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国内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述评与展望
——基于CiteSpace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1-03-24李超民

关键词:生涯学科研究

李超民,周 雯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810007)

自2000年起,国内高中开始试点实施生涯教育。生涯教育作为一个舶来品,逐渐在我国高中校园生发活力。近几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新高考也已广泛落地,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探索高中生涯教育的多种实施路径。各学科课程所承载的核心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对学生的成人成才与职业生涯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就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拓展的方式渗透与学科有关的生涯教育内容,在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1]当前,国内关于高中各学科融入生涯教育的研究逐渐兴起,梳理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现状,厘清当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现存问题,对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CiteSpace是一款常用的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选取关键词、作者、机构等对象,将数据呈现为可视化知识图谱。[2]本文借助CiteSpace绘制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以分析当前领域内的研究力量、合作情况、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信息。

本文以 “主题”包含 “高中/高级中学”+“生涯教育/生涯规划/生涯指导/生涯辅导/职业规划”+“学科”等为条件,在中国知网文献库“高级检索”中进行跨库检索,数据检索时间设置为2011年到2021年5月,剔除重复发表文献和无效文献,得到相关有效文献共354篇。其中,CSSCI期刊30篇,硕士论文83篇。从年份来看,2015年前,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成果较少,年均发表量约为5篇。自2016年起,关于在高中各学科内融入生涯教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就新增90篇相关文章,2020年新增121篇,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多。

图1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文献统计图

(二)研究力量与合作情况

为明晰该研究主题的核心作者与合作状况,本研究对发文作者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通过CiteSpace软件导出发文频次≥2的作者发文情况与合作图谱,如表1和图2所示。

图2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核心作者合作关系图谱

表1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主要作者发文情况

基于普赖斯定律对核心作者进行测算,得出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的核心作者为发文2篇及以上者。从表1可知,围绕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进行研究并发文超过2篇(含2篇)的作者有黄秀英、杨丽、马庆岩和高艳梅等19人,仅占作者总数的5.58%,这表明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队伍尚未形成。

由图2可见,作者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190个,连线33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018。在发文篇次≥2的19位作者中,呈现明显合作关系的研究者仅有张晓雪、谭明鸽、李波、贾楠等5人,这说明当前国内研究高中生涯教育的作者群体较为分散。

为考察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情况,本文导出了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如图3所示,机构合作网络中共有节点158个,连线18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015,可以看到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团体十分分散,仅有闽南师范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福建省安溪县俊民中学等少数几个机构间有合作,这说明当前机构间合作不足,核心研究团体尚未形成。涉及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机构包括高校、教科院和中学,且以中学占主导地位。

图3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关系

(三)主题呈现与热点演变

1.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现有研究的主题分类

当前,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第一大类研究主题就是针对某一门具体学科应如何融合开展生涯教育。在354篇文献中,涉及高中英语、生物、语文、数学等具体学科的文章共有325篇,其在各学科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高中各学科融入生涯教育相关研究已发表的文章

目前,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已广泛拓展到高中的各门课程,主副科均有涉及。生物、英语、语文、地理与化学是研究的重点学科,这与学科本身的特点有着重要关系。生物、地理、化学等理工科中很多知识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不少职业联系十分紧密。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涉及了基因工程、杂交育种等知识,与育种工作者、生物技术产业研发人员、化石标本制作人员等职业直接相关,学生学习课程时就是在了解相关行业。[3]此外,教材的编写也有一定影响。如生物教材中设置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家访谈”“科学、技术、社会”专栏,有助于学生将生物知识与自身生涯规划及社会发展进步相联系,为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生涯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文科类课程如语文、政治等,除了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必备能力,为学生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外,往往还包含了较强的德育价值。如政治学科能增进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出科学的生涯选择和职业规划。另一大类研究主题则不涉及高中的某一门具体课程,主要围绕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价值意蕴、操作原则、方式路径等对各科均具有普适性的内容进行探讨,剩余29篇文章均属此类。

2.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关键词聚类

本文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5所示。目前学界围绕职业生涯教育、普通高中、新高考、学科教学等形成了集中的论域。通过关键词聚类功能可将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关键词分为几大类:职业生涯教育、生涯规划、高中数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素养、地理教学等。

图5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关键词共现聚类

3.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演进趋势

在 CiteSpace中选择Time ZoneView功能项,可得到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它能反映关键词的最早出现时间与共现关系,揭示该研究领域的演变过程。根据图6显示,可将其划为三个阶段:

