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与提高策略
2021-03-24张丽萍葛福鸿
张丽萍 葛福鸿
摘 要 农村地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决定该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而其受诸多因素影响。以山西部分偏远农村小学为例,调查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为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信息技术能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7-0021-03
0 前言
教育部2004年12月25日公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全面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1]。当前我国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迫切要求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便能够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改革中,同时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学习的方法[2]。2020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到深入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師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
了解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是找到差距,实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目标的前提。本文通过运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山西省偏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态度及运用情况为例,从多角度发现和剖析问题,提出提高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对策。
1 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晋北、晋中、晋南偏远地区23所农村小学的教师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276名教师作为调查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253份,结果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
通过调查和统计所知,作为调查对象的23所小学均配备了计算机机房,并且都以光纤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但机房设施都十分老旧,计算机配置也较低,更有部分学校(占样本的20%)的机房由于多年未添置设备,已经无法使用;只有九所(占样本的40%)农村小学有自己的校园网;有七所村级小学教室没有配备计算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设备,其余学校教室均配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设备,多媒体教室的雏形已初步形成。
2.2 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和态度
图1中赞成“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占94.20%,图2中认为“信息技术对教学质量有一定帮助”的教师占98.12%,由此不难看出,绝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2.3 教师信息化知识与技能
在有关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中,信息技术技能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从图3中可以看出,已经具备PPT课件开发能力的教师将近一半,但可以使用如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的教师只占7.12%,而不会做教学课件的教师只占5.5%。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更多体现在教师如何灵活、高阶地应用信息技术。在“你是否认为信息技术可以改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调查中,59.61%的教师认为具备信息技术素养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9.71%的教师认为有点儿帮助,只有10.68%的教师认为没有帮助。可见,大多数被调查的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的效果持肯定态度。可以使用文字处理软件来支持自己教学的总共有91.18%的教师,但在“你经常用课件上课吗”的调查中,59.17%的教师选择“很少使用”,19.8%的教师选择“偶尔使用”,只有13.4%的教师选择“经常使用”,7.63%的教师选择“从不使用”。可见,信息技术在农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还需要上下齐心、共同重视才有待改善。
2.4 教师信息化教研水平
有27.4%的教师经常使用网络平台,并用于和同事进行教研,43.5%的教师经常通过上网浏览的方式阅读教育教学的文章,通过互联网交流自己教学经验的教师只有29.1%。可见,教师的信息化教研水平处于低级阶段,需要引导教师加强培训。
2.5 教师网络交流方面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32.3%的教师选择“你有一个电子邮箱,经常发送和接收邮件”,46.5%的教师选择“有一个电子邮箱,但我不经常发送和接收邮件”,11.4%的教师选择“没有自己的邮箱,偶尔借别人的”,9.8%的教师选择“没有自己的邮箱,也没有使用网络”;80%以上的教师没有加入一些关于教研和教学的微信群,和外界的专家交流很少。可见,农村小学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展示教学经验和分享资源存在明显不足。
2.6 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
绝大多数的教师(占77.84%)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这说明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但也有22.16%的农村小学教师不参与培训,这部分教师主要集中在偏远的乡村地区。对信息技术培训有阻碍作用的原因,19.17%的教师认为是“没有时间”,17.7%和14.17%的教师分别认为是“缺乏硬件和软件资源”“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17.26%的教师认为是“训练内容和教学实践不适合应用在教学中”。除了工作强度的原因外,有些教师对培训内容也持有意见,如培训内容不切实际、针对性不强、适用性差等。
3 提高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信息技术意识薄弱
意识主宰行动的实施,转变观念是提高偏远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所在。让他们真正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领导和教师的认识。
3.1.1 观念陈旧 尽管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是有助于教学的,愿意在教学中使用,但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存在很大差距,未实现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这说明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没有真正转变[4]。
3.1.2 技术恐惧心理 由于个人认识问题、实操能力差、缺乏相关知识的习得和训练,导致在心理上恐惧,技术水平也停滞。
3.1.3 不完善的学校体制 应试体制根深蒂固,导致领导根本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及其对教学的影响,所以也不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水平提升。
3.2 信息技术资源匮乏
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小学硬件资源不足,能够被教师用来进行教学辅助的少之又少。由于教师信息技术资源匮乏,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在教学中仅限于采用PPT、Word呈现给学生知识,没有意识用其他的信息技术更贴切地将知识表征出来。
3.3 信息技术素养欠缺
基本的信息素养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前提,也是偏远农村教师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的,要充分利用线上优质资源进行学习。
