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医疗政策对农村老人培训意愿的作用
2021-03-23
(湖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探究我国农村地区农民就业培训的方案和制度,已经成为社会和政府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国针对农村农民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的政策力度不断加强,将能够参与一定强度劳动的年龄较大的农民作为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的重要对象,老人参加职业培训,实现再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当前农村老人融入社会,解决情感慰藉等社会问题,而且也能帮助收入不稳定的家庭,减轻养老负担的家庭经济问题。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农村农民对职业培训的认可并不高,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一般不会自愿地参加培训,他们表示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不再认可自身劳动能力,对职业培训的意愿越发不高。
国外研究,拥有较多财富的农村居民,55 岁后劳动供给会有明显减退,农村老龄人口退休可能是由于受到了可流通资产的缺乏和可交换资产的限制[1-2]。白南生等人研究中国的农村老人的情况,认为有退休金和参与非农劳动的农村老年居民参与劳动意意愿都不高[2]。我国农民培训体系不完善,农民培训参与率低,接受培训的时间短,参加培训的渠道和形式也比较单一[3]。还有一些学者研究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发现农村老年人贫困非常普遍,因病或者缺失生产技能的农村老人占较大比例,汪辉平等人研究得出原因有两种,第一种是因病转贫,他们缺少劳动能力,因病或残疾造成自身劳动力不足,第二种是因为他们本身收入较低,家庭收入不足支付医疗费用[4]。
加强农村老人的培训,可提高单产,促进农村发展,解决老人经济困难的问题,农业科技培训对增加家庭农业收入和降低家庭贫困发生率的作用非常大[5]。汪伟等认为对老人展开培训是缓解农村社会经济矛盾的有效途径,在人口老龄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化的趋势下,顺应当前环境,在宏观经济上做好设计,充分利用老龄化对产业结构的诱发作用,推动结构向更高级化发展[6]。李静等认为农民培训有利于农民素质和收入的提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一直对农民培训相当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培训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到位,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培训针对性不足,培训内容对于农民来说,实用性不强,不是他们急需的内容,缺乏鼓励机制[7]。王为等才从农村劳力老龄化的角度论证,老龄化会导致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和效率低下,需要采取措施消除劳动力弱质化,通过推广和培训,依靠农机弥补老年生理短板[8]。
农村老人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和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已经很多,出现了不少精品,但是却少有人注意是否有某种因素可以调节农村老人接受意愿大小的程度。年龄越高的老人,越不愿意参与培训,年龄是不可调控的因素,所以提升老人培训意愿需要用其他的手段,在宏观政策中,医疗政策是可行的方法之一,已有相关实证研究证明,医疗政策有助于劳动能力弱的贫困家庭,提升经济收入和劳动能力[9]。需要注意我国农村医疗政策普遍实行的是“新农合”政策,各个地方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不完全相同,尤其是大病医疗方面的报销比例,因此本文仅参考湖北省政策,通过实地调研,研究湖北省农村老人接受培训意愿的关系,利用实证方法验证医疗政策对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之间是否存在调节的中介效应(图1)。
图1 劳动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医疗政策(新农合)的调节作用模型
一、数据介绍及处理
本文利用2019 年调研的数据,依照人口和经济发展程度类似原则,出于经济条件接近,地理位置距离省会城市基本均衡地点的考虑,地点选择湖北省黄梅县、罗田县、通山县、大悟县和孝昌县。有效样本共收集有463 份,男女比例4∶6,兼业非农以外的职业人口占25.5%。从教育层次上来看,小学以下占45.5%,初中38.7%,高中文化水平及其以上的有7.8%。收入来源包含有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性资金的占22.5%,主要收入来源包含政府提供的扶贫项目资金有28.1%,其他各项指标具体的属性如表1 所示。
相关性分析表明,年龄与大病医疗和劳动能力两两正相关,而年龄与已接受的教育程度负相关,劳动能力与教育程度负相关,与年龄正相关,技能培训需求强度年龄和劳动力能力强度负相关(表2)。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二、农村老人年龄对培训意愿关系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本文使用Hayes 的条件过程分析方法来预测老人年龄对培训意愿的关系,选择控制变量性别和受教育水平,中介变量为劳动能力后,验证年龄和培训意愿强度之间的中介效应关系。
