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运营企业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探索与实践

2021-03-23陈卉昱

成功营销 2021年6期

摘要:作为科技最前沿的通信运营商,近几年持续保持着高速发展,每年的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数量多,项目小的特点。建设项目审计工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单纯地采用查阅资料、人工比对等传统手段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需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详细阐述了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实现建设项目审计的数智化转型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智慧工具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作为科技最前沿的通信行业也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特别是通信运营商,从模拟通信到数字通信,从2G语音通信到如今的5G多媒体高速网络,即使一个省级运营商每年也都保持着几十亿的网络投资,每年的网络工程建设项目与其他行业相比,具有数量多,项目小的特点。单纯地采用查阅资料、人工比对等传统手段进行建设项目审计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审计工作的要求,不但审计效率低,也很难确保审计质量。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借助大数据分析、云计算、AI智能工具高效能地开展通信工程建设审计,实现建设项目审计的数智化转型已经势在必行,这种转型对促进通信企业加强工程管理,控制成本,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起着重要作用。公司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推动智慧审计向纵深应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建设项目审计的数智化转型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

2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发展历程

建设项目审计作为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一项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发挥工程造价控制、投资成本节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通信行业的特殊性,通信工程建设项目数量多,每年开展结算审计的项目数量近2万个,但每个项目的规模相对偏小,如何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人力配备条件下,利用信息化手段、智能化工具高质量、高效能地完成审计任务就成为我们一直以来不断推动解决的课题。浙江公司历经多年探索,分三步走,基本具备了建设项目的数智化审计的雏形。转型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探索期(2014年之前),启动了“建设项目审管系统”的开发建设,初步完成了从传统的纸质审批、人工采集、线下传递向电子化管理的转变。

第二阶段:成长期(2014年至2019年),这个阶段里,审管系统各项功能建设日益完善,除了第一阶段的材料上传、存储功能外,在审计作业管理、中介人员及项目管理、审计流程管理等均实现了系统化控制,初步完成了从电子化向信息化的转变;

第三阶段:转型期(2019年至今),这个阶段主要完成了智慧审计系统建设,在实现系统间的融智融通基础上,利用云平台、大数据分析、AI智能比对等智能化手段对审管系统进行赋能,借助智能工具和产品对送审材料进行系统校验,提炼同类型建设项目的通用审计点,对标准化场景的审计实现智能审减。初步实现了建設项目审计的数智化转型。

3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管理新生态

2019年以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公司工程建设项目审计的相关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在解决和克服审计工作中长期存在的“效率低、质量差、风险高”等问题过程中也陆续推出一些有效的举措,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在此基础上,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一个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管理的新生态,全面助力了公司建设项目审计效能的大幅提升。

3.1“1321”数智化管理新生态

经过近3年的积累和摸索,目前公司初步建立了全省建设项目审计“1321”数智化管理新生态。具体如下图所示:

“1321”的具体内涵可以阐述为:

“1”,即1个工作界面,属于整体生态系统的应用层。建设项目审计涉及的结算审计、二次复审、决算审计、质量检查、全过程跟踪审计五大工作类型统一工作界面和系统入口,实现了所有工作登录一个平台、一个界面、一个账号、一键登录。

“3”,即3项智慧应用,属于生态系统的能力层。利用大数据分析中的K-means聚类算法、线性回归算法、文字识别等底层技术实现了结算审计的智慧审减和决算审计的自动比对;同时开发了专用APP工具,用于审计中介现场踏勘数据、照片的实时采集、上传和踏勘人员的签到管理等。

“2”,即2大系统平台,属于生态系统的平台层。其中,建设项目审管系统是审计工作的基础作业平台和业务管理平台,承载了审计工作全流程及所有审计资料的上传、存储、共享和归档。智慧工程审计系统,主要依据事先设定的各项业务规则,经过运算解析,输出各项任务数据,赋能审管平台。

“1”,即1个制度仓库,属于生态系统的基础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持续的完善,目前围绕建设项目审计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和业务规范,对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和生态系统的搭建优化发挥了引领和指导的作用。

3.2搭建“双平台”,实现建设项目审计“四化”