3.3.1 基本操作技能不足 通过调查得知,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对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比较熟悉,但具体的操作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一些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幻灯片取代黑板板书,这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形成教师、计算机呈现,学生“听”“死记硬背”的模式,并没有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3.3.2 信息处理能力差 基本的信息素养不只体现在资源的搜索能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能力是教师的短板。
3.4 信息技術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
信息技术培训是提高偏远农村地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大力支持的项目,领导和教师一定要积极参与。当然,培训内容和形式也应满足实际的需求。
3.4.1 有明显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目前农村的教师培训都是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这种训练过于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知识学习,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3.4.2 培训形式过于单一 在实际培训授课中,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选择基于案例的集中互动式培训,其他形式的培训选择不多,和全国的专家交流的机会很少,也没有参加基础教育领域内各种学术会议,了解的教学创新前沿较少。甚至很多学校没有实施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所以大部分农村教师的信息获取途径过于闭塞。
3.4.3 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被忽视 不能在教师原有观念的基础上将现代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认知结构,所以培训效果不佳。
3.5 学校的信息化领导力不足
有近1/3的教师表示学校不同意参加国家施行的“国培计划”,原因很多,比如师资紧缺、经费不足,其实根源是“领导的意识问题”。
4 提高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策略
4.1 改变教师传统观念,提高信息技术意识
首先要转变学校领导的观念,提升农村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加强信息技术变革教育的思想引领[5]。通过组织领导及相关人员学习、参观,充分认识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促进教学效果的需要,让教师把信息素养作为一种基本能力,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提高教学效率是学校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6]。
4.2 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基本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硬件环境
从调查结果可见,一些偏远的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较差,多媒体电脑教学系统严重短缺,基本没有卫星通信系统和校园网络。因此,除政府拨款外,学校本身也应该拓宽思路,寻求更多的帮助。
4.3 构建网络培训、交流平台
平台可以弥补短期培训时间集中但后期教师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的问题,培训后还可以通过平台沟通以巩固培训效果。此外,网络平台的应用将极大地扩展教师之间的交流空间,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能动性,参加集中培训的教师之间能通过平台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和资源共享[7]。
4.4 发挥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助推作用
5G、人工智能是目前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技术保障,采用新技术实现“三个课堂”,推动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真正落地精准扶贫[8]。
4.5 合理设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信息技术培训要符合农村教师需求且有实效,必须在培训形式和内容上进行设计,达到优质的培训效果,获得相关领导的认可,让农村教师真正能够受益。
4.5.1 从需要出发,合理配置培训内容 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和技能、应用和创新、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提出小学教师应该达到的水平,所以培训任务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学科整合的模式与实践[9]。
4.5.2 从过程出发,提高农村教师的TPCK 在培训中应该重视技术对内容的支持作用及技术应用的教学法,形成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培训课堂体系,将基础技术素养、技术支持学习、技术支持教学渗透在培训课程学习和课程实践中,提高农村教师的TPCK[10]。
4.5.3 从效果出发,适当选择培训形式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差别比较大,且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参差不齐,这样就给培训带来诸多不便[11]。为了使培训工作顺利推进,根据农村小学的具体情况,采用集中培训结合自主学习的方式。
总之,提升偏远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不能停留在基本技能培训层面,要综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使教师和资源实现协同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12]。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J].中国电化教育,2005(2):5-9.
[2]何克抗.正确理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目的、意义及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11):20-21.
[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A/OL].(2020-09-03)[2021-03-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3735/202009/t20200903_484941.html.
[4]王永辉,冯丽樱.远程学习支持服务:文化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07(5):23-27,79-80.
[5]万昆,任友群.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调查研究:基于江西省W县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20(1):90-99.
[6]郭雪莉,段春芳,赵宗志.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现状及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6):74-75.
[7]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1):78.
[8]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A/OL].(2020-03-16)[2021-03-1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3/16/content_5491791.htm.
[9]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河北教育,2002(1):13.
[10]董瑞杰.基于TPCK框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J]教师教育学报,2020(5):62-68.
[11]李建珍.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109-112.
[12]张义兵,李艺.“信息素养”新界说[J].教育研究,2003(3):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