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级城市基层社区工作的压力源与对策研究

2021-03-24高浩峰朴秀英

成功营销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压力源对策

高浩峰 朴秀英

摘要:近几年,随着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社会公众诉求的多元,社区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社区工作者穿梭于大街小巷,服务于千家万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对社区工作的形象比喻。近年来更是让社区工作者的加班成为常态,社区工作压力大,社区工作者职业倦怠和疲劳已成为较普遍现象。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县级城市的社区工作面临的困境更加艰巨。本研究以一个县级城市为田野点,从实际问题出发,主要通过访谈形式,就社区工作的压力,在体制机制、工作人员构成和工作事务上的具体问题做精细化探析,并从减负增效、转换职能和发动居民等方面提供相应建议。

关键词:基层社区工作;压力源;县级城市;对策

1 引言

我国的社区组织作为自治组织,出于行政业务的需要,处于行政体系的最底层,受各级政府部门、派出机构的支配和影响,需要应付各种检查、来访、行政杂事,由于事务繁忙社区工作人员往往压力较大。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主要执行者,担负着城市基层社会具体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随着国家社会治理重心向社区下移,该群体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1]这些问题在欠发达的县级四线城市尤为严重。本研究选取了一个县级市作为样板来源,随机抽取了8个社区进行调查访谈。据调查,现阶段县级城市社区工作大部分集中在行政性工作事务上,社区目前承担的行政性事务在100项以上,上级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任务在社区基本都能得到对应,除了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险部门派驻人员在社区工作外,其他部门的工作任务全部由社区工作者完成。除了常规工作以外,各种临时性工作也是社区的重大负担,临时性工作主要分为统计类和迎检类。同时,这些行政事务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有较高的专业需求。如社区承担的安全生产排查、消防隐患排查等任务大大超出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范围和权力范围,在清理小区内违章建筑、堆物之时没有执法权等。

还有在小区管理上,存在能力和工作要求不匹配的情况。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无物业小区管理和环卫工作上。经济发达地区大部分是通过县、区牵头开展大物业、大环卫工作,任务是不落实在街道社区层面的,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区级政府财政压力大,大物业、大环卫工作开展跟不上形势,街道社区承担了兜底工作,让社区工作者在无物业小区管理、辖区卫生清扫上花了大力气,导致人力和资源都不够用,不能安心做好服务居民的本职工作。

2 县级城市基层社区工作的压力源分析

中国东北地区四线县级城市社区工作压力来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外部压力主要来源于社区工作者工作负荷过重、职能冲突、角色模糊不清等多方面原因。内部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能力跟不上工作需要所带来的自我认可度降低、缺少鼓励机制而带来的内心不平衡等问题。社区大包大揽的工作常态给居民群众造成“万能社区”的印象,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找社区解决。

第一,社区工作职责界限不清,行政化严重。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础, 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社区居委会公共事务和行政事务日益增多, 评比考核广泛覆盖、挂牌台账任务繁杂, 盖章证明事项琐碎等问题日益凸显, 逐渐成为制约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服务与管理水平。[2]社区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应充分发挥其服务居民功能,但近年来由于政府部门工作进社区缺少规范性,致使许多行政功能超出社区现有功能,为了完成各类行政性事务,甚至耽误入户走访,造成对辖区居民基础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还会造成居民自治意识更加淡薄,社区“行政化”逐渐严重。随着各项行政职能与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向社区延伸,60余个市局部门在社区开展100余项业务,而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只有20人左右,导致社区职工身兼数职,且部分行政工作(比如行政执法部门)工作责任过大,社区职工承担此类专业性工作,难以胜任。各职能部门把服务延伸到社区基层是为人民服务的应有之义,各项数據以社区一线数据为支撑也更加严谨科学,但费随事转、权随责转落实不到位,给社区工作增加了负担。

第二,社会工作者自身专业性不足。现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社区“两委”和公益性岗位,从工作经历还是所学专业上,都不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工作起来容易出现服务概念模糊,责任意识不强,文化程度偏低,业务知识片面、薄弱,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工作,缺少相应专业知识,开展工作需先培训学习,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而同时,社区工作者所进行的在职培训往往是业务类的培训,如治安、环境等方面,或工作任务类培训,如人口普查方法等,而针对社区发展的专业类培训以及工作中的能力短板与素质缺陷进行改善的培训较少。[3]也有学者持有相类似的观点,认为现有社区工作者专业性不足, 疲于应对行政性事务, 难以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多样化社会服务需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老龄化、青少年教育、留守儿童问题、残疾人康复、婚姻家庭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的标准要求更高、内容更为宽泛, 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特征。[4]现阶段中国东北地区四线县级城市社区工作者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质的人员普遍占比不足50%,不能真正做到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儿。

