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沙拉嗪栓剂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2021-03-24李会敏夏兴洲王世超兰秋红
李会敏,夏兴洲,王世超,兰秋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5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内镜及病理检查显示黏膜炎症病变累及直肠或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发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环境、饮食、生活习惯、肠道微生态(如肠道感染及菌群失调)等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医疗诊治水平的提高,UC发病率逐年上升。UC多自直肠开始发病,逆行向近心段发展,可累及乙状结肠、降结肠,甚至全结肠。UC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病程漫长亦会增加癌变危险。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增多、腹痛、下腹部下坠感,少数重症患者可表现为体质量下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本病的发展过程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慢性持续型和急性爆发型,大部分患者主要以初发与慢性复发型为主,急性爆发型较少见。目前临床治疗以药物为主,氨基水杨酸类药物为其中一类,但单纯使用效果不明显,复发率高,联合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不良反应较大[1]。本研究采用美沙拉嗪栓剂纳肛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8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2]相关诊断标准,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内分泌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②急性爆发型UC及合并活动性十二指肠或胃溃疡病变者、有肠道切除史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及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8.5±9.5)岁;轻度16例,中度17例,重度1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2~59岁,平均(37.2±9.4)岁,轻度19例,中度16例,重度8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均清淡饮食,并给予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及加强肠外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针对合并发热、感染患者给予抗感染治疗;常规给予美沙拉嗪颗粒剂(上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药品准字号H20040727)口服,1.0 g/次,每6 h 1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1023598)口服,3粒/次,3次/d,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或四联活菌口服,3粒/次,3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0 mL+凝血酶1 000 U保留灌肠,2次/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莎拉嗪栓剂(Dr.Falk PharmaGmbH,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40948)1.0 g纳肛,1次/晚,0.9%氯化钠溶液+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1021834)50 mL保留灌肠,2次/d,灌肠后休息1 h以上以促康复新液尽可能覆盖在直肠及乙状结肠表面,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大便次数、性状、便血情况;观察患者黏膜恢复情况、随访1年,观察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3]。
1.4疗效判定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无腹痛、黏液脓血便等症状,排便次数正常,体温恢复正常,肠镜检查黏膜病变基本消失为完全缓解;临床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或接近正常,腹痛、黏液脓血便均好转,肠镜检查黏膜病变减轻为有效;症状改善不明显,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善或有加重情况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大便次数明显减少,每日<4次为明显好转;大便次数较前明显减少,但每日仍≥4次为有效;大便次数无变化为无效。大便成型为明显好转;糊状便为有效;仍为稀水样便为无效。便血情况消失,肉眼所见鲜血便转为正常大便,大便分析见便潜血≤+为明显好转;便血明显减少,肉眼所见极少量血丝或无血,但大便分析见便潜血≤++为有效;大便仍见较多鲜血为无效[4-5]。
2 结果
2.1大便次数、性状、便血情况比较对照组大便次数有效率(55.81%)低于观察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2,P<0.05)。对照组大便性状有效率为58.14%,观察组为79.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3,P<0.05)。对照组便血情况有效率79.07%,观察组为95.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8,P<0.05),见表1。
表1 2组大便次数、性状、便血情况比较[n(%)]
2.2疗效比较根据大便次数、性状及便血情况判断有效,对照组总有效率(69.77%)低于观察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黏膜恢复情况比较对照组肠黏膜恢复总有效率69.77%(30/43)低于观察组88.37%(3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7,P<0.05)。
2.4复发率比较随访1年,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复发4例,复发率9.30%;对照组复发12例,复发率27.91%,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4.914,P<0.05)。
3 讨论
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失衡等多种因素相关联,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道异常免疫失衡有关。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UC的主要临床症状。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心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活动期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弥漫性中心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见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时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及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生及炎性息肉。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缓解症状以及促进黏膜愈合,防治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目前临床病因不明,治疗只能以改善症状为主,导致该病治疗周期长,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魏永辉等[6]研究发现,UC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易怒等特点,病情会因情绪紧张而反复发作或加重,故保持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恢复,以及治疗效果的巩固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亦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强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主要是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利于疾病的恢复。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加强对症治疗,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本研究采用美沙拉嗪治疗UC,因其是5-ASA制剂,其剂型有口服片剂、颗粒剂,外用栓剂及灌肠液,单用5-ASA制剂临床疗效欠理想,且费用高,患者不能坚持,且患者活动期频繁便血,近年来,康复新液被应用于各种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糜烂出血性胃炎、消化道出血、口腔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能与其具有祛腐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改善黏膜创面微循环、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再生的作用有关;同时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肠道炎症,减轻炎性水肿,促进机体抗炎与抑制反应的平衡[7-8]。
综上所述,美沙拉嗪栓剂纳肛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UC疗效优于凝血酶保留灌肠,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