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00后”共话“爱情”

2021-03-22汪京华

中小学德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班会课异性问卷

汪京华

摘    要

中学生异性交往往往被成年人视为“早恋”,尤其是身处信息化时代的“00后”比较“早熟”,教育难度大。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恋爱”的认识和想法,反思成人的固有认识和观点,进而开展异性交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敢于“为爱发声”,通过讨论反思和充分表达,形成集体共识,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美好的青春成长。

关 键 词

00后;异性交往;主题班会;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1-000-04

处于花季雨季的中学生,其身体和心理急剧变化与发展,在内在需求和外界影响下,开始尝试男女交往,但往往被视为“早恋”。许多家长和老师对此讳莫如深,谈虎色变。尤其是 “00后”身处高度信息化时代,许多老师都深感其“早熟”,教育难度大,遇到其异性交往问题,往往担心引导不利反而会造成更复杂、消极的后果。作为高三班主任,笔者对此也深感步履维艰。前段时间,本年级一对情侣在教学区热烈相拥,引得许多学生起哄围观,校园很是“轰动”。同时,笔者发现所带班级也有几名同学有拍拖的苗头。怎么办?鉴于以往谈心、说服教育“出师不利”的教训,笔者决定另辟蹊径,开展一次基于问卷调查的班会课,深入了解学生的看法,进而与之共话“爱情”,探索有效的异性交往教育策略。

一、“颠覆”性的结果:“00后”爱情调查引发的反思

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爱情的真实看法,同时,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思考。为此,在组织学生答卷时,笔者特别强调问卷是匿名调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填写,并向学生保证不会因为问卷结果而“秋后算账”。参加本问卷调查的班级人数为51人,男生21人,女生30人,问卷结果颠覆了笔者对学生的已有认知。

1.“恋爱很正常”——学会尊重学生立场

问卷设置了“你是否对异性同学或者朋友有种朦胧的好感?”“你有过谈恋爱的经历吗?”两个问题,直观了解学生情况。结果显示,班级一半以上的学生已有过恋爱经历(男生57%,女生52%),大多数学生都对异性有过好感(男生100%,女生86%)。本以为自己已是“火眼金睛”,发现了几对恋爱苗头,结果班里可能有近半数同学正在拍拖,或者曾拍拖过。这让笔者很“受挫”,真实情况超出预料或“已知”,很多同学“潜在水面之下”。而对恋爱的态度调查显示,学生多数感觉“无所谓”(男生71%,女生90%),说明他们对于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并不持否定态度,认为此事很正常;同时,男生和女生具有明显差异。在我国社会舆论中,多数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恋爱并不支持,或许这正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在谈到恋爱问题时,容易“谈崩”的原因。

这一结果启示我们在遇到学生異性交往问题时,不能仅从成人视角出发,而需要切实了解、尊重学生的立场和观点。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对异性有感觉甚至产生感情是正常的现象,我们不应对此反应过度。牢固建立这一观点,我们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学生“爱的问题”,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当学生愿意和家长、老师谈及此事时,我们才能充分把握“学情”,进而及时引导,并达成有效沟通,帮助学生掌握异性交往的界限与方法等,方能“防患于未然”。

2.“恋爱有原因”——找准青春成长问题

“爱情是什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成年人也未必能准确回答,却是影响人一生幸福生活的重要主题。问卷设计了问题“你能区分友情、好感、欣赏、爱情吗?”,旨在了解学生对此是否有思考,也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认为的“爱情”究竟是什么。许多“恋爱”也许只是朦胧的好感、欣赏,或是友情。而对“如有同学恋爱,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的多选回答,除了“真心喜欢他(她)”(男生67%,女生80%),其他原因占比较多的依次是“压力太大,寻求寄托或安慰”“好奇(学校生活无聊)”“赶潮流,满足虚荣心”,一些同学也选择了“叛逆,跟家长老师对着干”。部分谈恋爱的学生“动机不纯”,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发展恋爱关系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异性交往不顺利影响心情、学习,甚至出现问题的原因。

问卷也表明,学生其实对此有一定认识,这成为教师进行有效引导的基础。这些“原因”其实折射了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我们需要及时发现、深入挖掘其“恋爱”背后的动机、原因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与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与沟通,找到有针对性的策略,真正帮助其解决成长问题,实现问题疏导。

3.“态度很理性”——理解多元情感需求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基于在日常与家长就学生异性交往问题沟通时总结的相关看法,并参考了社会舆论常见的观点,设计了问题“你觉得下列哪些可能是早恋对中学生造成的影响”,希望引发学生对异性交往问题的思考。从统计情况不难看出,学生对“恋爱”的影响多持有乐观、积极的看法,认为可以“双方互相鼓励,促进学习”(男生57%,女生90%);大部分学生认为,任何正面或负面影响都取决于双方的自控能力。同时,女生在一段“感情”中可能投入更多,认为“失败的恋情给感情生活留下阴影”,“感情”失败后造成的消极影响可能会更严重。

