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2021-03-22张丽月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2期
关键词:葛兰西

摘 要: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受俄国十月革命启发,葛兰西提出了“有机知识分子”理论。葛兰西认为,一方面一切人都是知识分子,另一方面知识分子与自己成长的环境密切相关。他强调了知识分子的现代性与有机性两个特征。有机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组织、指导与教育职能。当下的中国仍处于工业化主导的现代化进程中,这与葛兰西生活时代的意大利具有极大的相似之处。以葛兰西的理论为借鉴,知识分子应该更加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声音,文化建设应自觉体现社会共同意志,党应该成为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

关键词: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阵地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2.075

1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背景概述

葛兰西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理论家、杰出战士,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革命的失败引发了他的思考。为什么相同的时期在不同的地域上会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呢?何况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胜利是发生在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相对不发达,几乎由农民组成的东方俄国。这与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才能发生,并且只有在欧洲大陆几个国家同时发生才能成功的逻辑相悖。葛兰西认为原因在于东西方社会结构的根本不同。

1.1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欧洲革命的失败促使葛兰西进行反思,在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过程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淡漠和工人物化现象的出现。

1.1.1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深受列宁的“政治领导权”的影响。俄国十月革命后,摆在俄共面前的突出任务便是培养忠于无产阶级事业的新型知识分子。受此启发,葛兰西针对意大利现实革命运动的失败,得出结论:维持秩序是依靠民众自己愿意接受统治阶级的控制,而不是依据国家力量。因此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知识分子集团。

1.1.2 欧洲革命失败

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使得当时许多西方工人运动的领导者陷入了痛苦的反思之中。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之一。他主张掌握文化领导权,与资产阶级进行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战斗,充分发挥有机知识分子的作用,为赢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先驱动力。

1.2 “有机知识分子”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葛兰西在进行反思的基础上,查阅相关资料,受到克罗齐和马基雅维利思想的启发。

1.2.1 对克罗齐“心灵哲学”和“伦理政治史”的批判继承

葛兰西所谓的领导权的实质就是一场文化意识形态的革命。因此,葛兰西明确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革命首先是发动深层扼制人们心灵的“无形压迫”的斗争,即“灵魂深处闹革命”,从资产阶级手中夺回把持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重建一种无产阶级的新的“整体文化”。

1.2.2 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的启发

由于葛兰西是在监狱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完成他的主要著作的,为了避免法西斯主义的搜查,他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中得到启发,用“现代君主”的概念来代替“政党”。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指出:“马基雅维利在全书中所探讨的是君主应当怎样领导人民建立新的国家”。也就是说,葛兰西认为,现代君主是集体意志的体现,是群众意志的代理人,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在此基础上,君主顺应民意,带领人民实现政治认同。并非马基雅维利所说的那样,君主应该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实行过度地集权统治。

2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主要从其内涵、特征和功能这三个角度来阐述。

2.1 “有机知识分子”的内涵

2.1.1 “有机知识分子”的界定

当葛兰西提出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时,他认为,知识总是与行动联系在一起,这种行动总是有立场的。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知识就是权力”。他认为,从某种程度看,所有的人都是知识分子,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社会中承担知识分子的职能。

2.1.2 “有机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的区别

传统知识分子,就是那些代代相传的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具有历史继承性和特殊的性质。他们往往脱离于社会现实,脱离于人民群众,高高在上地发表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距较远的言论。葛兰西认为,“传统的和庸俗化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可以看成文学家、哲学家、艺术家。”传统知识分子认为自己是“独立于居统治地位的社会集团。”

有机知识分子相比于传统知识分子来说独立性更弱,与其组织和阶级密切相关,能够表达他们阶级在各个领域的集体意识。

2.2 “有机知识分子”的特征

2.2.1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了电气时代,知识分子也从传统转向现代。具体包括扩大了知识分子概念的内涵,从整体角度研究知识分子,认为其与传统知识分子相比具有更大的异质性,不再超然于社会历史进程之外,可以强调保持自身的独立性。

2.2.2 对雅各宾主义和自发主义的超越

雅各宾主义的特点就是恐怖主义和中央集权,雅各宾派的领导者通常是由革命的知识分子组成。他们强调人民的参与,以一种理性地自负从根本上打击了专制主义,推动法国革命进行到底。

自发主义则没有明确的政治要求和政治口号,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一直存在着这两种倾向之争。葛兰西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深受工团主义的影响,迷恋于工人的自发性,但此运动的失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的思想得到了转变,认为革命必须有一个先锋政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运动中两种倾向进行反思后批判发展形成了有机知识分子理论。

2.2.3 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一体化问题

根据《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说无产阶级运动在没有知识精英的领导的情况下是无法真正地实现的。在这个语境下,知识精英与政党具有同一性。到葛兰西时代,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理论思路来思考知识分子作用。

一方面表现为以索列尔为代表的工团主义思路,强调工人阶级斗争的自发性,反对知识精英的领导作用。

另一方面就是列宁的先锋队思想,强调政党的领导作用以知识精英组成的。葛兰西强调让两者进行结合,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一体化问题。葛兰西认为,有机知识分子从事市民社会的领导活动往往以政党的特定形式。无产阶级政党的核心也应该是具有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的知识分子。因此,有机知识分子应该是无产阶级的,是组织、传播和教育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2.3 “有机知识分子”的功能

