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观的“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教学设计
2021-03-24张晓玲
张晓玲
【摘要】通过问题驱动、资料收集、实例分析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重要概念进行建构,有助于理解生命的系统性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和落地。
【关键词】细胞衰老 细胞死亡 核心素养
1 教材和学情分析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4章第3节的内容,包括衰老细胞的结构和代谢产生异常、衰老细胞的死亡受基因的调控等内容。“细胞的衰老及死亡”是“细胞会经历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进程”这一重要概念下的一个次位概念[1]。衰老和死亡是生命的基本现象,发生在生物界的整体水平、种群水平、个体水平、细胞水体、分子水平等不同的层次,能较好体现系统观,从系统的视角阐述生命的本质属性。因此,本节在本章乃至本模块的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在生活中,“个体衰老和死亡”的生物学事实并不陌生,因此在学习细胞水平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生活体验建构概念,进而形成思想认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周期性,形成珍惜生命、关注健康的科学生命观。
2 教学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笔者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白发和老年斑的形成分析,说出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2)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3)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4)探讨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状况。
3 教学过程
3.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展示电影《童梦奇缘》中刘德华各个年龄段的图像。提出问题:人体衰老有哪些表现?
设计意图 通过影视照片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共情。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衰老的人体通常表现出皮肤褶皱,头发斑白,行动迟缓,出现老年斑等特征,引出“衰老”一词。
3.2 深入学习,建构概念
展示资料:1. 人头发形成的直接原因:毛囊细胞中酪氨酸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2. 细胞内的色素积累导致“老年斑”的出现;3. 人体细胞每天的更新率为1%~2%。也就是说,每100个细胞当中,每天有1~2个细胞更新。其中肝细胞寿命为18个月,皮肤细胞的寿命为十多天,消化道内壁细胞寿命只有几十个小时。4. “探究影响细胞衰老的年龄因素”的实验分析;5. 衰老细胞的结构图
教师提出问题: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间有什么联系呢?老年人体内是否存在幼嫩的细胞?年轻人体内是否有衰老的细胞?细胞衰老的特征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达成共识: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个体衰老是机体细胞普遍衰老的体现。个体衰老是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转的生命过程,其基本特征为:皮肤干燥、皱缩(细胞水分少);代谢减缓(细胞内酶活性大多下降);老年斑(细胞内色素积累);头发变白(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下降)等。
展示资料:细胞衰老的机制——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细胞衰老与人类健康有什么关系?如何预防衰老?
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形成共识:(1)细胞的正常衰老对于实现有机体的自我更新非常有利。如,红细胞的快速更新,血液中始终有足够量的新生红细胞来运输氧气。(2)细胞异常衰老会给人类带来健康上的威胁。如儿童早衰症就是细胞过早衰老产生的一种疾病。机体众多细胞及组织的衰老就会引起人衰老。从根本看来,要延缓衰老,就要想发设法地减慢细胞衰老的速度。
展示资料:我国的年龄结构
教师提出问题:可能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行动?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展示资料:胎儿手的发育过程图片;蝌蚪发育的过程图;红细胞凋亡的过程示意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红细胞凋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形成共识: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其功能为清除多余的细胞,对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和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关键作用。
教师进一步引导:细胞的死亡也有“意外”的,那就是是细胞坏死。
展示图片:细胞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图片
引导学生总结,关注健康生活方式: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比较
项目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影响因素 受基因影响 不受基因控制,由电、热、冷、机械等不利因素造成
细胞膜的变化 内陷 破裂
形态变化 细胞变圆,与周围细胞脱离 细胞外形发生不规则变化
特點 是细胞主动、自动结束生命的自然过程 是被动的,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病理过程
实例 女性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的脱落;成熟个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 烫伤后的皮肤、黏膜的脱落;骨折时部分骨细胞死亡;吸烟者肺部细胞因尼古丁作用而死亡
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 有害
设计意图 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学不仅为了考试,更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远离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生活,关爱他人,有助落实社会责任。
3.3 教后反思
本节课本身内容不多,那如何使这堂课丰厚起来,笔者课前设计了资料收集的环节。既可以提前熟悉课本内容,又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地去获取信息、筛选信息以及分享和展示信息。总的来看,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之所以充满活力,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教学活动虽可预设,但不是由预设决定的,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要勇于面对学生的非预设生成,积极对待、冷静处理。
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变化过程直观化,将冗长的文字图象化,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但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思考、质疑、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还可以设计一份学案,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