图6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演进时序图谱

第一阶段(2011~2015年):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基础研究阶段。此研究阶段关键词是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生涯规划等,已涉及高中英语、政治、化学等学科。学者们已经开始广泛关注在高中各科目中应如何渗透生涯教育,研究范围包括各学科与生涯教育相融合的价值意蕴、关联之处和实践路径。此外,2013~2015年间,有不少学者将目光投向国外的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主要是对中美两国高中课程教材及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如有学者认为,中美化学教材中生涯教育的呈现在教学目标、对象呈现和功能定位上有着较大差距,国内化学教科书应适当增添生涯教育元素。[4]还有学者分析了北爱尔兰中学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特点与启示。[5]

第二阶段(2016~2018年):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拓展研究阶段。如图6所示,此阶段新增关键词有高考改革、新高考、新课程、走班制、选科等词语,关注点集中在新高考改革为学科、学生、教师等带来的挑战和冲击,以及如何在各科中开展生涯教育,以帮助学生增强生涯规划能力。这一阶段研究的广度得到了较大拓展,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美术等各学科中的生涯教育研究都开始兴起,文献数量也迅速增长。还有部分学者开始以教学设计作为学科与生涯教育的关联点,探索在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各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融入生涯教育。[6]

第三阶段(2019年~ ):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持续深化阶段。此阶段的关键词有核心素养、生涯导师等。研究热点不仅包括各学科融入生涯教育的价值意蕴、实践策略等,还更为注重围绕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具体内容,进一步深化各学科自身的学科特色与独特的生涯育人价值。如在语文方面,有学者分析高中语文课中的中外人物传记能为学生树立生涯榜样,应着重通过人物传记的教学引领学生确立职业生涯目标。[7]在物理方面,有学者提出改进高中物理分组实验能进一步细分学生对物理研究方向的兴趣,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8]此外,学界越发关注学科教师在生涯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学者指出应从树立生涯启航理念、重构教学结构、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等方面切实推动学科教师向生涯导师的转变。[9]

综上所述,自2004年起国内研究高中生涯教育的文献逐渐增多,至2011年出现了最早的研究生涯教育与高中学科相融合的文章。早期的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主要关注各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相结合的意义、原则和路径,并对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所借鉴。但此阶段主要以文献分析和思辨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严重不足,对国外经验的关注80%都集中于美国,研究视野不够开阔。自2016年起,伴随着新高考改革,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科教师都纷纷开始关注和探索任教科目与生涯教育的关联,出现了教学设计、课例研究等新的研究角度。目前,对各学科与生涯教育相融合的育人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实践路径与对策也以理论阐述为主,实践操作与具体教研方法论述较少,比如明确规划与生涯教育相融合的课堂建构流程、解构生涯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法等。自2019年起,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的重要视角,部分研究者转而探讨学科融入生涯教育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指向,深入挖掘各学科独特的生涯育人价值,这也是未来国内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研究内容

目前,学界围绕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意义和内涵的阐释,对学科教师所扮演的生涯教育角色以及对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等方面。

(一)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价值意蕴的研究

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价值意蕴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进路:

一是课程发展取向。主要是指在各科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学科本身更具生命力。徐梦、赵世俊认为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生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能力,进而提高学科教学质量。[10]丁海波提出将生涯规划内容加入到课程中,能够丰富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效性。[11]

二是学生成长取向。黄秀英指出,学科课程是生涯教育的主载体,能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职业世界以及自己职业方向的了解,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学科素养基础。[12]王红艺等认为通过学科教学引领高中生的生涯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与实践能力。[13]李慧敏等认为生涯教育融入学科课程与教学之中,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所学学科对自身发展、社会进步的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对学科的远景兴趣和学习潜能。[14]

三是生涯教育发展取向。江子磐提出以学科教学融合生涯规划教育,能够推进生涯教育的全科渗透、全员参与、全程实施,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常态化、科学化。[15]罗志华认为,开展生涯教育学科融合,能缓解学生生涯教育需求与课时不足的矛盾,扩大学校生涯师资队伍,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生涯素养相匹配,提高学生学业规划及生涯规划的执行力。[16]

(二)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实施现状的研究

新高考改革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在此背景下,对高中生进行生涯教育成为全体高中的重要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国家教育部先后出台多项文件,要求加强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学生发展指导,并提出“建立专兼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等对学生进行指导”。[17]在此背景下,各级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出台地方高中生涯教育相关政策和指引性文件,并对各学科中融入生涯教育做出明确指示。如《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中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意见》等数十个文件中均涉及高中生涯教育应加强学科渗透,利用课堂教学建立学科学习与未来职业的有效连接,以及建立专兼职结合的生涯教师队伍,加强对高中各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培训等内容。不少高中也积极探索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如海南中学将学校课程体系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分别开展不同类型的生涯教育活动。[18]短短几年,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区域统筹逐渐加强,学科领域不断拓展,实践经验不断积累,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