有机知识分子是现代生产方式下产生的,相比于传统知识分子来说独立性更弱,能够表达他们阶级在各个领域的集体意识。因此,它主要执行组织职能、指导职能、教育职能。

2.3.1 在社会关系中执行组织职能

只有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统一,人们才能获得文化稳定和意识形态的本质。 这也表明,实际上,少数知识分子在脱离群众之后,无法成为理论家和组织者。少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努力建立与最广大人民的普遍联系,并改善他们的思想、能力和文化水平,从而加速无产阶级思想的大众文化启蒙,促进了从平民百姓向无产阶级有机知识分子的转变。有机知识分子在理论和实践上总是伴随着他们的阶级,并且代表着自己阶级的利益。

2.3.2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执行指导职能

掌握文化领导力的主体是“有机知识分子”,在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渗透中体现主体性。这就是葛兰西所说的阵地之战。它的重要作用是“它正在为同化而战,并征服了传统的知识分子'意识形态。该组织越成功地构建其有机知识分子,这种同化和征服就会越快,越有效。” 因此,有机知识分子是文化传播和社会意识形态转型的重要力量,也是思想领袖斗争中最活跃,最有力的组成部分。

2.3.3 在政治文化领域中执行教育职能

葛兰西认为,知识分子是统治集团的管家,他们被用来履行服从社会领导和政治管理任务的职能。有机知识分子来自阶级,归根结底,他们将回到阶级。 “有机知识分子”应该倡导同级新思想,创造和传播新的价值观,努力争取得到民间社会的广泛认可,为先获得文化认可再获得政治认可奠定基础。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中很好地履行教育职能。

3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的当代意义

在组织化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葛兰西讨论了有机知识分子,他拓展了知识分子的内涵,并开启了当代知识分子研究的理论先河。中国正处于工业化主导的现代化过程中,与葛兰西生活时代的意大利具有相似之处,知识分子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学者关注。以葛兰西的理论为借鉴,对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政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3.1 对于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启示

对知识分子的概念进行界定是做好知识分子工作的前提,什么樣的人可以被称为知识分子,什么样的人则不是知识分子。只有把概念进行一个清晰明了的界定,才能为做好知识分子工作打好基础。否则应该为什么类型群体的人进行服务?

做好知识分子工作要明确知识的指标是什么,是争名于朝、争利于市还是争智于孤?郑永年先生曾说:“争名于朝是对于政治人物来说的,争利于市是对于商人来说的,争智于孤是对于知识人来说的。今天知识悲歌的根源就在于现代知识人已经失去了争智于孤的局面,而纷纷加入了争名于朝或者争利于市。”这与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恰好相反。当前处于一个和平年代之中,知识分子本身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它同时需要兼顾家庭和职业这两项内容,难道还要单纯的以争智于孤为标准吗?这显然不合适,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如何才能让知识分子更加理性地表达自己的声音,如何才能为知识分子创造一个更加舒适随心自由的大环境,让他们安心于知识的创作之中,而不应有各种各样的后顾之忧。

在互联网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传媒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报纸、电视、新媒体等无时无刻不在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马尔库塞提出了“媒介即意识形态理论”。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有机知识分子必须意识到自身的使命,防止知识分子与群众脱离,更好的控制舆论,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增强“舆商”。

3.2 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

葛兰西的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启示我们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知识分子,有机知识分子应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奉献。这些政策举措与葛兰西借鉴克罗齐的心灵哲学和伦理政治不谋而合,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实质上就是一场文化意识形态上的革命,是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该理论强调有机知识分子通过阵地战的方式向市民社会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使得民众同意。让文化建设深入骨髓,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净化,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充分发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作用,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3.3 对于我国政党建设的指导作用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了从革命、建设到改革的历程,目前正处于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党还应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领导人的意志也应该是人民群众共同意志的代表。这涉及到对党的领袖评价问题,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进行评价。葛兰西说,在现代君主中应该重视精神和道德的改革问题。因此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强理论武装,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动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和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一体化。先有文化认同,再逐渐加深政治认同。牢牢把握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巩固其执政地位。

4 结语

葛兰西讨论知识分子问题,他扩大了知识分子的概念,也开启了当代知识分子研究的理论先河,至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借鉴该理论,有益于做好当前的知识分子工作,对于国家智库建设提供人才基础,还便于开展当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还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但是不可避免地具有歷史的局限性。比如说想法较为简单,忽视了在面对强大敌人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文化道德进行武装革命的脆弱性。也忽视了随着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他们是否还会始终如一的为无产阶级政党服务,又应该如何确保在各种诱惑的条件下知识分子不发生变质呢?这是所有国家都得面对的考验。

参考文献

[1][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意]安东尼奥·葛兰西.实践哲学[M].徐崇温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3]仰海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卡尔·博格斯.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危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艾尔文·古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7][意]萨尔沃·马斯泰罗.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9]燕继荣.现代政治分析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0]仰海峰.葛兰西论知识分子与霸权的建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

[11]陶文昭.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及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4).

[12]俞吾金.究竟如何理解并翻译葛兰西的重要术语:organic intellectual[J].哲学动态,2010,(2).

[13]盛立民,李鹏哲.葛兰西“有机知识分子”理论探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7,(4).

作者简介:张丽月(199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葛兰西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对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的阐释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比较研究综述
《实践哲学与霸权
——当代语境中的葛兰西哲学》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