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语篇中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的维译策略
——基于中篇小说《地久天长》的封闭语料库研究

2021-03-24姚家兴

关键词:维吾尔语人称语篇

姚家兴

(江苏师范大学 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9)

一、引言

空间位移事件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经验活动之一。空间运动事件类型学的研究表明,位移事件的表达在不同语言中既存在共性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Talmy(1985、2000)将位移事件分解为四个主要语义要素,即主体(Figure)、背景(Ground)、运动(Motion)、路径(Path),以及两个和位移事件相关联的外部语义次要素——方式(Manner)和原因(Cause)[1][2],以上各概念语义要素均可词化为对应的语言表达形式,其中主体和背景要素主要词化为名词性成分,而运动、路径、方式、原因等概念语义则倾向以动词性的成分呈现,因此,位移动词是空间运动事件类型学关注的焦点。Talmy通过跨语言的研究发现世界语言中的位移动词主要有三种词化模式:①[运动+方式/原因];②[运动+路径];③[运动+主体],概念语义词化为模式①的动词可称作方式动词,词化为模式②的动词可称作路径动词,词化为模式③的动词可称作位移主体动词。作者进一步根据核心图式(core schema)[路径]语义要素在不同语言中主要通过动词还是小品词等卫星成分编码,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s,简称V-语言)和卫星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s,简称S-语言)两大类。(1)动词框架语言(V-语言)中位移动词同时编码[运动]和[路径]概念要素,而在卫星框架语言(S-语言)中,位移动词主要编码[运动]概念要素,[路径]要素主要由介词、小品词等卫星语素编码。[2]

不同框架类型的语言在编码位移事件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词化模式差异,[方式]信息被看作是副事件信息,对位移事件的框架类型定位虽不起主导性作用,但[方式]信息的编码主要表达位移事件的不同运动状态,影响叙述语篇中位移事件运动方式的精细化程度,由于语言类型的差异,操不同语种的译者对[方式]概念的处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从而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通过不同语种的翻译文本也可从侧面反观原文和译文语言在编码位移事件时所选用词化模式的倾向性。因此从语篇翻译角度对[方式]信息特别是位移方式动词的编码研究也是值得关注的议题。

不同语言对方式信息的编码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Slobin(2004)指出方式动词的库存量与可及性影响方式信息的编码频率,方式动词库存量与可及性高的语言,编码方式信息的频率也越高。[3]S-语言的方式动词不仅在数量和类型上优于V-语言,在表达力和叙述力上也更具感染力,使用V型语言的说话者对路径信息较为关注,使用S型语言的说话者则更关注方式信息。李雪(2010)的语料库调查研究表明汉语方式动词的使用频率高于路径动词,但方式动词的类型不够丰富需借助状语来表达方式信息。[4]池昌海、姜淑珍(2016)通过英汉语料库的统计分析表明汉译者大量使用部分翻译策略在词汇层面降低了方式信息编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5]姜淑珍、黎昌抱(2018)认为汉语位移方式动词库存量较少、精细度较低,但基本方式动词具有使用频率高、能产性强、语义覆盖面广等特点,心理可及性高,作者以《鹿鼎记》及其英译本为封闭语料,考察了基本方式动词“爬”的英译策略,结果显示汉英译者大量使用补偿和增强策略,使位移方式表达更加细致,以迎合译入语高方式凸显的语篇风格。[6]李遐(2017)认为维吾尔语同其他动词框架语言,位移事件中路径表达优先,方式只有在必要时才提及,编码方式信息的动词较少,侧重运动的结果状态。[7]本文主要考察文学语篇中汉语位移方式动词在维吾尔语中的翻译策略,试从汉、维吾尔两种语言叙述语篇的翻译视角对方式动词词化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进行反观和对比分析。

二、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的维译策略

不同语言中方式信息编码模式的不同会对两种语言语篇的表达效果以及方式信息的互译(2)本文中的汉语例句选自《王小波全集·第八卷》里的中篇小说《地久天长》,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维吾尔语译本例句选自《中国名作家短篇小说:维吾尔文》麦斯吾提·哈力体译《地久天长》,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等问题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节主要探讨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的维吾尔语译策略,以王小波中篇小说《地久天长》及其维译本为封闭语料库,分析并量化统计出汉语位移事件方式动词的几种维吾尔语译策略。

策略一:对等翻译

对等翻译指在汉译维吾尔语的过程中,维吾尔语译者采用同汉语语义及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方式动词与汉语对应。通过语料统计,对等翻译是汉、维吾尔语翻译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翻译策略。例如:

(1)我一看是她,就从窗口爬出去。

qɑri-sɑ-m ʃiη χuη ikεn.