此外,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现存问题。一是学科教师的生涯辅导能力不足。如刘阳提出当前生物教师欠缺生涯教育理论知识,渗透生涯教育的方式简单,未能结合职业前沿信息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无法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19]针对这一问题,学者们主要归因为教师培训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教师自身对生涯教育缺乏正确认识。郑雅君提出当前对高中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中缺乏生涯辅导能力的培训,从而导致教师的生涯辅导能力参差不齐。[20]二是高考升学压力限制了各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空间。胥梦瑶认为,受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部分学生与家长片面追求成绩,学科教师也忙于紧张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无暇顾及生涯教育。[21]三是缺乏权威性的生涯课程纲要指导。郑钢指出,目前我国生涯教育刚刚起步,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专项文件,在学科领域系统落实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存在空白。[5]由于缺乏宏观规划指导,当前虽有部分中学在积极进行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探索,但各自为政,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三)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实施路径的研究

一是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内容建构。巫灿烨指出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各栏目的生涯知识,借助学科史与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获取职业生涯信息。[22]郑雅君认为,学科生涯辅导的内容包括学科自我认知、学科学业规划和学科职业规划。[20]孙震等人则提出,生涯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内容主要基于学科知识的职业认知与职业能力,以及基于学科人物的职业素养。[23]冯瑶琼认为在开发学科教材时不仅要挖掘学科相关的职业生涯知识,更要向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根据教材进行职业兴趣、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的教育。[3]

二是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江子磐提出应在课堂上挖掘生涯教育资源、创设角色体验情境,在课堂外开展学科特色实践活动以渗透生涯规划教育。[15]孟凡荣等认为通过开设学科起始课与“学科—专业—职业”指导课、介绍学科史、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等策略,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涯价值观,发展学生生涯适应力。[24]孙震等人提出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相融合的实施策略包括角色扮演、现场情景式教学、项目化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等。[23]陈晓清等人则提出高中生物课能运用讲授、角色扮演、问题引导、热点追踪、实践体验等方法达成渗透生涯教育的目的。[25]

三是关于高中学科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有学者从学科教师实施生涯教育的优势着手,如王博和刘曜云分析了学科教师所应具备的生涯辅导知识,认为学科渗透是生涯教育的有效补充。[26]徐梦等人认为学科教师每天都与学生接触,相比生涯教师而言更为了解学生的特长和能力,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生涯指导。[10]有学者则从学科教师所应扮演的角色出发,如黄秀英指出,学科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生涯榜样”“生涯指导者”“人生导师”,自觉运用生涯教育理论指导自身职业发展和教学实践,融入生涯教育主力军的队伍。[12]

四是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保障机制。有学者从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多方面保障机制进行综合阐述,如李广耀认为,应完善高中各学科融合生涯教育的组织保障、培训保障和评价保障。[27]还有学者围绕某一个保障机制进行重点分析,如欧健围绕学科渗透生涯教育的评价机制,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提出教学评价的改进建议,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28]何美龙则研究了学科教师成为学生生涯导师的原因与路径,要求建立和完善学科教师生涯指导专业成长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机制。[9]

三、研究述评与展望

应用CiteSpace对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热点演变、发展历程与主要成果,得出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还需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一)进一步探索与澄清核心问题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任何领域内的研究,都必须厘清核心问题,这是开展各方面研究的前提。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于各学科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具体实践策略,如探讨如何提高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素养、如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等,而对于基础性、方向性的问题探讨不足。

一是对核心概念理解与应用多样化。对现有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高频词有生涯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生涯规划指导、生涯发展教育等,不同概念有着各自的偏重点,而不少文献在使用时却不加区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界对于“何为高中生涯教育”尚未形成共识,不利于研究的深入推进。对学科融合式生涯教育也有着多种表达,有学科渗透生涯教育、学科融合生涯教育、学科生涯辅导、学科与生涯教育配合、学科引领生涯教育等等不同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界对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内涵并未形成共识。二是对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开展原则有哪些、高中生应具备哪些生涯基本素养、各科教师应具备哪些生涯教育能力等核心和关键问题关注不足,研究不深。

因此,未来研究应着重关注本领域内的核心问题,厘清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价值与目的、实施原则等根本问题,为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策略性问题的研究指明方向,为进一步完善高中生涯教育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二)强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实效性

从研究方法看,当前国内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研究与个案研究,少数文章应用了比较研究法。

一是研究类型单一,缺乏实证分析。关于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目标原则、价值定位、实施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以文献分析与思辨研究为主,对区域内高中各科开展生涯教育的现状缺乏具体的实证材料支撑,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应用不足。现有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基于个别中学的个案分析,研究成果的可复制性、可推广性有待商榷。二是研究工具的创新性不足。大部分研究者主要应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对前沿研究工具缺少关注。例如,研究者在了解高中生对生涯教育的认知情况以及能力水平时,多应用自己编制的调查问卷,而未能运用到职业兴趣测试(VIT)、Crites的职业成熟度量表、工作价值观量表(WVI)等专业生涯测量工具。在分析问卷数据时,大部分研究者都是从数据占比进行简单地描述分析和原因归纳,鲜有人应用SPSS等科学的数据分析工具。

