等正式、有围护的场地,总面积6 755m2,在地形平坦处及建筑周边设置。
2)半正式场地:包括棒球场、英式橄榄球场、垒球场等,总面积29 080m2。该区域基本场地划定只设置主要设施要素,不设明确边界。局部通过人造草皮的形式进行场地划分,或通过树丛分隔不同区域。模糊边界可以淡化运动场地的生硬效果。
3)多功能场地:包括迷你足球场、儿童活动场及开放的草地空间或沙砾活动场地,总面积129 795m2。提供草地排球、飞盘、足球等多种自由活动的需要,无明确边界限定,地形有一定的起伏变化。
5.3.4 复合高效的场地使用率
为提高场地的使用效率,同一块场地需要考虑多种使用功能,实现一场多用。公园的活动草地均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如西边中部的全天候草地活动区,同时是足球、橄榄球、垒球爱好者常去之处;西北迷你足球场既是足球爱好者的场所,也可开展极限飞盘、瑜伽、魁地奇球赛、儿童夏令营、大型活动等休闲运动;东北角的橄榄球场,在橄榄球赛事之外,也常常用作极限飞盘、草地排球、爱尔兰足球的场所。管理者通过科学的管理组织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率,从而满足人们不同或随机的活动需求(图3)。
5.4 高效的场地管理模式
温哥华公园管理局的网上管理模式,通过网络对所有场地进行预约管理。市民通过网络实现预约、缴费、团队成员登记、服务需求登记等需求,既方便了市民,又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效率,还很大程度地节约了管理的人力成本。为了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有公共资源,管理者采用了分时段的管理模式,让场地的使用容量达到最大,从而更多地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与均等享有。
6 温哥华公园建设的经验
通过对温哥华公园建设与设计理念的解析,以及约翰亨得利公园建设经验的分析,我们可以收获如下经验。
1)应在城市系统层面研究公园绿地对健康城市的影响,重视公园环境对市民健康的作用。公园作为最重要的城市设施,也是最好的运动场地的载体,对治理和改善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功效,能够最直接地为大众服务,并带来社会效益。扩大运动场地在公园布局中的比例与数量,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正是城市公园公益性的最好体现。
2)设计应加强运动设施融入公园的方式研究。将适应市民运动的需求作为公园的主要功能,有助于公园与市民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在公园设计中避免简单的场地设计,应立足公园的特性来研究运动场地的设计,让运动设施更多地与景观和场地融合,注重运动设施公园化,强化“玩耍”的性质而非“比赛”的性质,让场地更亲民,让环境更宜人。
3)公园设计应更多地关注活动场地需求的研究。“以人为本”是公园设计的基本原则。公园设计应加强对服务范围内利益相关群体的运动需求调查,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特别是青少年的运动需求。通过深入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挖掘和激发人们内在的动力,从而激活人的行为。在约翰亨得利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团队一直致力于活动场地的调研与需求研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人们内在的活动热情,并把不同年龄、背景和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让人们在朋友、家人和邻居之间追求乐趣和享受生活。一个公园设计最大的成功在于看到人们更加热衷于户外运动,而不是电脑和室内空间。
图1 约翰亨得利公园运动场地布局图
图2 各类运动场地面积配比图
7 城市公园参与“健康城市”创建的思考
7.1 公园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公园作为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大众服务。它既是自然生态的载体,也是市民共同玩耍的空间。生态功能、健身活动应该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定位,也体现了政府建设公园的初心。马晓暐将人本性、地域性、生态性和经济性列为风景园林的四大诉求[12],其中“人本性”的实质,就是基于人的活动需求上的各种设计,如绿道骑行、运动健身等。我们应该更多地立足于公园的公共性,来思考公园设计的未来。
7.2 加强《公园设计规范》的相关指标研究,建立分级的建设指标体系
图3 约翰亨得利公园使用情况(3-2、3-4引自john-hendry-park-workshop-handout-playing-fields)
据研究统计,目前在不同规模等级综合公园功能分区出现频率中,运动康体功能占到60%以上[13]。运动康体作为综合公园必须设置的规划设施,却在《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中缺少明确的指标与建设要求。规范仅在3.3.3条中对公园总用地面积陆地部分的“绿化用地、建筑占地、园路及铺装场地用地、其他用地”比例给出面积指标要求,而运动场地作为特殊的一类用地,却无相应的用地指导。同时,在表3.5.1公园设施项目的设置中,缺乏对运动场地的设置要求指导,设计只能参考“游憩设施(非建筑类)”栏“游戏健身器材”的要求酌情设置。由于缺乏国家规范的明确指导和要求,运动场地在公园设计中往往不被重视。建议先单独列出,参与用地平衡。为此,建议《公园设计规范》站在更大的高度和视野来看公园设计规范对公园建设的指导性,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公园绿地,建立运动设施分级设置的建设指标体系,让设计人员有据可依、有度可参。
7.3 统筹体育设施与公园绿地,加强运动场地的覆盖
加强城市绿地管理部门与城市体育场地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统筹考虑市民对运动设施的需求与现有体育运动设施的规划,协调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公园绿地运动设施等在城市与社区中的均衡分布。充分利用和整合区域体育资源,将城市体育设施与接近自然的“绿色体育”工程相结合,加大户外体育场地设施在公园中的数量和比例。利用公园绿地、自然资源及城市广场等健身活动场地,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到运动中来,享受健身的乐趣。
8 结语
公园城市将“公园”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促进城市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核心工具,是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推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其价值核心在于倡导“公共”与“公平”[14]。未来的城市评价标准,将更加注重城市的发展是否充分考虑并满足健康城市的需求。城市公园的建设,在探索建立全民健康环境模式、提高人群的健康素质、开展影响公众健康的各种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应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健康中国”的建设。加拿大的城市公园与运动系统的建设,从总体布局到场地设计,均给了我们有益与积极的经验。希望未来我国能够更多地通过城市公园营造健康积极的环境,让市民的生活融入公园,共同建设健康城市、健康中国。
注:文中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绘制或拍摄。
注释:
① 来源:根据《Vancouver Park Provision Study》(2018)研究数据整理。
② 来源:根据温哥华政府网站https://vancouver.ca/parks-recreation-culture/parks-gardens-andbeaches.aspx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