在此基础上,问卷进一步追问“早恋越来越趋向低龄化,十几岁的中学生就懂得‘谈情说爱,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50%的男生和47%的女生选择了“从父母那里得不到足够的关爱,而寻求所谓的爱情”,45%的男生和53%女生选择“社会环境影响,网络、电视、刊物上‘少儿不宜的画面泛滥,诱使青少年早熟”。而对于问题8“中学生的爱情能长久吗?”只有33%的男生和32%的女生选择了“能”,这与前面的问题“你有过恋爱的经历吗?”的数据(有半数同学恋爱过)形成反差。

上述问题及其答案表明,学生对异性交往有美好的憧憬,同时,他们其实比较“理性”,意识到早恋可能会带来的影响、结果,以及影响自己态度和行为的社会因素(家庭、社会环境等)。这启示老师和家长不能简单粗暴地认为,中学时代的异性交往必然会影响学业,腐蚀上进心。尤其是学生存在“爱的转移”,选择用其他“爱”来填补父母、师长引导、关爱的缺失,而诸多网络、影视、游戏产品,鱼龙混杂,学生获得这些信息轻而易举,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往往“趁虚而入”。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阶段的学生感情的发展和需要是多方面的,家庭和学校应当时时反思自己所给予学生的关爱是否是学生所需要的,或者是否真正将爱传递给了学生,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关爱。

调查问卷的最后一题是主观作答题,“在学校操场和饭堂、在公交车上、在商场,在微博或者朋友圈,我们会看到中学生情侣的各种大胆甚至辣眼睛的秀恩爱行为。作为旁观者的我想对这些情侣说的真心话是?”回到此次情侣在教学区拥抱所引发的围观事件,请学生们自己谈谈看法。笔者对学生的作答进行了归纳:(1)反感在在公众场合的露骨行为,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2)要把握好度,尊重对方和他人;(3)穿着校服,注意影响。

二、达成“爱的共识”: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尝试

问卷发放一周后,笔者基于以上调查数据和反思,与部分学生进行了深度谈话,尝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开展一次不同常规形式的主题班会课。这次班会课分三个环节,笔者退居“幕后”,作为课堂分享者的角色,与学生共话“爱情”。

环节1:展现“我”的观点——学生代表主讲“恋爱与学习”

班会课前,笔者与部分学生进行了轻松的“聊天”,鼓励学生大胆“为爱发声”。最终,一位勇敢的女生文文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在班会课时担当主讲,谈一谈自己对这一“尴尬”话题的看法。文文的准备非常充分,她利用周末广泛浏览微信和微博等自媒体的相关讨论,并与网友就“高中生该不该谈恋爱,会不会影响学习”等话题展开讨论,以充分了解不同的声音,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笔者帮助她一起制作了PPT展示课件。

班会课上,文文展示了她的思考和网络调查结果,并以匿名的形式,讲述了身边人的恋爱故事。其中,既有高考前夕,朋友因感情受挫而情绪极端低落放弃高考的惨痛实例,也有学霸情侣互相鼓励,双双考上名牌大学,令人艳羡的美好爱情故事。她总结道,恋爱是否会影响学习,要看个人,取决于双方的自控力和修养。“爱与不爱,请不要伤害”,这是文文动情的结束语。

作为同龄人,文文的讲述内容真实,观点鲜明而客观,列举的事例主角也同为“00后”,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一时间,学生群情激动。打铁趁热,笔者作为第二位分享者上台发言。

环节2:回溯“我”的时光——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暗恋故事

“暗恋是一个人的兵荒马乱,老师在高中时也曾有喜欢的对象”,笔者的开场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们个个伸长脖子,眼里有光,十足好奇。接着,笔者“回到当年”,动情讲述了高中时代的“爱情经历”:

我也曾暗恋一个女生两年半,但从未表露过心声,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和她交谈、相处——因为我当时太“闷骚”了。听到此,学生会心大笑。笔者和学生分享了当时的一个细节:我与那名女生靠得最近的距离是,有一次她的笔掉在地上,我捡起来递给她,我们各自拿着圆珠笔的一端——这是我们挨得最近的时候。高中毕业时,我感觉到遗憾,但是现在想来,那是最美好的回忆,因为我保留了彼此最美的回忆。学生受到感染(相信这引起了一些同学相似的回忆和共鸣)渐渐安静下来,这时,有同学突然站起来问道:“老师你后悔吗?”同学们哄堂大笑,齐齐看向笔者。笔者笑着说:“幸好当时我没有表白,上大学后老师才明白,我对她只是欣赏,欣赏对方的自信与幽默。老师后来也遇到了执手一生长相守的人,也就是真爱!”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環节3:反思“我”的恋爱观——基于问卷结果的讨论与思考

