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传统服饰动物纹样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2021-03-22刘运娟周思婷甘应进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客家人纹样服饰

刘运娟 ,周思婷 ,甘应进

(1.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服装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 福州 350108)

客家传统服饰主要指聚居于闽粤赣三地的客家人的传统着装,特指清末民初的客家传统服饰成熟阶段,此阶段客家传统服饰样制与文化特征基本形成。[1]客家先民经过多次迁徙,从中原地区南迁,后定居于闽粤赣山区。客家传统服饰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发展,在中原汉服饰的基础上,吸收融入了当地土著居民服饰元素,呈现出根源性与融合性特征。 客家传统服饰上的纹样反映出客家服饰美学观念,动物纹样形象与其生活紧密相连,是其文化的物质表现。

目前,以保护与传承客家文化为目的的服饰研究较多,如胡小平等[2]从表现主题、造型、构图、色彩和图案工艺五方面总结了广东客家服饰的纹样特点;谢艳萍[3]从赣南客家服饰图案的造型取材、色彩情愫、材料选用、审美特征及未来展望等方面作了较细致的研究;黄莹[4]具体分析了客家汉族与畲族传统服饰品的装饰艺术特征;张海华等[5]认为客家传统服饰纹样表现出了丰富、鲜明的视觉特征和强烈的祈吉心理;陈勤学[6]解读了客家服饰的传统吉祥图形符号;陈云霞等[7]探讨了赣南客家儿童服饰图案;本课题组[8]分析了客家服饰刺绣图案的装饰特征。上述研究只是对各地域客家传统服饰纹样进行了概括,但缺少专门针对动物纹样详细系统的分析。作为客家传统服饰纹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物纹样呈现出鲜明的装饰与文化特征,对其深入探讨可丰富客家服饰文化范畴。本文以客家服饰的动物纹样为研究对象,在海峡两岸服饰文化交流体验中心馆藏实物以及田野调查服饰纹样图片分析的基础上,从动物纹样的类别、构成形式、色彩运用的外在表现特征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其蕴藏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

一、动物纹样的分类

客家传统服饰上应用的动物纹样题材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动物形象,有写实,有抽象概括,亦或变异模仿,赋予服饰特定的蕴意。本文根据动物的分类属性将其分为禽鸟类、走兽类、虫鱼类、神异类。

(一)禽鸟类纹样

客家传统服饰上的禽鸟纹样主要有公鸡、鸟、仙鹤等,这些纹样主要出现在鞋帽、围嘴、肚兜、围裙和头饰等上面。《韩诗外传》中描写公鸡具有文、武、勇、仁、信五种品德:“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尤其用在童装上,寓意美好。图1中的公鸡纹样多以具象造型表现,有昂首挺胸张嘴啼叫的站立姿态,也有展翅欲飞的腾空姿态。小巧灵动的鸡身,炯炯有神的眼睛,粗略的羽毛和爪子使整体形态更加生动活泼。

图1 客家服饰上的公鸡纹样Fig.1 Rooster patterns on the Hakka costumes

(二) 走兽类纹样

客家传统服饰上的走兽类纹样主要有老虎、狮子、马、狗等。其中虎纹样在童帽上应用广泛,虎头是表现主体,用夸张的线条表现出粗眉毛、大眼睛、龇牙咧嘴的五官形象,耳朵和鼻子的立体造型使老虎的形象更加醒目。纹样把老虎拟人化,赋予其喜怒哀乐的面部表情,使纹样朴拙可爱,体现出童真的艺术效果。图2所示为客家童帽上的虎纹形象。

图2 客家童帽上的虎纹样Fig.2 Tiger patterns on the Hakka children’s cap

图3 客家服饰上马纹样Fig.3 Horse patterns on Hakka costumes

马纹样多见于帽子、头箍等服饰上,和人物纹样一起出现,呈奔跑或行走状,寓意“马到成功”,如图3所示。马纹样造型简洁,形态基本一致,粗壮的腿部,下垂的马尾,矫健的躯体,奔跑时马鬃毛与马尾飘动,富有动感。除了上述的走兽类纹样,还有鹿、兔、牛、狗等也被用于服饰上,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三)鱼虫类纹样

