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弗洛伊德的艺术特色对当代中国油画的影响

2021-03-22张雨蒙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51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艺术特征现实主义

摘要:20世纪的西方是艺术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都呈现在这里。在这种环境下,卢西安·弗洛伊德没有跟随现代艺术之风,而是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伟大的写实画家。它拥有具有自己写实风格的绘画样式,并对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油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卢西安·弗洛伊德;写实绘画;艺术特征;中国油画;现实主义

第一章 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演变

每一个画家的艺术风格与他们的经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的个人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都能在他的画上显现出来,这就是我们所常说的“画如其人”。

人们都知道弗洛伊德的画非常的优秀,但他对于自己的生活却极度隐蔽,他是一个重视私密的人,绝不接受采访,逃避外界对他的关注。直到2015年他第一部个人传记问世,艺术创作必定和他的成长经历脱离不了关系。

一、童真与惊悸的平面化风格时期

30年代末到40年代是弗洛伊德在绘画风格上具有童真与平面化特点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的绘画风格由于前后期的不同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30年代末到1945年所表现出的童真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45年到1950年所表现出的惊悸与不安阶段。尽管风格有所变化,但弗洛伊德在这两个阶段的画面中都呈现出一种平面化的绘画效果。

在40年代前期的作品在人物的造型带有夸张与变形的意味。表现出了一种稚拙的带有漫画气息的童真画风,他在这时已显示出高度的注意力,但还未形成自己的风格。1941年,弗洛伊德完成了他最早的全身肖像画之一《码头边的女孩》,作品表现的是战争中贫瘠的英国,他虚构了初恋费莉西蒂身后的一些景物,但人物的描绘是通过写生完成的,在这时他已表现出对写生的追求。这幅面具有原始的风格,色调暗淡,画面里还没有表现出角度与深度的刻画。

弗洛伊德老师锡德里克·莫里斯的绘画,对画面中每一个部分都要认真完成,并且展示出一种幽灵式的涡纹图样。弗洛伊德受其影响,莫里斯不是先勾画出大轮廓而是从细节处画起,弗洛伊德喜欢老师这样奇特的方法,于是他开始借用并在以后的作品中沿用,这在他后期一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绘画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期所呈现出的绘画风格。在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于1945年完成的《女人与一枝郁金香》和《女人与一枝水仙花》对他的意义重大,在这两幅作品中弗洛伊德第一次正式引入了困扰、不适及心理不安的元素。如《女人与一枝水仙花》,忧郁的蓝灰色调及女模特憔悴的面部表情,展示出一种病快快的感觉。这两幅作品画风严谨、但有点古怪,作品原始、直白甚至表现出肆无忌惮的感觉。弗洛伊德认为与画中令他第一次真正坠入爱河的罗娜在一起的时光决定了他之后的内心与画品,从这时他开始极度重视所绘对象。

20世纪40年代后期,弗洛伊德画面中的人物似乎都带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紧张与焦虑,画面传达出惊悸与不安的气氛,这在以后的创作中一直保留了下来,他这时已在探索画面中的一种紧张关系与让观众难以猜测的神秘感弗洛伊德开始采用一种极其精雕细琢的笔法,他热衷于表现细节,在这期间所作的作品中,弗洛伊德几乎要把模特的每一根头发、每一根眼睫毛用绘画的语言全部表现出来,如1947年的作品《女孩与小猫》及《穿黑色夹克的女孩》、1947-1948年所作《拿玫瑰的女孩》和1948的《树叶下的女孩》等作品。

二、呆板与鲜活的立体画风格时期

1950年到1975年是弗洛伊德在绘高风格上逐步完善立体造型的时期。这一时期其绘画风格的演变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55年的呆板立体造型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55年到1960年的变革立体造型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60年到1975年的鲜活立体造型阶段。

1950-1951年创作完成的《女孩与白狗》标志着弗洛伊德的画风发生了转变,这是他创作的第一幅裸体肖像画,虽然模特身上裹着睡袍,但是她的乳房实实在在地被刻画在画面中,让观众一目了然。弗洛伊德对第一任妻子姬蒂没有一丝的美化,面容、胎记、皱纹、黑症,模特的每个特征都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画布上,从这幅作品开始,弗洛伊德摒弃了从前童真、平面甚至带有漫画意味的特点,从此画风转向现实主义,并开始表现出立体化的造型处理。1950年到1955年是弗洛伊德绘画风格处于呆板立体造型的时期,在他这一时期如1952年的《约翰·明顿》和1951-1952年的《戴贝雷帽的女孩》等作品中可以看出,弗洛伊德此时对形体不再做平面化的处理,他开始探索立体化造型,画面中的体积感增强,形体变得更加真实起来,但在这对立体造型的探索伊始,人物的形体刻画以概括性的平整笔法处理,造型足够立体与硬朗,但是这种立体化造型稍显得呆板与拘谨。

在50年代后期,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在呆板立体造型的基础上开始变革。如他在1956-1957年完成的作品《穿白色衬衫的女人》和1957-1958年的《穿雨衣的男人》如图1-13中,笔触的探寻在画面中明显的出现。此时被随结构游走的短小笔触所取代,画面开始变得自由起来。他对自己油画的要求不再只是满足于图像,而是需要更洒脱的用饱葩颜料的油画笔才能够表现的自由作品,这样的改变在60年代以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1960年到1975年是弗洛伊德绘画风格的鲜活立体造型时期,之所以这样概括,是因为在这一时期,弗洛伊德谨慎、短碎的笔触渐渐大胆、流畅起来,画风更加自由,人物的造型逐渐鲜活、生动起来。

三、粗犷与率性的结构化风格时期

1975年以后,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进入发展成熟的阶段。从早期平面化的图式到中期立体感的探求,一步步走来,弗洛伊德在立体造型塑造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以粗犷的笔触与率性绘画表现的结构化风格。这种结构化表现在不同于从前平面、立体感的初步探求,笔随结构的强烈绘画形式使他对于立体的、真实的客观形象表现的更加一气呵成,这是对从呆板中变革到鲜活立体化风格的发展与提升。

如1985年的作品《弗洛伊德自画像》和1997年的《阳光充足的早餐--八条腿》等等都是他绘画风格成熟期的代表作品。作品中,粗犷、激情的笔触取代了之前笔触的细碎短小,此时的笔触更富有层次感与表现力。此时期他将笔触随着形体结构的变化而率性挥洒,通过笔触间相互叠加、覆盖与挤压、穿插的塑造形式,使得所表现的人物结构性更强,更富生命力,更真实的体现了现实意义。动荡饱满的构图、大写意式的粗犷笔触、厚重斑驳的肌理效果与近乎真实的灰色及肉色色系共同构成了弗洛伊德绘画成熟阶段的率性画面表现方式。

结论

从照相机的出现逐渐给写实绘画带来的威胁,到现代艺术对写实绘画的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对写实绘画充满怀疑,甚至决心抛弃了它。在写实绘画如此的命运之下,弗洛伊德对写实绘画的振兴证明了写实绘画依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极强的生命力。在弗洛伊德写实绘画的影响下,我们应该思考怎样在画面中注入精神性,应该关注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格与心理状态,由此可以带来更多的文化思考,這对于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精神需求的满足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张雨蒙,女,汉族,籍贯: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1级在读研究生,专业:油画。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艺术特征现实主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漫画
《梦的解析》出版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