经过笔者的“现身说法”,进一步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此时的氛围轻松,学生乐于敞开心扉。笔者将调查问卷的问题和同学们的匿名回答,以图表的形式在PPT上作展示。随着结果的逐一呈现,学生时而哄堂大笑,时而沉思不语,笔者则只追问而不求回答,更不下结论。

当看到数据表明,班里半数同学有恋爱经历时,学生似乎找到了同路人,三三两两窃窃私语。当出示学生对恋爱“支持大于反对”时,笔者借机反问:“如果调查家长关于对中学生恋爱是否支持”,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反对”,笔者进而追问:“作为过来人,家长和我一样也曾年轻过,或许也曾在中学时遇到喜欢的人,为什么多数成年人会对中学生恋爱持不支持态度呢?十年、二十年后,再回头看,你们将如何看待和把握当下的爱情呢?”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每一个问题和数据结果都引起了同学们的共鸣、思考、讨论,他们的反思令人十分欣喜。总结学生的精彩发言,笔者摘录了如下“爱的共识”:爱情是美好的,接纳与追求爱,是人之常情;爱是责任与保护,不能伤害彼此,不能强求;爱的双方应共同进步,树立远大目标,完成高中学业,为未来奠基;真爱值得等待,好饭不怕晚,不一定要立马兑现;切勿伤害单身狗(学生原话),即交往要注意尺度和界限;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也是爱。

三、“爱的未完结篇”:展望家校携手共促青春成长

班会课后,笔者找有拍拖迹象的同学谈话,多数人都欣然赴约,敞开心扉,再没有出现抗拒情绪。基于学生立场的主题班会课,使得师生关系有了质的进步,师生彼此建立了牢固的信任。

在主题班会两个月后,班里的静静同学主动找到笔者,倾诉自己好像与同桌产生了莫名的情愫,感觉像是“爱”了,她感觉心里很慌乱、很烦恼。“为什么你觉得这是爱呢?”笔者耐心倾听,引导她梳理自己的感受。静静回忆了和同桌小男生的一些互动细节,觉得同桌对她的好异乎寻常,某些瞬间让她很感动。“同桌”一词让笔者有了切入点,拿出近来班级的座位表记录(座位定期调换),笔者笑着说,“你们是不是日久生情啊?近三个月有两个月你们都是坐在一起,这是我的工作疏忽。”静静一愣,若有所思。我认真地对她说:“你先冷静一段时间,不要惧怕青春期的烦恼,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心烦时去操场跑跑步,或是来找我诉说都可以。我先把你们的座位排开试试看,两周后,咱们再聊这件事。”之后,笔者随时观察情况,不到两周,静静就主动来找我:“原来是我多情了!我发现他(同桌)待所有人都很和善,人缘很好,并不是专门对我好。我反思了一下,那段时间我跟原本亲密的妈妈闹僵了,有时会向同桌的他抱怨,可能是因此才产生了错觉。还好老师您提醒我多想想,不然糗大了!谢谢您!”没等笔者说话,静静就害羞地跑开了。

静静的事情也给了笔者莫大的鼓舞——学生开始愿意主动和老师倾诉“爱”的烦恼,也学会冷静思考,理性面对和处理“爱的那些事”。当师生互相信任、互为支持时,美好的青春成长未来可期。

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他们对于“性”懵懵懂懂,充满好奇,其异性交往难免涉及两性问题。家长和学校本该是他们获取相关健康、安全知识的主要渠道,但是,如果我们遮遮掩掩、避而不谈,甚至谈虎色变,学生求教无门,自然会寻求其他途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快捷且多样,许多调查也显示许多中学生的确是通过道听途说,或者不良书籍、网站获取“性知识”的。这对青年学生的身心是有害的,很容易误导正常的异性交往,甚至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近些年媒体频频报道的校园性侵犯、性骚扰事件,或许也可归咎于此。因此,围绕这次共话“爱情”的尝试,笔者还请教了心理、生物等学科老师,就如何开展中学生性安全教育作了讨论。其后,笔者还将开展相关班会课,或提请学校开设相关选修课程,或邀请校外相关专家开设健康讲座等,共同促进青春生命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班会课异性问卷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异性齿轮大赏
基于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的出彩班会课体系构建
班会课也可以五彩缤纷
问卷大调查
你有让异性心动的本领吗
问卷你做主
外教新词堂
你善于结交异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