第三,社区权力职责不相匹配。有事儿找社区,似乎是在社区居民中约定俗成的规矩,各级各部门给社区下达的任务越来越多,要求标准也越来越高,而与此同时社区工作人员编制数没有增加,待遇标准也没有显著提升,所以社区工作者平均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对工作很难有认同感。同时社区作为居民自治组织,组成人员中没有行政编制人员,更没有执法权。开展一些需要强制措施工作的时候显得难以入手,工作做不扎实。如在工作中遇到居民违建、乱停乱放等问题,因为没有执法权,社区只能通过协调沟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很多时候涉事居民根本不把社区工作者当回事,依然我行我素,没有强力的职权作为支撑,致使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也容易产生一些矛盾。

第四,社区职工待遇标准过低。社区工作者在创城创卫、脱贫攻坚等重要工作中始终坚守岗位、冲锋在前,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这一务实举措,不仅是对广大基层干部辛勤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5]社区是整个社会工作的最基层,承担着大量基层工作,而社区职工是社区工作的中流砥柱。以人为本,建立高效稳定的社区队伍是推动社区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社区职工缺少明确的身份定位,工资待遇暂未做到同工同酬且薪资水平较低,与之相对应的是,社区职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过于繁重,社区工作的水平和条件与日趋繁重的社会管理任务不相适应,严重阻碍了社区和谐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待遇偏低会造成大部分拥有一定学历、能力的年轻社区工作者将社区工作岗位作为跳板而非长久的工作,影响社区队伍稳定性。

第五,无物业小区治理困难。作为东北地区四线县级城市,普遍面临老旧小区方面的压力,老城区街道有近三分之一的小区存在无物业情况,目前的体制机制,只能靠街道社区兜底,做最基本的卫生清理服务,缺少老旧小区治理中物业公司这一重要主体,所能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都难以保证。即使是有物业公司的老旧小区,也存在不能有计划的将物业服务费使用情况向居民公示,在资料、档案不健全、日常维修无计划、共用设施维修养护不及时等问题。同时,老旧小区物业公司的员工年龄普遍偏大,专业知识不强、管理水平不高,甚至多为退休人员,导致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老旧小区居民的期待和需求。无物业小区上漏下堵、私搭乱建等问题一直是社区服务工作的“重头戏”,由于全市开展的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工作需要,各社区在争创期间、迎接各级复检期间都要组织力量对无物业小区进行卫生清理。因为市里对其他单位没有明确要求,只能是社区工作者自身尽最大可能投入卫生清理工作,在任务较重的社区,尤其是处于较紧急的时间节点,全体社区工作者需要全天候进行卫生清理,其他服务事项只能暂缓。

3 县级城市基层社区工作压力减轻对策

对于县级社区工作的压力源的分析,从上级去行政化、本级提质增效、对下调动好居民自治等方面,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第一,贴近社区,服务居民,减负增效,明确职能。减轻社区工作的行政负担, 加强社区工作准入制建设, 是更好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增强社区服务居民功能, 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要梳理好政府各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关系,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政府部门要做到自上而下,彻底减轻行政负担、增强服务力量。在减少行政事务上,一方面需要优化升级和研制出台适应新时代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专项规划及其系列配套政策,最大化减少人为干扰因素,保障城乡社区组织合法合理的基本定位和功能职责,让社区工作有持续稳定的依据。另一方面,社区减负的重点在于深度推进去行政化而非形式上的“摘牌”,既要“摘牌”也要摘任务、摘责任,要真正地让社区工作者从各类繁重的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让社区组织从根本上回归自治属性和服务属性,将大多数时间和精力专注在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上。在增强服务力量上,一方面基层党政部门应更多授权社区整合使用好网格员、协管员等已有的多“员”工作力量,并促使其以主动服务切实回应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进街社两级社工服务站建设,引入或培育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增强社区治理和服务供给力量。按照政事分开、政社分开、责权配套的原则,对社区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清理、划分。对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的工作由职能部门全面负责,对一些需要社区协调配合和职能部门支持服务的工作也要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小区硬件,摆脱无物业小区治理困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完善公共服务功能,解决管理难问题,优先改造老旧小区居民最基本的水电、天然气、硬化路面、排污管道等问题,整合零散分散的空闲用地、改造增设绿化带等,完成对无物业小区硬件的提升。应根据其房屋、环境、配套设施、居民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物业管理的实际需求情况,加快建立适应该小区实际情况的的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对已具备物业管理条件的老旧小区,帮主其对接引进规范的物业公司。由各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社区居与,召开业主大会,选举成立小区业主委员会,而后社区指导业委会根据相关物业管理法规政策,同合适物业公司合作,讓其入驻管理小区,使这一小区摆脱无物业的烦恼。二是对规模较小或不具备物业公司入驻条件的小区,可社区的参与指导下,建立居民自治体系。通过小区业委会与居民逐户协商物业服务事宜,以“菜单式”选择的方式,对应不同价位,选取日常保洁、水电维修、设立门卫等小区日常事务。通过以上方式让社区不用再为无物业小区管理而耗费精力,更好的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居民工作中。