从表3 看,第一组模型,因变量劳动能力和自变量年龄预测结果显著,具有正向影响;第二组模型,培训强度与自变量年龄预测结果显著,具有负向影响,与控制变量教育程度具有正向影响;第三组模型中,培训需求强度与年龄和劳动能力均负相关,与预测结果相符。表明年龄的提升对培训意愿强度确实有所降低,但这种降低的预期影响并不是完全因为年龄的提升而决定的,而是存在劳动能力影响的中介效应下影响的培训意愿。采用温忠麟等对中介效用研究中的方法[10],进一步做Sobel 检验,若检验通过,说明劳动能力中介效应显著,若不通过检验,劳动能力中介效应不显著。
在公式(1)中,a、b分别代表中介效应的估计量,、分别代表a、b的标准误。Sobel 值为−2.355,P值为0.018,小于0.05 中介效应显著,这说明劳动能力确实是培训意愿强度的中介效应,年龄确实能够直接预测培训意愿强度,也能通过劳动能力的中介影响,作用在培训意愿强度。
由上文可知,劳动能力是培训意愿强度的中介效应,且具有负向的预期影响,符合设立模型之前的预期结果。由于年龄是不可逆因素,在手段和方法上具有不可操纵性,本文研究是年龄和培训意愿强度的调节效应下的中介效应,摸索医疗政策(新农合)的可控手段,是否能够影响年龄对培训意愿强度的关系。使用Hayes 编制的SPSS 宏,设立控制变量为教育程度和性别,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为了检验随着培训意愿强度的变化,中介效应是有调节的,检验系数乘积的假设,所有的系数两两相乘,只要一个被拒绝,中介效应便是有调节的,从表4 和表5 中的结果可以看出,将是否享受医疗政策放入模型后,年龄和享受医疗政策的乘积仍然显著,再通过斜率分析,两组数据中高分子斜率均高于低分组,因此可以得知,医疗政策能对年龄与培训意愿强度之间直接预测中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够对年龄与劳动能力之间关系起到调节作用。随着享受医疗政策越多,年龄对培训意愿强度的预测作用呈逐步减弱的趋势,年龄对劳动能力的预测作用也是逐步降低的趋势。另外享受医疗政策时,年龄对培训意愿强度的预测作用也逐渐下降(表5)。
经上述分析,证明年龄的增长会影响劳动能力,再影响受培训意愿,劳动能力是这一因果链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另外,年龄与劳动能力产生的影响和年龄对培训意愿强度的关系中,会受到享受医疗政策的干扰,即享受医疗政策时年龄对培训意愿影响的幅度和年龄对劳动能力影响的幅度有明显差别。
表2 相关性分析
表3 年龄对老人培训的中介效应模型
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劳动能力为中介变量,有无享受医疗政策(新农合)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研究农村老人培训的意愿强度与年龄的关系,验证结果符合研究之前的预期,证实了年龄的增加导致培训意愿强度降低,年龄作为中介效应的劳动能力影响培训意愿,医疗政策的调节作用能够使年龄对培训意愿的影响受到变动。本文希望能够帮助制定老年人口培训宏观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以下内容对劳动能力的中介效应和医疗政策的调节效应分别总结作用。
劳动能力的中介作用,大于60 岁以上的农村留守人员最大的人力资源特性就是生物性,人在自然界中生理特征不可抗拒身体退化,农村老人培训是为开发农民中有劳动意愿的非就业老年人口的能力,使他们完成心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国际长寿中心主任巴特勒(Robert Butler)提出了“生产性老龄化”概念,认为老年人具有相当大的生产潜力,不一定缺乏生产率,不能把老龄化和劳动区分不同阶段。虽然农村老人具有不可逆的生物性,但也具有资本性,年轻人拥有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体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农村老人拥有的是长时间积累形成的技能、学识和经验等能力的总和,他们拥有传统文化知识,是最理解农村情况的人,在国家推崇进农村创新创业平台上,他们是投入小,产出高的重要“资本”,尊重他们的身体特性下,通过提升他们医疗条件、营养和保健来增强劳动能力,从而提升培训意愿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变成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表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老人年龄与培训意愿强度的关系
表5 在享受医疗政策不同水平上的直接效应及其中介效应
医疗政策的调节作用,模型结果表示劳动能力是年龄对培训意愿关系中存在的中介效应,医疗政策对年龄和培训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而且还对劳动的中介效应这一链条起到调节作用。健康状况是农村老人人力资源开发的前提,根据国务院扶贫办人员公开发表建档立卡的数据显示,当前贫困户中因病致贫比例超过百分之四十,医疗政策有助于改进农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调节着农村老人的年龄对培训意愿、年龄对劳动能力这两项影响的大小,因此启示相关部门有必要多设计医疗政策来控制农村老人年龄对培训意愿的影响。
三、总结及建议
