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教材课外阅读实施策略研究
2021-03-19胡蕾
胡蕾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语文教材中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统编教材倡导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进一步明确了课标落实的指向。本文从统编教材的结构与功能切入,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兼顾读书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关键词】统编教材;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6-0090-02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deepening of curriculum reform,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ut it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implemented in Chinese textbooks. The overall compil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dvocates the inclusion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nto the teaching plan, which further clarifies the direc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unified textbook, grasps the key points of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connect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wo cores of reading content and methods, implement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develops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activities, and continue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Keywords】Compile teaching materials;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统编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课外阅读的积累。如何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并得以落实,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
一、把握知识与能力要点,对接“课外阅读”
统编教材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教读”重在精讲,“自读”是让学生运用“教读”学到的方法自主阅读,“课外阅读”成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重点在“教读”,关键是“自读”,目标是为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習惯的培养。
统编教材一大创新点在于一年级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目的与学前教育衔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到了中高年级,几乎每单元都有“课外阅读延伸”。而在第四学段则加强了“名著选读”,注重“一书一法”,学习读书方法。课内与课外要有对接,如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第四单元《小松鼠找花生》,对接阅读科普童话这一知识要点,以及能力要点中会讨论读的要求,针对原有教材课外阅读的缺失补充了《生病的小鱼》《小睡鼠要冬眠》《最后一个蜂群》等科普童话,聚焦知识与能力的要点,实现了内容与知识、课内与课外的双轨对接。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有教材的对接,通过补充课外同类型文章或书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让读书成为全家的共同行为,对推动儿童阅读具有极大作用,同时也推进了全民阅读。在这样的阅读实践中渗透式、渐进式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兼顾读书内容与方法两大核心,落实“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自主性更强的阅读,阅读方法的运用很重要。当下的阅读教学内容多,唯独不教或者少教读书方法,导致学生读书兴趣和习惯培养不起来。因此在关注内容的同时,更要兼顾方法,以培养良好的读书方法和习惯。
(一)明晰问题,改变内容独大、方法缺失的偏脚
当前“课外阅读”教学没有很好地与常规教学衔接,停留在对课标的认识层面,或更多关注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形式,方法缺失严重。主要是阅读教学方法单一,表现在注重“精读”,训练重点是朗读,甚至是集体朗读。阅读教学单刀独进,各大流派风生水起看似热闹,如单元整体阅读、群文阅读、组文阅读、系列阅读、整本书阅读等。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意脱离教材另搞一套,这说明它离阅读教学的本质相距甚远;另一方面教学时文道不能兼顾,形成了“诸侯割据”局面。再加上阅读教学缺乏指导,表现在一些教师认为完成教材任务已力不从心,根本无法将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
(二)有的放矢,给予不同阅读类型具体的方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与指导习得阅读方法。
其一,引导学生明晰阅读重点。学生阅读方法与阅读重点有着天然联系。第一学段阅读重点是“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第二学段应重视叙事性作品的阅读,要求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取语言材料。因此,教师要从年段目标出发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与能力。
其二,指导习得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非常重要,默读与浏览都是常见又实用的读书方法,也是基本阅读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丰富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才能为读书习惯与兴趣培养奠定基础。阅读方法有窍门,有可操作性,这些窍门和操作性需在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训练。
(三)发现提炼,及时总结学生阅读优秀的经验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
一要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阅读方法。学生是成长中的群体,阅读方法从一张白纸开始。为此,教师不能过分理解“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而放弃具体方法的指导。要随文传授或训练必要的阅读方法,为学生掌握基本阅读方法提供服務。
二要尊重完善经验的所得。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个性的差异、成长经历与生活经验的不同,收获的经验会有明显的差异。为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表个人阅读收获,尤其是阅读方法上的收获。
三要提炼总结学生的经验。当下学生处于海量、便捷且信息获取先进的阅读环境中,会孕育出特有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它们是课外阅读的创生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提炼,并做好总结服务。
三、开展组织与评价活动,持续“课外阅读”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课堂为出发点,将影响力进行延伸,发挥活动与评价的推动作用,使课外阅读持续进行。
(一)开发建设课外阅读拓展性课程
课堂教学有严格的课堂管理,“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不可能全程沿用课堂管理的方法。需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校本课程和教师课程开发与管理的范畴,强化管理,重点抓好活动的组织、管理与评价。
(二)开展组织课外阅读系列化活动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有效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尤为重要。如:通过亲子阅读、班级读书会,创设良好阅读氛围;借助成果展示与评比,提升学生成就感;开展年级或全校性的大型阅读专题活动,引进竞争机制,激发学生挑战等,使课外阅读系列化,以“活动”营造“活力”。
(三)开辟运用课外阅读整合式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这几点涉及课外阅读的基本方面,是教学中应当关注的,同时也可以细化为阅读评价指标的几个维度。
“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课程建构使学生的能力实现由认知向实践、向自主阅读的转换,实现教向学的转化。“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呈现了转化的整体思维,由“教读”的认知、得法,到“自读”的尝试、实践,再到“课外阅读”的运用、熟练,三位一体课程自然衔接、层层推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傅登顺.部编教材“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的教学新对策[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7(07).
(责任编辑 王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