看-假设式-谓人称1单邢红 间陈系词

窗户-从格爬-连接副动-限制语气外面-与格

tʃiq-ti-m.

出-过去时-谓人称1单

(2)于是我们绕到小河拐弯的地方。

biz dεrjɑ qoltuq-i-din ɑjlɑn-du-q.

我们 河 湾-领属人称3-从格绕-过去时-谓人称1复

(3)我看见她跑过来。

u jyɡyr-yp kel-i-wɑt-ɑ-t-ti-Ø.

他 跑-连接副动来-非过去时-持续体-反复体(<- ɑ tur-)-过去

时-谓人称3

(4)小红还跳起来拍手。

ʃiη χuη sεkrε-p tʃɑwɑk

邢红 跳-连接副动掌声

tʃel-ip-mu kεt-ti-Ø.

拍-连接副动-强化体(3)强化体标记是一个由[-0 p+kεt-]构成的合成法位。本文将由合成语法单位形式构成的体标记以下划线的形式标注,下同。-追加语气-过去时-谓人称3

(5)我在后边一边追一边喊。

我 追-强化体-处置体-连接副动

(6)你走慢一点。(《地久天长》王小波 p110)

ʃjɑwwɑη, ɑsti-rɑq mɑη.

小王 慢-弱化程度走-祈使式普称2单

例句(1)-(6)中的位移方式动词“爬”“绕”“跑”“跳”“追”“走”等分别同维吾尔语译文中的Ømilε-、ɑjlɑn-、jyɡyr-、sεkrε-、qolɑ-、mɑη-等方式动词相对应,可以说明汉、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在编码基本位移事件时具有明显的共性特征,即选用一些语义对等的基本方式动词表达基本位移事件,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汉、维吾尔两个民族在基本移动范畴域的识解上呈现出一定的共性特征。

策略二:部分翻译

在汉、维吾尔翻译中,维吾尔语也使用一些低方式动词,即基本的、表达能力和描写能力较弱的方式动词与汉语高方式动词对应。例如:

(7)怯生生地轻手轻脚地溜进门来,悄悄地坐在床上。

u-lɑr hejiqqɑn hɑldɑ

他-复数蹑手蹑脚 状态

put-lir-i-niη utʃ-i-dɑ

脚-复数-领属人称3-领格尖-领属人称3-时位格

meη-ip kir-ip kel-iʃ-ti-Ø.

走-连接副动进-连接副动来-交互共同态-过去时-谓人称3

(8)直奔我们队。

udul biz-niη εtrεt-kε qɑrɑ-p

迎面 我们-领格队-与格朝着-连接副动

kεt-ti-Ø.

走-过去时-谓人称3

(9)我和邢红一起在浅水处奔跑。

ʃiη χuη ikki-miz su-niη tejiz

邢红 两个-领属人称1复水-领格浅

jer-i-din jyɡyr-yp tʃoηqur

地方-领属人称3-从格跑-连接副动深

jer-i-ɡε bɑr-du-q.

地方-领属人称3-与格去-过去时-谓人称1复

(10)她一个鱼跃扑在我身边,然后又翻身坐起来。

她 一 蹿-连接副动-限制语气旁边-领属人称1单-与格

øz-i-ni tɑʃli-di-Ø,

自己-领属人称3-宾格扑去-过去时-谓人称3

ɑndin rusli-n-ip oltur-uwɑl-di-Ø.

然后 挺直-反身态-连接副动坐-利己体-过去时-谓人称3

例句(7)-(10)中的“溜”“直奔”“奔跑”“鱼跃”等均属于汉语中的高方式动词,相较于基本方式动词,高方式动词的表达力强,对动作行为方式的刻画也更为细致。维吾尔语在表达位移事件时,由于方式动词种类库存的限制,多使用一些类似于mɑη-(走)、kεt-(走、离去)、jyɡyr-(跑)、iri-(蹿、跳)等低方式动词与汉语高方式动词相对应,高方式动词的种类较汉语缺乏。

策略三:省略翻译

省略翻译指在汉、维吾尔语翻译中将方式动词省略不译的翻译策略。根据封闭语料库的统计,省略翻译是仅次于对等翻译的一类翻译策略。例如:

(11)忽然我想起她跑出来是不许可的,尤其是不能来和我说话。

tosɑttin sirt-qɑ tʃiq-iʃ-qɑ

忽然 外面-与格出-一般动名-与格

允许-被动态-否定-未完动名-领属人称3我 和

pɑrɑηliʃ-iʃ-qɑ teχimu

聊天-交互共同态-与格尤其

成为-否定-未完动名-领属人称3记忆-领属人称1单-与格

tʃyʃ-ti-Ø.

