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云思维:“云”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6-12-05王军
王军
摘 要:云计算时代,我们看到了“云”的大量、高速、多样、准确的应用。“教育云”实现了用“云”代替计算机为教育教学服务:在“云学习”中,它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起空中的快乐课堂。其中,利用“微课”分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邂逅学习同好,搭建了协作平台。在“云教研”中,它融化了教师个体的信息孤岛,拓宽了教法渠道。在“云评价”中,利用学习数据来辅佐学习偏颇,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 云课堂 资源共享
在信息化风起“云”涌的时代,云化应用所推动的数字化校园不是一个独立于现实校园的虚拟环境,更不是相关硬件设备的简单堆砌,实际上,云时代中的数字化教育应该是一段改造学校教育环境和运行机制的过程。“云”的计算力是超强的,它能调动多台服务器进行分布式计算,让一台计算机弱小的CPU望尘莫及。“云”的存储力是超大的,它囊括的虚拟存储量能从TB直到YB。“云”的软件应用力更是多样的,它可以任由用户各取所需,随时调遣。这就使“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个“V”——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准确(Veracity)。 “教育云”应运而生,它泛指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了它,学生可以使用任何可上网的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来随时进行教育资源的浏览,从而实现个性化地学习,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教学研讨和师生互动。[1]
一、云学习
打破固化教学瓶颈,搭建空中快乐课堂“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它利用网络,在空中建起了一个虚拟教室,每个使用者只要输入自己的个人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就可以登录到此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在云端,学生可以共同分享彼此的学习经验,交流教学难题,也可以寻求教师的指点,展开互动和评价,从而产生“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的共长效果。在教学中微课分解难点,疑促自主学习。课程实施中,层叠的疑问、久攻不克的难题似一只只“拦路虎”阻挡了教学进行,此时,面对“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老师越讲越恼火,学生越听越头疼。久而久之,教师失去耐心,学生丢了兴趣。在云端,完全可以颠覆“师讲生听”的陈旧观念,而演变为让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反馈”的自主学习模式。首先,在课前,教师可以将知识难点细化,并分解讲授录制成5——10分钟的微型视频(即微课)。然后发布到云平台的“自学区”供学生选择。在这里,学生的学习时间可以自由控制,根据自身情况酌情进行。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进度和内容,自己能轻易掌握的可以一带而过,觉得比较困难的地方可以反复多看几遍。通过自主、自由、自定步调的课前预习,学生对新课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教学难度有效缓解,势必就会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态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云学习”的预习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2]
二、云教研
融化信息孤岛,拓宽教法渠道,在传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要在规定时间,奔赴指定地点,与已限定的人群进行限时的教学交流活动,且教研的具体内容难以被妥善保存,其研讨质量可想而知。故步自封的教学理念,深潭死水般的教学手法,束缚了教师创新的手脚,阻挡了课堂前进的步伐,不少教师反应这样“出不去,进不来”的教研毫无意义。有了云平台,此状况得以很好地改善。 在云端,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教师个人空间”,将自己的电子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实录、优秀题库等)上传到空间中,经过长期的积累就会形成一比不容小觑的个人教育资源。它对于锻炼教师的写作基本功,积累个人教学经验都起到了很大作用,教师个人在其中自省、总结,加速了教师个人成长的可持续发展。[3]
三、云评价
关注学习数据,记录成长轨迹 休闲时光,我们在浏览淘宝和当当等电商网站时不难发现,我们在每一次搜索、点击和浏览商品后,都会被推荐一些与所搜索物品有关联的其他商品,这说明网站并不是无意识地供我们浏览,而是在努力搜集我们的“数据”,即:发现客户的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商品交易。而确认收货后的评价也是一种数据,它被用于建立商家的信用,也有利于其他买家进一步了解商品。此时,“数据”成为了买卖双方互动交流的媒介,促进了交易对象的双赢。 在当下的“大数据”时代,我们也可以依靠“数据”来进行教学评价。因为,当学生在“云”端学习时,他们的每一步学习行为都会形成一目了然的“数据”,不管是日志、论坛帖还是个人作品等学习历程都清晰地记载了学生的兴趣、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这些都是教学评价的有利依据。或者,在云平台中的留言板、聊天室等模块中,师、生、家长间的评价也是一笔数据。其内容可以是“言语评价”、“点击率的推崇”或“直接打分数”,形式则可以是“自评”、“互评”、“第三方评价”等。“数据评价”实现了传统评价体系中“一对一”以外所不能比拟的多方、多样评价,让教学的角色双方都能通过数据来衡量自己的能力。
云存储只需要简单的“云+端”(云平台加上移动终端)即可完成,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网络方式灵活、实时地构建教学环境,开展学习需求。各种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可以充当学生的电子书包或教师的云客户端,通过校园网或班班通环境接入互联网。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一台有网络的终端上存储和查询自己的教育教学文件,也可以利用云存储提供的丰富资源直接在教室里进行教学。学生则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来进行“移动学习”,在云端直接完成教师布置的各类作业和测验。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黏性,将“泛在式学习”和“碎片式学习”的长处尽显无疑。
对于学习者而言,“云”建构了宽松可控的学习环境,使其能自主选择适合的学习手段;对于教育者而言,“云”实现了资源共享和教法互补,让我们在面对三尺讲台时游刃有余。推行“教育云”以来,我们的确尝到了一些甜头,看到了一些实践的成果。但同时,也不容否认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时,更多是需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情景去利用、改造、整合已有的一些信息资源。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资源的“二次开发与深入整合”较之“从无到有”的初次建设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邹艳、李鸿科,云计算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孔令旗,云计算对教育影响的探讨[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3]贺小华,云计算在教育中的应用-以Google协作平台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