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初探

2021-03-22徐作栋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师资培养双师型高职院校

徐作栋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双师型”教师的短缺是目前高职师资的突出问题。培养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首先就需要明确标准,确定能力缺项,从学校、院系、教研室、教师四个层面入手开展培养和提升,同时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管理,做好考核和激励。

关键词:高职院校; 师资培养; “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3-082-002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支持和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打造职业教育强国。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最为关键的要素,是支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决定力量[1]。打造一支让人民满意的高职师资队伍既是党的宗旨的体现,也是党的人民立场的根本原则。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教师待遇和地位稳步提高,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能力不断提高,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与当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目前还存在着职业教育教师师资数量不足、来源单一、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尤其是同时兼具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2]。为解决“双师型”教师短缺问题,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明确提出,要逐年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到2022年“双师型”教师应占专业课教师总数的一半以上。因此,大力提升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是人民群众赋予新时代职教人的历史使命。

一、“双师型”教师的认定

何谓“双师型”教师,各高职院校在认定时条件各不相同,单从能力要求上看基本一致,“双师型”教师被认为是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其中理论教学的认定主要是看教师是否具备任教专业理论教学能力,一般通过学历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经验、教学考核等维度进行评价。实践教学的认定主要是看教师是否具备任教专业实践教学能力,一般通过专业职称证书、职业资格证书、1+X证书、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证书、技术成果在企业的应用、实践教学设施的设计安装、指导学生技能竞赛、下企业实习或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等维度进行评价。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于不能达到“双师型”标准的教师,应对照能力缺项开展培训,提升其专业实践能力或教育教学能力,可根据师资来源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1.来源于企业师资的培养

这类师资来源于企业,有一定的企业工作经验,他们主要缺失的是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也缺少系统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经验。学校层面,由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参加教师岗前培训,进行教师教学能力的训练;院系层面,由院(系)部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学习课堂教学管理策略、课程改革方法、教学资料制作技巧等;教研室层面,由教研室安排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1对1带岗指导;个人层面,个人应加强自身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苦练教学基本功,多听课、多磨课、多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来源于学校师资的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很大一部分师资来源于高校,这部分师资从学校到学校,对专业的理解更多局限于书本知识,对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技术技能需求知之甚少,个人的实践教学能力是短板。针对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同样可以从四个层面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层面,人事处应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技术培训和实岗锻炼;院系层面,组织教师下企业调研、到企业对应专业的相应岗位进行实践,组织教师参加以提升实践教学性质的国培、省培项目;教研室层面,设置教师技能带岗师傅,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教师自身层面,不断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学习,获取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1+X证书,参与企业技术服务,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全面提升自身技术技能水平。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过程管理

1.“双师型”教师的考核

“双师型”教师在聘任期满后必须进行重新考核,考核的标准是聘任期的工作成效。考核的维度一般有主持(主要参与)项目化(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或改革,一门以上专業项目化(一体化)课程授课、企业实践时长、主持(主要参与)企业技术项目研究与革新、承担毕业设计指导、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的成绩等。

2.“双师型”教师的激励

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应对各高职院校每年的双师比例进行考核评价与应用;各高职院校每年应按专业分析教师结构与“双师型”教师比例,将双师素质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年度被聘任或续聘为“双师型”教师的,在绩效考核、评优、职称评审时应优先予以考虑[3]。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给予双师型教师发放专项补贴,提高“双师型”教师待遇及认同感。

四、“双师型”教师建设思考

1.建设高职双师教师标准体系

建立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明确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规范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招聘、培养、考核评价等环节,推动“双师型”教师全流程的管理,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不断完善评价体系,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和素质[4]。

2.推进以双师能力要求为导向的新教师准入制度

完善高职院校教师招考制度,对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应适当放宽学历要求,除“双师型”职业技术师范专业毕业生外,应减少从不具备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应届毕业生中招聘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高职院校应加大从企业高技术技能人才中引进教师的力度。

3.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机制

发挥职教集团、产教融合企业优势,在校企间建立双向流动机制,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在企业为职教教师设置流动工作站。建立健全企业高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职机制,推动产业教授、产业导师进学校、进课堂,在学校为企业技能大师建立工作室,鼓励和推动行企高技能人才到高职院校兼职任教。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参与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参与企业技术攻坚。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立行业企业海量兼职教师资源库。

4.推进双师培养基地建设

构建高水平双师培养基地,一是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建立双师培训基地,开展双师素质培训进修;二是从企业中选拔一批产教融合基地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三是校企合作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政府政策支持、行业引导、企业重视是建好双师培养基地的前提和基础,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的作用。

5.強化双师教师培养保障措施

政府应加强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双师教师的培养,给予参与双师培养的企业政策支持。加强学校组织领导,将双师教师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建立校企工作联动机制,共同推动“双师型”教师培养。引导广大高职教师积极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和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政行企校四方合力,定能打造一支“大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业务精湛、师德高尚,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队伍。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协会2019年“十三五”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X19B089

参考文献:

[1]刘书林.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1):14-20

[2]俞启定.“双师型”教师的定位与培养问题辨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8,30(04):30-36

[3]张利芳.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4):78-83

[4]吴遵民,杨婷.新时代高职院校如何建构“双师型”教师队伍[J]职教论坛,2019(08):89-96

猜你喜欢

师资培养双师型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校园足球师资培养途径探究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欧美出版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三层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