蝴蝶、鱼、蜈蚣、蜜蜂等纹样是客家服饰上常见的鱼虫类纹样,装饰于童帽、围身裙、马面裙、云襟、围兜、眉勒上。其中蝴蝶纹样最常见,形态多样,色彩丰富,有写实、有变形、有立体、有平面。蝴蝶纹样用在妇女服饰和儿童服饰上存在明显差异。用在儿童服饰上的蝴蝶纹样造型朴拙、夸张,线条柔和圆润,形神兼备;女性服饰上蝴蝶纹样主要分布在衣身、袖口、裙摆处作为局部装饰,形态写实,构图精细,蝶翅上的斑纹、头部、触角等细节处理细致,整体造型写实逼真又繁杂,风格优雅恬静,富有生活情趣,如图4所示。

鱼纹样也较常见,写实性的形象主要应用在童帽、围嘴上。鱼的形态各异,各具神韵,造型优美灵活,鳞片五彩斑斓,活泼可爱,如图5所示。其中右侧图鱼纹样比较奇特,鱼身虎头,整体造型威风凛凛却不失趣味。客家传统服饰上还有蜜蜂、螳螂、甲壳虫、蝉等昆虫纹样以及一些螃蟹、虾等水生动物纹样。

(四)神异类纹样

神异类纹样来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在客家服饰上较为典型的是龙凤纹与麒麟纹。凤凰纹样在马面裙、马甲、袖套上都有应用,装饰性强。凤凰纹样相较于其他禽鸟类纹样羽翼更加丰满,整体造型精细,凤尾线条弯曲流畅,把凤凰展翅飞翔的动态把握得淋漓尽致。龙纹样出现在童帽、云襟上,造型有具象和变形夸张,如图6所示的龙凤纹样形象卡通化,富有民间美术的装饰趣味。

麒麟纹样主要出现在儿童服饰上,其形象生动活泼,麒麟昂首阔步,头部神态刻画细致,眼神灵动,身体上的鳞片概括成漩涡纹,形态饱满,显得憨态可掬,如图7所示。

图4 客家服饰上的蝴蝶纹样Fig.4 Butterfly patterns on Hakka costumes

图5 客家服饰上的鱼纹样Fig.5 Fish patterns on Hakka costumes

图6 客家服饰上的龙凤纹Fig.6 Dragon and phoenix patterns on Hakka costumes

图7 客家儿童服饰上的麒麟纹样Fig.7 Kylin patterns on Hakka children’s costumes

二、动物纹样的构成形式

构成是创造形态的方法,研究如何创造形象、 形与形之间怎样组合以及形象排列的方法,是一门研究形象的学科。[9]客家人用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无意识的应用了设计原理,形成了规律的构图形式,使服饰造型的视觉效果丰富多变,其服饰上的动物纹样构成形式有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与连续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指没有外轮廓的限制,可以自由运用、单独处理的纹样,它和周围的其他纹样没有直接关系,外形完整,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动物纹样中的单独纹样主要运用了对称式的构图方式,将纹样上下、左右或以某个中心点旋转对称组成的纹样置于服饰上,结构工整严谨,给人一种整齐、均匀的美感,符合客家人保守的特质。如图4中的蝴蝶所呈现的就是对称方式的单独纹样。

(二)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是动物纹样中常见的一种构图形式。一般是将动物纹样配置在特定区域内,与整体的造型轮廓相适应,主要包括填充纹样、角隅纹样和边缘纹样。这些纹样都有对称的构成方式,相比单独纹样的对称式更加丰富多变。

图8 适合纹样Fig.8 Suitable patterns in Hakka costumes

填充纹样是将一个纹样填入一个规则或者不规则的外轮廓当中,如图8中童帽顶部的雄鸡纹样填充在椭圆形内,纹样通过变形,腹部形象变得圆润成为纹样主体,羽翅、尾部、爪部四周环绕,使得整个纹样活灵活现充满质朴的童趣。

角隅纹样是用来装饰边角的纹样,边角一般为90°的直角,如客家妇女在马甲门襟下摆上的边角处、马面裙裙角处、肚兜系带处等都装饰这种角隅纹样,蝴蝶纹样多以角隅纹样的形式装饰于上述服饰上。

边缘纹样装饰于服装的边缘处,如主领口、袖口、下摆等部位。客家妇女的大襟衫开襟处的变形蝴蝶纹样,马甲领口上的蝙蝠纹样等等,这些纹样都简化在边缘部位的条状或块状处。

(三)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是以一个或多个纹样上下或左右重复循环排列组合而成的规律性的纹样,主要分为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客家服饰上的动物纹样多以二方连续纹样形式出现,典型代表是龙岩地区客家妇女围裙腰头上蝴蝶与鸟构成的二方连续纹样,在左右两个方向反复排列组合成条状,纹样构成具有节奏感和统一感。