下-过去时-谓人称3

(12)她讲她有一次和哥哥爬上屋顶去摘桑葚。

她 我们-与格桑葚 摘-一般动名为了

ɑki-si bilεn billε øɡzi-ɡε

哥哥-领属人称3和 一起 房顶-与格

tʃiq-qɑnliq-i-ni søzlε-p bεr-di-Ø.

上-完成动名-领属人称3-宾格说-利他体-过去时-谓人称3

(13)牛群早就冲到山谷里去了,我们追上去。

牛-复数早就 山谷-与格

进-完成体-经状体-即知口气我们 它们-领格

后-领属人称3-从格追-过去时-谓人称1复

(14)吃完了饭,我和大许就跳下水去游泳。

tɑmɑq-tin kejin dɑʃyj ikki-miz

饭-从格后 大许 二-领属人称1复

køltʃεk-kε tʃyʃ-yp su yz-du-q.

池塘-与格下-连接副动水 游-过去时-谓人称1复

(15)我和大许走到教导员住的屋门前。

dɑʃyj ikki-miz sijɑsij jetεktʃi

大许 二-领属人称1复政治的 辅导员

住-未完形动房子-领格前-与格去-连接副动

汉语位移事件例句(11)—(15)中的方式信息均是由动趋式结构中的述语动词承担的。维吾尔语译文中“跑”“爬”“冲”“跳”“走”等由方式动词承担的方式信息均被省略,与之相对应的动词分别是tʃiq-(出)、tʃiq-(上)、kir-(进)、tʃyʃ-(下)、bɑr-(去)等纯路径义动词。这些例句可以反应出维吾尔语在描述一个位移事件时擅于对位移本身及位移路径的描写刻画,而对动体具体位移方式的关注度不及汉语。方式信息凸显度低也是V-语言表达位移事件的特征之一,相较于S-语言,V-语言常省略方式信息的表达,更多关注位移整体的表达。

策略四:替换翻译

译者有时会先对原文位移事件进行认知解读,然后再根据译入语的特点重构出一个相近的位移事件表达,这时译者多使用一些与原文类型不同的方式动词来进行对译。例如:

(16)折腾了半天,教导员扑过去帮着捆大许。

sijɑsij jetεktʃi jyɡyr-yp ber-ip

政治的 辅导员 跑-连接副动去-连接副动

大许-宾格捆-一般动名-与格帮助-交互共同态-过去时-谓人称3

(17)直到我们扔上去的草把她埋起来,她才从草里钻出来。

我们 扔-完结形动稻草-复数她-宾格

køm-ywεt-kεn-di-lɑ, u pɑχɑl-niη

埋-处置体-经状体-时位格-限制语气她 稻草-领格

teɡ-i-din ømilε-p tʃiq-ɑ-t-ti-Ø.

底-领属人称3-从格爬-连接副动出-反复体-过去时-谓人称3

“扑”本身含有“用力向前冲,使身体突然伏在物体上”的意思,译文中用jyɡyr-一词代替,jyɡyr-的意思是“跑”,与汉语“扑”相比[用力向前]义减弱,位移方式的表现力也相对较弱。“钻”与ømilε-(爬)分属两种不同类别的方式动词,“钻”强调由某一空间进入另一空间的运动,而“爬”凸显手脚并用的运动方式。

策略五:补偿翻译

除使用方式动词外,汉、维吾尔语两种语言在表达位移事件方式概念时还可采用其它的编码手段。据李遐(2018)的统计,维吾尔语中的方式动词共有58个[8],乔艳(2019)的统计结果显示维吾尔语的方式动词共有44例[9],李雪(2011)的统计结果显示汉语有66个方式动词[10],Slobin(2004)则认为汉语的方式动词数量可能超过150个[3]。从学者们的统计数据来看,维吾尔语方式动词种类没有汉语丰富,当汉语方式动词译入维吾尔语时肯定会出现不对等的情况,此时维吾尔语会使用其他手段来弥补方式信息表达的不足。例如:

(18)我们就一起溜回去,谁也没看见我们。

我们 忽地-连接副动回-连接副动

kel-iwɑl-du-q.

来-利己体-过去时-谓人称1复

(19)我冲进小树林,找着一个又深又清的水塘守住。

mε n utʃ-qɑn-dεk ber-ip dεrεχlik-kε

我 飞-完结形动-相似格去-连接副动树林-与格

kir-di-m -dε, sy-ji

进-过去时-谓人称1单断然语气 水-领属人称3

tʃoηqur wε syzyk køltʃεk-tin bir-ni

深 和 清澈的 池塘-从格一-宾格

tɑp-ti-m.