老龄化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传统的观念中,老年劳动力不在人力资源范畴,但部分农村老人既有强烈的劳动意愿,也有适应的劳动能力,他们拥有几十年的农村生活经验和传统知识储备,所以他们应当包括在人力资源范围内。对于年轻人力资源侧重于“培养”,老人多年的农村社会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知识和实用技能,侧重于“利用”,农村劳动力不足,必须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利用率,本着人尽其能的观点,提升农村老人的培训意愿,鼓励他们参加培训,提高社会适应度来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和老龄化问题。基于上文实证研究和论证,劳动能力是年龄培训意愿的中介效应,除去年龄本身对老人培训意愿的影响,劳动能力是控制他们不愿培训的重要因素,医疗政策具有该模型的调节效应,因此医疗政策是对培训意愿影响的有效手段,据此给出以下建议。
(一)地方政府应当提升农村的老年保健福利
医疗政策具有年龄和培训意愿关系的调节作用,和年龄、劳动能力和培训意愿这一链条中的调节作用,加大医疗政策的优惠力度有利于调控年龄对培训意愿的影响。我国农村因病致贫率较高,健康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最大问题,医疗政策可以减轻农村老人医疗和医药费用,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和老人的精神压力。在市场化改革和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下,医疗政策具有倾向性是在所难免,农村居民特别是老人本身就面对疾病的直接经济负担、间接负担和心理负担,他们缺乏改善生活的手段并且习以为常这种生活状态,想要提高他们的培训意愿,首先要从他们的身体状况入手,消除长期贫困家庭在社会上的消极属性,并获得基本医疗预防服务和基本劳动能力,才能有条件接受培训并发挥能力促进农村发展。
(二)农村服务市场引入市场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
尤其是为农村老人提供社区内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刻不容缓,农村老人的健康需求繁多,许多医疗政策都缺乏老年人的视角,更是对老人的关注。许多农村地区现行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大部分乡镇养老机构设备陈旧,养护人员没有相关认证,以当前的服务标准不能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要,老人的慢性病、急性病和康复过程都可能设备不足,子女外出无力照顾老人,老人不得已只能自行观察病情。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最大困难就是财务困难,经济较弱的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更是力不从心,发展农村各项服务,必须提升农村经济能力,活用农村现有老人这样的劳力资源,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把农村各项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提高农村经济发展能力。
(三)农村培训科学分档,制定务实的培训体系
农村老人的类别需要细化分解,根据老人的劳动能力、健康状态和劳动意愿等因素,量化标准进行科学分档,比如残疾老人、低龄老人等,在不同类别的基础上,规范培训内容,制定特色的培训方案。分类构建特色的老年人口培训体系,以提升包括农村老人在内的培训成效、培训内容和适用性,将培训从被动转化为主动,提高培训过程和成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改变雇主对老人的就业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进步不少,生活水平也越来越优越,这也导致我国农村人口寿命大幅延长,身体素质也相应提高,但当前就业制度无法充分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和时代的发展性。我国农村的就业市场对大龄劳动者持有一定的警惕性,主要是雇主抱有旧意识,担心老人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或其他意外,这种旧观念不仅会导致农村老人对社会公平的感知有负面思考,还会将这种消极的感受逐渐扩展到社会层面。应当尊重个人的差异性,不能无视老人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应当按照他们的教育水平、健康程度和特殊技能来灵活安排岗位和退休年龄,就业选择是一个双向选择行为,不仅要尊重劳动者的意愿,也要尊重雇主的需求和想法,因此革新农村老年就业观念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工作,需要相应的机制和完善的制度保障。
(四)建立农村老年再就业机制
农村老人培训的目的是使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人,通过培训来实现再就业,帮助已退休或仍有劳动意愿的老人能力开发。建立健全农村老年就业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人才需求也是市场需求,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具有社会性、资本性和创造性的人力作用,但由于市场歧视,人才难以推向市场,市场也很难注意到老年人才的价值,于是这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在市场开发的环境下,充分发挥政府作用,解决老年人再就业问题。完善再就业机制需要通过法律来禁止年龄歧视,保护老年人劳动合法所得,也得谨慎监察用人单位以再就业为借口,降低原就业人员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