三、动物纹样的色彩特征

(一)色彩属性的装饰性特征

客家服饰动物纹样的色调、饱和度与明度属性体现出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富有装饰性的特征。以蓝、黑、青、紫等大自然常见的原色为主,是客家人亲近自然、模仿自然的一种表现。纹样采用鲜艳明快的色彩与单一暗色系的底色结合构成强烈对比,即小面积的鲜艳颜色与大面积的暗色调对比使画面具有节奏感。相对于黑蓝白为主的服饰主色,鲜艳、对比强烈的纹样配色呈现出较强的装饰效果。

(二)色彩搭配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客家服饰上的动物纹样一般是多种颜色相互搭配,体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特征。如童帽上的蝴蝶纹样以黑色为底布,大红、玫红、黄色、绿色、紫色、蓝色、白色、橙色等多种明度高的色彩应用,形成冷暖和深浅色对比,但是却没有生硬的视觉冲突;大红与玫红色两种同类色在中间起到过渡作用,再适当加点绿色进行中和。整体颜色配色以亮色对比为主,调和色作为辅色,使纹样虽然运用了很多对比色,但是色彩的调和感很好,使整体画面色调和谐统一,统一中有对比,对比中有统一。

四、动物纹样的文化内涵

(一)审美意识的体现

客家传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所体现出的审美意识,是客家人适应山区生存环境并对生活中的常见动物所产生的审美能动反应,是客家人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客家传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形象具有提炼概括性,纹样构成具有秩序性、对称均衡性等美学特征,是客家妇女对日常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进行提炼加工及高度概括与想象形成的。动物纹样源于生活,但客家人没有直接复制动物本色,而是经过主观感受再加工,如黑色的麒麟纹样,黑蓝色的蝴蝶纹样,体现了客家人对蓝、黑等朴素色彩的偏爱。

(二)美好情感的表达

服饰上每种动物纹样都被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寓意,这是客家人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寄托。寓意表达方式主要有三种,直接寓意、谐音寓意和以上两者的结合。客家人通常用龙、凤、公鸡、鸟、蝙蝠、鹿、鹤等纹样来表示富、福、禄、寿。公鸡纹样象征吉祥富贵,客家人把公鸡啼叫寓意为“功名富贵”;蝙蝠与“福”同音,纹样通常倒过来或者呈现五种蝙蝠纹样,寓意“福到了”“五福临门”等;鹤代表长寿;虎纹能够驱凶辟邪;麒麟表示子孙满堂;鱼表示富贵,年年有余;蝴蝶寓意吉祥如意,与“耋”同音,也有对长寿的期许。

(三)族群信仰的传承

客家人作为南迁汉人的一支,在服饰上应用的动物纹样与中原汉族民间传统吉祥纹样的题材、寓意、审美倾向基本一致,呈现出与中原汉族一致的族群信仰。同时,中原传统文化在客家人心中根深蒂固,在动物纹样的外在表达上,有对道家闲云野鹤恬静悠闲生活的向往,也有对儒家思想中龙凤呈祥太平盛世的美好向往,以及对神异类的崇拜信仰等,无一不是对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与土著服饰文化的融合

古越族是闽赣粤交界的土著居民,与中原汉族相比他们更注重容饰装扮,服饰纹样呈现出简洁的无阶级性特征。客家平民为适应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在服饰上吸收了当地土著人服饰特点,整体表现出“坚持与适应”“传承与思变”的矛盾[10],其中原服饰的特色更多保留在婚礼、葬礼等礼仪服饰上,装饰纹样更加简练。服饰上动物纹样的形象高度凝练,鱼、龙等纹样形象与当地畲族刺绣纹样几乎无差别,纹样线条简洁、色块面积大,忽略很多细节刻画;配色特征也与畲族动物纹样相似,喜欢用鲜艳明快的色彩与单一暗色系的底色结合构成强烈对比,这些都是动物纹样与当地土著服饰文化融合的力证。

五、结语

客家传统服饰上的动物纹样是客家人在长久的迁徙以及定居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通过对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对周边文化的融合,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本文通过对动物纹样的造型特征、构成方式、色彩运用等外在特质的深入挖掘,进而探索其所隐含的文化内涵。客家服饰上的动物纹样是客家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寄托了客家人最真挚的情感,代表着鲜明的客家民系特色,具有较强的审美艺术价值。同时,服饰纹样也让现代人有所反思,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风气的浮躁,艺术设计是否应该返璞归真,找回初心。在现代服装设计中更需要传承这种服饰文化的寓意,将之进行创新性融合,创造服饰文化的传统价值。

猜你喜欢

客家人纹样服饰
客家人
动物“闯”入服饰界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