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

2021-03-23雷秀娟

民族文汇 2021年26期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道德与法治教学

雷秀娟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本文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路径及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重要性,以期给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情境;创设路径

一、创设符合学生期望的情境形式

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通过备课做好课前准备,搜集好教学素材,并且总结归纳出重难点,搜集相关有用素材在课堂上进行补充和延伸。虽然这种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可能不会出现差错,但课程却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参与者、组织者和评价者。例如在学习“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晓明家中开了个水果超市,新年伊始,超市人就爆满,寒假期间,晓明每天都很高兴地帮助父母管理超市。一年后,晓明不想上学了,他认为在超市赚钱比较合理,上学还得花钱,并且上学之后也要工作,还不如现在就工作。晓明清楚地向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思想,父母也非常赞同晓明的想法,就同意他不再去上学了。晓明的老师几次家访,晓明父母却说:“不上学是孩子的自由,不读书现在不是照样赚钱吗?”以上案例平平无奇,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难以把握教学案例中的要点。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呈现案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活跃起来,符合学生的心理预期,也活跃了课堂的氛围。

二、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的内容,清楚地知道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很多学生都没有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良好意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将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上,减少了学习道德与法治的时间。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很多学生都不重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教师也没有花费时间充分备课,采取填鸭式教学模式,这也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死气沉沉,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沉闷,学生学习兴趣很低,道德与法治教学难以发挥课程的重要作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进行识记,如果学生死记硬背,很快就会忘记,教师应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比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小组竞赛,通过这些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做中学”,满足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相关知识设置一些趣味性活动,添加一些创新性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一些自己的想法,通過这种方式解读道德与法治问题,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选取生活化的教学材料能够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将学生的兴趣带入课堂中,从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不爱思考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改善学生排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这一现状。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该让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深刻性,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记住问题。

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的典型案例融入教学中,无论是书本已有的教学案例,还是根据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的案例,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教师应该搜集一些和生活实践相联系的内容,让学生将自己代入教学情境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学习法律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淘宝购物时物品破损、在寄快递的过程中货物丢失、在公交车上钱包被盗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知道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热点的话题。比如,针对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可以结合本地课程融入真实事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详细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足的自主性。

四、通过典型的案例创设情境

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通过典型的案例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法律知识后,可以组建模拟法庭,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和被告,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讨论教学案例。也可以演绎乘客坐车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教材上的情节进行表演,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创设一些教学情节。在模拟法庭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和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影视作品等感受法律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活动能够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课堂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遇到了相同的情况,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去处理。

结语

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深刻印象,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长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解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31).

[2] 毛志浩.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时事资源运用——以统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教材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20(11).

[3] 王畅,王亚男.基于多元智能理论视角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导入方法创新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5).

[4] 游春美.聚焦儿童生活助力提升课堂教学实效——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1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情境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析微课在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高中政治课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分析
生活化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创设
生活化情境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实现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