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集思”的造型审美和文化内涵

2021-03-24杨喜雨

江苏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器型宜兴紫砂壶

杨喜雨

(宜兴214221)

江南宜兴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美称,杏花春雨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充满了诗情画意。 宜兴的地理位置也非常优越,处于长三角中心区域,在“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的世界、陶的古都”的加持之下,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天目山余脉从宜兴南部穿过,纵横千里的竹海郁郁葱葱,下面掩映着大片的茶园, 每当三四月份的时候, 茶园采摘繁忙,茶香袅袅,香飘万里。 太湖水域和山地丘陵的交汇, 使得这里的溶洞特别的多, 比较著名的有善卷洞、张公洞等等,游人穿梭其中感觉如梦似幻。 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陶的古都,7 000 多年的制陶史一直绵延到今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紫砂艺术了。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对于饮茶的重视,“人间茶具称为首”的紫砂壶和茶叶相得益彰、壶茶同誉,宜兴紫砂壶和宜兴红茶、阳羡雪芽一起,深受广大茶友的喜欢和青睐,谱写出新时代的紫砂发展篇章。

图1 集思壶

1 紫砂壶“集思”的造型审美

紫砂作品“集思壶”(见图1)是一把比较特别的传统器型,在我们平时的饮茶之中不是很常见,但是非常经典,充满了紫砂艺术的无穷魅力,同时高挑挺拔的壶身又使得艺人可以在上面进行陶刻的装饰,呈现出浓浓的人文气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壶壶身呈圆筒状,高挺端庄;圈足装饰,平稳内敛;壶嘴三分之二贴合壶身,端口微微上扬,出水爽利;与之相匹配的壶把呈现阔耳性设计,端握舒适;壶肩上过渡平缓、舒展自如,与壶身接连一体,线条变化均匀有致, 凸显出作者深厚的传统技艺; 压盖简练工整,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圆壶钮自然生动、精巧可爱。此壶的亮点还在于壶身精致的陶刻装饰, 画面的内容是松鹤延年, 两只惟妙惟肖的仙鹤站立在松枝之上,形态优雅,相互摩挲,刻绘手法细腻,层次感突出,尤其是羽毛的细节处理纤毫毕露,松树的遒劲有力和松针的一丝一画都完美地展示出来。 画面的布局也随着壶身的形态呈现出竖轴的设计, 空间的留白、画面关系的处理也都相当的老道,和整体的壶型完美地搭配在一起。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集思壶”, 器型的修长使得各个元素的搭配都颇费功力,需要突破常规的设计和制作,才能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壶身的陶刻装饰也特别适合竖轴的画面,仙鹤的亭亭玉立和松树的伟岸挺拔融入修长的壶身之中,此壶如果用来饮茶的话,所适合的茶叶品类有点少,但是如果用来陈列观赏则是非常的合适,不仅仅能够看到紫砂丰富的肌理和艺术的造型设计,还能够把紫砂陶刻的精妙手法和文化内涵完美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2 紫砂壶“集思”的文化内涵

在紫砂的艺术造型之中, 许多的传统壶型都是从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之中找到了灵感, 形成了非常鲜明的人文气息,最为著名的就是清代的书画家、西冷印社八大家之一的陈曼生, 他在溧阳为官的时候,为了发挥自己的才情和寄托生活的孤单,于是和制壶名家杨彭年、 杨凤年兄妹共同设计制作和铭文了许多的壶型,其中以“曼生十八式”为代表,让我们感受到了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的表达。 “集思壶”虽然不是曼生的作品,但是一脉相承,这种大壶追求的并不仅仅是实用, 还要把集思广益的文化内涵和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蕴含其中。 这件紫砂作品“集思壶”,从器型上面来看很像书卷的形态,其中记载着历史的兴衰和朝代的更迭, 也记载着每一位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 从画面的刻绘内容来看,则是典型的民间吉祥寓意的“松鹤延年”,传说中丹顶鹤就是仙鹤,在道教之中是常见的吉祥之物,而松树则四季常青,寓意健康长寿,二者的结合恰恰把我们国人最为朴实的祝福之情和追求向往表现得淋漓尽致。

3 结 语

作为一种并不是很常见的器型来说,“集思壶”的存在向我们展示了紫砂艺术的包罗万象和博大精深,文章合为时而作,紫砂造型也是宜兴紫砂艺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观察之中的积累和抽象的反映。宜兴浓郁的文化气息影响颇深, 曾经涌现出多位状元、宰相和院士,被誉为“教授之乡”和“书画之乡”,所以像“集思”这类型的壶型只有在紫砂艺术的造型之中才能够表现得如此贴切, 让我们感受到江南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绵延不绝。

猜你喜欢

器型宜兴紫砂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泡壶
邹蕴芳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购买紫砂壶4忌
小羊首圆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