找-过去时-谓人称1单

(20)我猜他们在那么窄的房子里不太好掉头。

mεn kali-lar-ni kɑtεk-tεk tɑr øj-dε

我 牛-复数-宾格窝-相似格窄的 房子-时位格

kεjn-i-ɡε burul-ɑl-mɑ-j-du-Ø.

后-领属人称3-与格转-能力情态-否定-非过去时-系动词-谓人称3

(21)我常常给他裹好大衣。

我 时而 他-领格-与格大衣-领属人称3-宾格

kij-ɡyz-ε-t-ti-m.

穿-使动态-反复体-过去时-谓人称1单

例句(18)、(19)中维吾尔语采取了分析型手段和黏着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应表达汉语方式动词“溜”和“冲”,整体来看,在这两个例句中维吾尔语均采用方式状语的形式表达出[方式]信息,且方式状语多由一些动词缀接副动标记或格标记等不同的语缀构成。句(18)由V1缀加-0p副动标记后作V2的方式状语,句(19)则先将动词utʃ-(飞)形容词化后,再缀接相似格标记修饰路径动词bɑr-(去)。句(21)则在位移动词后缀加使动态标记,体现出[致使]方式的语义。

策略六:增强翻译

增强翻译是用高方式动词对译原文中低方式动词的一种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常用于由低方式语到高方式语的翻译过程中,例如从汉语到英语的翻译过程。而维吾尔语是以低方式语为主的语言,因此在汉维翻译过程中,这种翻译策略使用得较少。例如:

(22)那牛腾的一声跳起来,飞快地朝河边跑去了。

牛 忽地 位置-领属人称3-从格起-连接福动河

岸-领属人称3-与格朝-连接副动飞-完成形动-相似格

tʃɑp-ti-Ø.

奔跑-过去时-谓人称3

(23)牛向前一蹿。

kɑlɑ tʃitʃɑηʃi-p u-ni

牛 尥蹶子-连接副动他-宾格

tɑʃli-wεt-ti-Ø.

扔-处置体-过去时-谓人称3

(24)在水里跳了几下说.....

u su-niη itʃ-i-dε bir

她 水-领格里-领属人称3-时位格一

多少-宾格跑来跑去-处置体-完结形动-从格

kejin...

(25)窗前经常有黑影晃动。

derizε ɑldi-dɑ qɑrɑ sɑji-lεr

窗户 前-时位格黑 影子-复数

εlεηlε-j-t-ti-Ø.

影影绰绰-反复体-过去时-谓人称3

增强翻译的策略多使用在维吾尔语译汉语的过程中,维吾尔语中的高方式动词较汉语少,方式动词种类也不及汉语、英语等S-语言丰富。

三、从语篇翻译反观汉维位移事件词化模式的倾向性

封闭语料库的分析显示,汉语位移方式动词在维吾尔语中可以采用对等、部分、省略、替换、补偿、增强等策略翻译和对应表达。通过对中篇小说《地久天长》中带方式动词的239个位移事件句的统计分析,不同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在位移方式动词的汉维翻译过程中呈现出等级性的梯度序列,不同翻译策略的使用频率如下图1所示:

图1 《地久天长》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维译策略使用频率统计

根据语料统计,汉、维吾尔语翻译过程中位移方式动词主要采用的翻译策略等级为:对等>省略>替换>补偿>增强>部分。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特别是一些基本方式动词与维吾尔语相对应,说明汉、维吾尔语两个民族在对基本位移方式范畴的认知上存在较大的共性特征。另外,近1/4的语料显示,汉语位移方式动词在维吾尔语翻译语篇中均被省略,反映出维吾尔语的叙述语篇对位移方式动词的关注度不及汉语显著,位移方式动词不是位移事件表达的必要信息,在一般的叙述语篇中往往被省略,相较于[方式]信息,维吾尔语位移事件的叙述语篇对[运动]和[路径]要素则更为关注。此外,在汉、维吾尔语翻译过程中有时为了充分表达出汉语位移方式动词的语义信息,维吾尔语译者也会采用替换、补偿等翻译策略来弥补方式动词种类的不足。汉、维吾尔语篇的对应表达实例也从侧面反观出维吾尔语位移事件报道者更倾向使用V-型语言的编码方式,位移动词的词化模式以[运动+路径]型为主,对位移运动结果的凸显度较高,对方式信息的关注度不及汉语、英语等语言,[方式]信息多被省略或以方式状语的形式出现。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人称语篇
拼图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浅析维吾尔语表可能语气词
维吾尔语数词历时演变发展研究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维吾尔语助动词及其用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
人称代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