综上所述,在后续研究中要强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性与实效性:第一,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深入了解高中各科开展生涯教育的现状,提升实证研究的理论水平,形成科学的实证研究成果。第二,创新研究方法,应用实验法、比较研究法等多样研究方法,运用学科前沿研究工具,增强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规范性,从方法上推动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深入研究。

(三)增强研究主体的均衡性与协同性

多元研究主体有助于从不同视角分析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从研究作者与机构合作图谱中发现,当前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主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研究主体结构不平衡,中学一线教师占据大多数,高校教师次之,区域政府教研部门、生涯教育机构则发文寥寥,研究主体的整体科研层次与均衡性尚待进一步提升。二是不同研究主体之间的协同不足,未能发挥教研机构对区域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也未能充分利用社会生涯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三是核心机构群与作者群尚未形成。由于研究力量的分散,在当前领域内并未出现较为权威的专家或学术机构,进而导致一些核心概念的使用与基本生涯教育理论的论述众说纷纭。

在未来研究中,需从以下方面改进:第一,丰富研究主体层次结构。注重发挥高校及其他科研院所、社会组织机构的重要功能,构建学生发展指导的区域合作网络。在此之中,加强高校与中学的合作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学理水平,而中学教师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应互学所长,互为所用。高校学者应深入高中各学科课堂总结实践经验,并为中学教师提供科学化的理论指导,而中学教师应跳脱出感性经验的局限,在高校教师的指导下加强生涯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探索多样化的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实施路径。第二,加强不同地域研究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同地域的高校、中学、教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够打破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路径同质化的“窠臼”,进而增强实践经验的可推广性。

(四)拓展研究内容的理论深度与视域广度

现有的研究已覆盖了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多个基本方面,构建了基本理论体系。但目前在研究内容的理论深度和视域广度上仍有可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一是研究理论深度有待提升。当前,研究者较多偏向于探讨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研究结论重复性较高、缺乏创新性。在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素质、建构教学内容等具体路径的探讨中存在着大量类似观点。但对于一些具有较深理论层次的问题,如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与生涯教育课程、生涯辅导活动之间有何关系;生涯教育内容与学科本体内容如何有机、适度融合;各门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有何关系;学科教师应承担哪些生涯教育任务,具备哪些生涯教育素养等则缺乏相应关注。

二是研究的视域广度有待拓展。从学科来看,当前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语文、英语等高考范围内的科目,对体育、音乐等副科的研究是凤毛麟角,各科发展体现出较大的不平衡性。在国际视野方面,对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的国际经验借鉴较少,且集中关注于美国而忽略了其他国家。对国际经验的总结和介绍稍显滞后,文献资料也局限于国内已有的二手资料。

三是研究的系统性有待提高。大部分的研究者主要关注于生涯教育在某一具体学科中的应用和开展,缺乏把各学科中的生涯教育元素置于生涯教育系统之下进行统筹规划的宽阔视野和连贯思维,各学科的生涯教育内容互不关联,呈现零散化、碎片化的特点。此外,部分具体学科的研究也未能突出该学科独特的生涯育人价值。

综上所述,在后续研究中应做到:第一,要敢于思考和解决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增强生涯教育理论与各学科教学理论的深度关联,夯实各方面研究的理论基础。对各学科的生涯教育意义、各学科教师的生涯教育素养等进行更为细致的思考,围绕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内容体系、应用价值等进行针对性探索,以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第二,要拓展视野范围,要具备广泛的国际视野,善于把握国际前沿理论,及时了解各国研究动态,多关注外文文献,取得国际成功经验的一手资料。第三,应具备宽阔的学科视野,从宏观上整体分析和把握各学科中所融入的生涯教育元素。

结 语

著名生涯教育专家舒伯(D.E.Super)将个体生涯发展划分为多个阶段,按照他的理论,高中生正处于生涯发展的探索期。[29]在我国,这一阶段学生将面临着选科、选考、选专业、选大学等多重选择,对生涯教育的需求十分特殊且迫切。美国生涯教育家赫尔和克莱默指出,融入式课程组织方式是最符合生涯发展的,中小学阶段的学校也普遍支持这种方式。[30]从学生的终生发展来看,接受各门学科的基础性学术训练,也正是在为学生职业发展和未来生活奠定基石。

目前,我国学者关于高中学科融入式生涯教育研究已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但仍存在一定问题。且伴随着新高考落地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教学评价改革、自主选科、新教材等相关热点也需要与高中生涯教育进行深度融合,这正是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形势。

猜你喜欢

生涯学科研究
【学科新书导览】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的教书生涯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