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和丰富内涵

2021-03-24胡朝君

江苏陶瓷 2021年1期
关键词:宜兴饮茶紫砂壶

胡朝君

(宜兴214221)

在历史上,关于紫砂壶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但是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和提梁壶的故事。 东坡先生在和宜兴的蒋之奇、单锡三人同科进士及第,蒋之奇向他介绍了宜兴的溪山胜景,约他来宜兴游览。 后来苏轼先后两次登临宜兴,在游览完宜兴之后, 对于这里的优美风景和人文历史非常感兴趣,于是得到皇帝的批准定居宜兴。 苏轼在宜兴饮茶有“三绝”,即是阳羡茶、金沙泉、紫砂壶,缺一不饮。他自己还塑造了一种可烹茶的“提梁壶”,在壶上刻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字句,后人称此壶为“东坡提梁壶”,一直流传至今。 可以说,东坡先生对于紫砂壶的推广和宣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目前出土最早的紫砂壶是一把提梁壶, 即明代南京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吴经提梁壶”,由此可以看出,紫砂提梁壶在从煮茶到泡茶的过程之中也进行着不断的演变,从提梁转变到端把来适应茶文化的发展,才有了今天我们还能够欣赏到的包罗万象的紫砂艺术。

1 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提梁之美

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见图1)是在紫砂方器的基础之上把提梁的设计融入其中, 使得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得以优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此壶壶身四面镶接,转角之处处理得非常柔顺, 有一种浑方的感觉, 凸显出作者高深的技艺水准;壶底置足,层次感十足;壶身的腰线设计也是宽窄合适、精美细腻;壶嘴三分之二贴合于壶身,端口平行,和壶口齐平,出水非常爽利;壶盖嵌入四方壶口,压合紧密,气密性良好;上面的壶钮也是桥型设计,把江南水乡的特点和典雅都体现出来。 此壶的最大特点还在于提梁的设计,众所周知,方器的制作本来就很难,有着“一方抵十圆”的说法,再结合提梁的制作更是难上加难,不仅需要考虑成型工艺, 更要考虑到烧制过程之中的收缩。 此壶方正的提梁形态和壶身完美地融合,转折的处理和壶身如出一辙,令人观之啧啧称赞。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制壶艺人从江南宜兴的绵绵茶园出发, 灵感穿越历史上著名的提梁类紫砂壶器型, 最终把紫砂方器的刚正不阿和提梁的刚柔相济呈现出来, 其中所展现出来的传统紫砂技艺水准和对于紫砂艺术的审美理解都是无可挑剔的, 细节的把控也是精益求精, 使得此壶提梁的精、气、神、韵非常引人注目,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1 茶语提梁壶

2 紫砂壶“茶语提梁”的文化内涵

江南水乡宜兴是紫砂的故乡, 同时也是江苏省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早在唐朝的时候,宜兴茶就被选为贡品而誉满天下, 正是在茶叶的影响和促进之下,宜兴紫砂壶在机缘巧合、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之中孕育而生,壶茶同誉、相得益彰,成为了宜兴最为鲜明的标识。 我们国人对于茶叶的喜爱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健康的重视,饮茶已经成为一种仪式感很强的休闲生活方式,同时我们在饮茶的过程之中享受宁静的氛围, 会产生许多的情愫,紫砂壶作为“天下茶具称为首”的选择, 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寄托了我们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抒发。 宜兴的紫砂艺人在紫砂壶的器型设计之中, 不仅仅把自己观察到的生活和大自然融入其中, 更是把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精神的象征结合起来,引起我们的共鸣。 这件紫砂作品“茶语提梁壶” 就是把当下我们对于茶文化的重视和紫砂艺术的影响,利用紫砂良好的可塑性充分地演绎出来,遥想当年东坡先生在改良提梁壶的时候, 不会想到千百年以后依然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 提梁之美把紫砂的虚实空间和举重若轻的感觉充分地展示出来,让原本灰头土脸、端庄稳重的紫砂具有了飘逸的灵气和更多的人文韵味。 通过这件作品可以让我们更为清晰地感受到紫砂造型艺术的包罗万象和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令人陶醉其中,不亦乐乎。

3 结 语

宜兴7 000 多年的制陶史,经历了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变迁,呈现出来的是紫砂艺术的薪火相传、代代绵延。 虽然紫砂也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经过不断的传承和改良而成, 但是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和陶瓷艺术的辉煌, 更可以看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对于艺术形式的丰富和延伸,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宜兴紫砂艺人的匠心独运和巧夺天工。

猜你喜欢

宜兴饮茶紫砂壶
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知识慧侨·宜兴非遗体验基地”揭牌仪式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泡壶
邹蕴芳
购买紫砂壶4忌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不灭的蓝火
花下饮茶,光阴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