第三,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事权转移权随责走。职能部门应面向社区,转变职能,工作重心下移,强化基层,事权转移,权随责走,实行“谁办事,谁负责”。职能部门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到位,改变过去一味将工作推给社区的做法。如果对属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确定社区配合,与社区协商后,按照费随事转即“谁办事,谁用费”的原则,由职能部门与社区共同完成,做到责权利配套到位。认真梳理进入社区的工作。制定准入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凡准予进入社区的行政事务,应在社区服务站集中承办。准入事项结束或发生变化后,准入单位应及时申请退出。准入单位应明确拟准入事项的工作内容、范围、目标任务、要求和时限、经费保障方式等。

第四,完善晋升,增加保障,提高待遇,留住人才。要稳定社工人才,就需要让其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而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制定出一套体现社会工作人才价值的职业薪酬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社工人才的学历、能力、业绩等来为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6]对待社区工作者一是要完善社区工作者晋升机制,提高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待遇,在吸引人才的同时,留住人才也至关重要。通过建立晋升制度,完善社区工作者的社会保障机制,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及时维护其合法权益,打造舒适的工作环境,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办公场所,以此保障社区工作者人员层面的稳定性。二是以感情留人,建立社区良好工作氛围,多在生活上关心社区工作者,在给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压担子的同时,为其提供施展能力水平的平台,体现个人成就感,对表现突出的,拉开绩效奖励差距,体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三是从政策层面鼓励社区工作者长期在基层服务,公务员、事业编选拔多为社区工作者专项设岗、增加工龄补贴,健全社区工作者待遇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提高逐年增长机制等。总而言之,只有在面包得到保障,不为基本的生活保障担忧,才能够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第五,号召引领,对接居民,以模范促进居民自治。在社区工作者自身努力的同时,还应该在居民自治上下功夫,让居民动起来,参与到社区工作中,这样也能分担一部分社区的压力。在这方面一是选优配强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建立这“三长”的职责及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三长”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性,在居民区日常事务中发挥重要模范作用。通过“三长”充分发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更好地服务于群众,为居民群众创造卫生良好、邻里和睦、互助互爱的生活环境,配合网格长做好政策宣讲宣传、信息收集反馈、矛盾排查化解、志愿服务活动等。二是创新党建引领社区工作,有多方治理主体共同发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共同发力的打造党组织、党员模范带头的服务居民新模式。通过引导党员亮身份、树立居民身边典型等方式,鼓励先锋模范按照自己的特长领域主动参与到居民自治工作中来,发挥先锋模范的正能量,产生积极引导作用,带动更多居民自发参与到居民自治工作中来,让服务居民工作的主体更多,进一步减轻社区工作压力。

参考文献

[1] 李静.社區工作者压力来源及压力调适路径探析——基于工作压力源理论的视角[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9(06):6-11+107.

[2] 李万钧.从社区减负增效到基层治理创新[J].前线,2018,(07):70-72.

[3] 王惠燕.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以哈尔滨市为例[J].学理论,2021,(05):46-48.

[4] 唐斌尧.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29(05):84-90.

[5] 王敏.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一些建议[J].就业与保障,2021,(11):138-139.

[6] 汪慧萍,龚妮.创新社区治理中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以贵阳市城市社区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20):214-216.

作者简介:高浩峰,(1989.12-),男,汉族,籍贯吉林敦化,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指导教师:朴秀英,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社会治理。

猜你喜欢

压力源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习练健身气功对缓减大学生压力源的影响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基于动机理论下知识型员工压力缓解策略研究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应对路径研究
当代考研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