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研究

2021-03-22徐运君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武术课程思政

徐运君

摘 要:武德作为中华民族悠久的道德传统之一,是传统武术中的重要文化核心所在。武术教育并不是单一的武术知识与武术技能的教学,通过在武术专业课中结合当下“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武术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全方面、多层次的武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德育素质水平进一步提升,对于高校武术武德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武德教育; 课程思政; 高校专业课; 武术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147-002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以及建设的思路,全国院校也以此为指导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武术专业作为体育相关专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参与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结合武术传统文化中武德教育的特点,同时结合课程思政教育潮流,促进武术专业课思政教育改革。

1.“课程思政”及武德教育学理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极具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向群众传输相关思想观念、政治理念以及道德规范,促进其形成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普遍要求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主义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課程思政”这一概念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是一种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中又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

“武德”通常是指武术学习过程的理论规范以及要求学习者遵循的相关道德行为准则,在不同的时期往往有不同的解读,新时期的武德应当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批判性的继承传统武术文化[1]。

“课程思政”和武德教育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课程思政”和武德教育的逻辑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课程思政”和武德教育的价值核心是统一的;(2)武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有机补充;(3)武德教育是“课程思政”的实践应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武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立德树人”是两者的根本价值核心所在,武德教育是武术文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体现,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途径之一。

2.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现状

大学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所有课程都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进行[2]。高校武术专业应当在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思政育人的作用,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而专业课程作为体育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当构建体育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3]。通过访谈以及问卷等形式对邵阳学院当前武术专业课开展武德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探究邵阳学院武德教育环境现状以及相关问题所在,从而思考将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路及实施路径。

2.1武术专业课课程设计中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邵阳学院目前在武术专选课程中使用的教材为《全国武术馆校教材》和《武术》,两本教材以武术发展以及具体的武术技术教学为主要内容,其中对于武术的道德价值引导相关内容的涉及相对较少;当前的课程教学目标是:通过武术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培养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以及课程学时分配等方面也依旧以基本动作以及相关竞赛规则的教学为主,408个总课时中武术概述与传统文化仅占4个课时。因此不难看出邵阳学院武术专业课目前在课程设计中对于武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

2.2武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思政课程的首要执行者是体育专业技能的传授者,也是体育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引路人[4]。教师群体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会在极大程度上影响武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目前邵阳学院的武术教师群体在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一部分教师认为课程思政对于武术专业课来说并不是必需的,这导致在实际的课堂中缺乏对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武德的文化内核没有得到最佳的体现。

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3.1武术专业课程设计中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问题分析

邵阳学院武术专业课程中进行武德教育的主要问题在两方面,其一是当前选用的教材没有完整地体现“思政育人”的理念与内容,没有将武德元素融入教材;其二是武术专业课当前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设计依旧以传统的武术素养以及武术技术培养为主,缺乏针对武德教育的具体教学方案。课程设计阶段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校方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度较低,缺乏相关的政策要求;教师个人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热情较低,缺乏更多的了解途径,思政意识相对较为淡薄。

3.2武术专业课教学中武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问题分析

课程设计中缺乏课程思政元素理念对于具体的教学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邵阳学院当前在武术专业课课堂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武德与武术理论课及实践课的融合度相对较低,且理论课形式单一,主要以传统的课堂授课为主。其次,在专业课教学内容部分对于武德教育的重视度低,没有充分挖掘到传统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核。

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武术专业课教学考核与评定过程中也缺乏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未将考核内容与育人理念紧密结合;其二,当前考核与评定环节的评定模式也比较单一,在整个考核过程中都是以教师评价为主体,缺乏同学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的视角和信息。

4.新时期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路径探索

4.1新时期高校武术专业学生武德教育路径设计总体思路

4.1.1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武术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在建设邵阳学院武术专业武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提高武术专业课相关教学文件中的思政元素,可以选用包含一定武德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内容的教材,增强教学文件的“思政育人”作用。其次,在设计教学大纲时,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时数分配等方面均要考虑如何让将思政元素与课程设计充分融合。

4.1.2加强武术专业课教学过程思政内容融入建设。学校应当提对思政育人的重视程度,充分挖掘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利用思政化的现代教育手段,将武德文化以及武德教育融入到武术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去。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理论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思政教育作用[5]。在进行考核时也应当丰富考核内容,将思想品德、团队合作以及技能展示等模块加入到考核当中,评定方式上将教师主导的评价方式逐渐转变为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角度评价,全面提高对于学生素质测评的准确性。

4.2全国体育院校武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方案

4.2.1挖掘武术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融入教材。教学文件的选择作为武术专业课顶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武术教学的全过程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的坚实基础。因此在進行教材选择时应当重视武术教材中是否含有思政教育内容,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现有的武术教材中增加一部分“思政育人”的内容。

4.2.2丰富武术专业课教学大纲中思政元素的设计。院校在设定武术教学目标的时候应当以“以德树人”的思政教育目标为指导,设计符合院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武术专业课教学内容应当结合传统武术文化并考虑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合,从而实现武术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群体价值的引导作用;教师也应当根据武术专业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文件的要求,在考虑如何将思政教育与技能教育目标同时实现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比例。

4.2.3促进武术专业课教学进度中融入思政元素标准的建立。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规划时就应当出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武术专业课教学进度的相关规章制度,将武术专业课思政教育建设作为硬性规定。其次,校方以及武术教研室也应当积极开展相关的交流研讨会、专家讲座等科研活动,为专业教师提供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并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际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总结,对于表现突出的模范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奖励。

4.2.4将思政内容融入武术专业课课堂教学全过程。教学课堂作为武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政价值引导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全过程的思政建设首先应当合理分配武术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数比重,利用好不同模式的教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全面引导作用。其二在于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学习积极性,帮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武术课堂当中,增强学生对于武术运动的热爱,进而实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标。

4.2.5构建思政化的考核与评定体系,提高考核评价全面性。武术专业课的考核内容与评定方式应当在科学的、思政化的考核与评定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一方面可以通过丰富考核内容,增加学生思想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等多维度的考核内容,调整不同考核模块考核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丰富考核评定方式,改善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考核的单一性、片面性,加入学生互评以及学生自评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考核与评定体系的全面性。

武德教育的实质是对习武者的内在约束,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必不可少的过程[6]。做好学生武德教育对于高校武术专业教育工作来说是十分关键的,高校应当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及措施为开展武术教育提供良好的环节,同时武术教育工作者也应当以“思政育人”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充分融合到武术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充分保障武德教育的实效性。进行武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途径,高校武术教育又是进行武德教育的重要基地,如何在融合课程思政的基础上加强武术专业学生的武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武术运动的长远、健康发展。

资助项目:2019年线下社会实践省级一流本科武术课程(湘教通[2020]9号);基金项目:湖南省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地资助项目(湘哲社领[2010]14号)

参考文献:

[1]林小美,曹雪莹.论“武德”与“武礼”体用观的当代价值及实践路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6):149-156

[2]贾伟杰,徐趁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探析[J]智库时代,2020(02):73-74

[3]王佃娥,杜发强.“课程思政”背景下体育类专业课程建设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4):56-58

[4]韩冰.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03):69-72+78

[5]徐锋.中国传统武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13-19

[6]董宇.武德教育在高校武术课中的价值研究[J]智库时代,2020(01):238-239

猜你喜欢

武术课程思政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刍议武术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