为实现建设项目审计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分析等技术,公司先后建设了“建设项目审计管理系统”和“智慧审计系统”双平台,二者相互赋能,相辅相成,实现了审计中介管理的规范化,并大幅提升了公司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建设项目审管系统主要有五大功能模块,即数据采集模块、流程管理模块、审批管理模块、角色管理模块和文档管理模块,同时系统已与公司各相关专业部门的业务平台,如工程单项管理平台、网络EMOS系统、采购供应链系统、法务合同系统等四大专业平台实现了系统对接和数据融通,相关审计数据可做到业务平台间实时比对,实时输出比对结果;同时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还实现了单项审计任务的自动分配和推送,取消人工分配,减少人为干预,从源头上消除了因项目规模不同,人工任务分配所带来的廉洁风险;同时为提升审计完成及时率,加快工程决算进度,系统内嵌了“时效监控功能”,针对审计各环节(包括建设部门、审计中介、审计管理人员等)任务进行督促和提醒,使项目审结时长由平均25天下降到了16天。

在审管系统的建设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审计效率,强化审计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在大數据分析、云计算、AI智能等方面的技术优势,经过多次循环迭代,建设完成了智慧工程审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输出以下四大智慧能力,赋能建设项目审计的数智化转型:

一是“数据校验”能力,系统根据预设的六大类、近200条校验规则,对建设部门的送审材料进行自动校验和筛选,对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自动退回,对有疑问的材料给出预警提示,方便审计人员重点关注。二是“踏勘任务自动推送”能力,针对审计过程中的典型场景,系统基于预先设定的风险判定规则计算项目的风险系数,并根据风险系数大小自动生成现场踏勘任务,并将任务推送至审管系统,以便审计人员针对性地开展现场踏勘。三是“智慧审减”能力,系统根据现场踏勘的回传数据以及已梳理明确的部分固定场景下的审计规则(如高套定额、虚增工作量等)自动开展智能审减,并在定案表中同步更新,年智慧核减金额基本占到总审减额的5%;四是“数据常态化分析”能力,系统结合日常审计数据、审计规则、审减情况等进行初步归纳、分析,主要用于指导建设部门日常工作的改进和优化。

公司依托“建设项目审管系统”和“智慧工程审计系统”双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建设项目审计的“四化”,即送审文本规范化、结算审核在线化、审减项目智能化、踏勘采集实时化。

3.3开发智慧工具,拓展数智化审计能力边界

基于双平台的支撑和智慧能力的应用,为能进一步高效、准确地完成公司建设项目审计任务,我们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全力配合下,开发了三大智慧应用工具,有效支撑了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一是结算审计智慧审减工具,通过聚类算法审减乙材价格、利用线性回归算法预测布放类定额工作量,目前已经完成定额固化2500多个,嵌入核减逻辑近20个,实现了千余个踏勘项目数据回传,自动审减金额近千万元。二是决算审计自动比对工具,系统打通了工程单项管理平台、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审计管理平台等三大平台,实现项目可研费、设计费、审计费、监理费的自动比对、甲供材的数量比对,并可自动生成对比表和问题确认单,并同步输出高风险任务点,推送至审计人员,利用踏勘APP进行现场验证。三是现场踏勘实时采集工具(踏勘APP),通过人脸识别登录、现场数据采集、实时经纬度记录等九大功能模块,实现了踏勘人员精准定位、踏勘数据实时共享、现场数字签名等功能,使得现场踏勘效率提升50%以上。

经过近三年的数智化转型探索,公司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管理更加规范化,审计质量逐年提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近三年累计帮助公司节约投资近8亿元;审计费下降近1500万元。

4结语

对数智化建设项目审计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后续亟需从专业提升与业务协同两方面入手,持续开展系统迭代优化,以搭建建设项目审计数智化综合管理平台为目标,一方面,加强系统的统筹规划,进一步打破专业部门间的管理壁垒,实现各专业平台间的融智融通。具体包括规划投资管理平台、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ERP系统、法务合同管理系统等,预计三年内完成系统对接。同时,将各专业系统共性的业务需求有效整合,通过数据格式的规范统一、数据透明,促进建设项目全量信息分层分级的共享。另一方面,对系统数据进行高度集成,以便实时、准确、全面地反映建设项目投资过程中的信息流、资金流、物资流,支撑建设项目的全景视图化的展现和管理,最终实现建设项目审计一键式发起、全流程管控、可视化展示。

参考文献

[1]通信运营企业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J]. 王娟.纳税.2020(09)

[2]通信运营企业评审专家管理实践[J]. 薛烨,程建宁.中国招标2021(07)

[3]关于企业业财融合问题的思考[J]. 孙伟艳,薛斌会.中外企业家.2019(35)

作者简介:陈卉昱,(1973-),女,职称工程师,籍贯:山西省保德县,民族汉,学历、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审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