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中学生“以智化境”素养的培育

2021-03-19孙守忠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教育创新劳动教育

孙守忠

摘 要 劳动教育在当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实现学习者的“转识成智”,即通过知识学习形成智慧的过程,而是应当更注重对学习者“以智化境”能力的培养,即更加注重培育学习者运用劳动智慧在生产劳动中改造世界的素养。这一素养的培育既需要对劳动教育施行的时空外延进行拓展,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

关键词 劳动教育 以智化境 教育创新 劳动美育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劳动、会劳动、扎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享受到劳动的价值、快乐、幸福,体验到劳动的初衷、艰辛、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提高个人的智慧与素养,即不仅局限于学生的“转识成智”过程的实现,更应当注重对学生运用劳动智慧在生产生活中改造世界的能力,即重在“以智化境”能力的培养,使劳动教育从个人的理念向个人的实践有效延伸。“以智化境”作为劳动教育中需重点培育的学生素养,其培育过程既需要拓展劳动教育施行的时空外延,也需要在生产实践中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育。

一、劳动教育从家庭到校園的时空延展

1.劳动人格的培育空间:以家庭日常生活劳动为途径

劳动教育与生活教育的内涵具有高度一致性[1]。家庭日常生活劳动来自家庭的方方面面,这些易掌握的日常劳动构筑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劳动情境性,根植在“家”这一教育时空中,被亲情伦理的纽带所维系。家庭教育时空中的家长,对参与家庭劳动的孩子有三个准则。第一是鼓励引导,鼓励孩子在劳动中多动手、多实践,引导孩子参加劳动。要常常鼓励自己的孩子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育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引导孩子从小能正确地劳动,做到心中有劳动的意愿。家长应鼓励孩子,对孩子的劳动成果、各种日常家务劳动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成效及时地肯定,对有特色的劳动都应该及时表扬

鼓励。

第二是亲身示范,亲自带领孩子投身家庭劳动中,通过共同劳动,增进亲子情感。脑中常思做好家中一些劳动的方法,手中有干活的思路、方式、行为、灵性。要让孩子从小养成劳动的意识,让孩子积极、主动参加家务劳动,帮助孩子掌握简单家庭劳动的方法、程序、技能。家长每天坚持带着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形成“劳动的

陪伴”。

第三是反思总结,通过总结和反思来提升劳动教育的效能,进一步激励孩子从小养成愿意劳动、喜欢劳动、爱劳动的习惯,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崇高的劳动观念,培养孩子爱劳动的良好人格品质。

2.劳动美育的实践空间延展:以校园劳动为美育资源

人类的生产劳动作为调节人和自然关系的感性活动,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相统一的活动,是显现和外化人的本质力量的活动,也是创造美的活动。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最终必然落实到学生审美人格的培养上[2]。

以美的劳动育人,意味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中处处充满了美的环境、美的情景、美的劳动。同时,我们的劳动主体——学生,本身也具有欣赏美、鉴别美、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在这合二为一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环境中,必将为学生劳动成长提供一个大舞台。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渗透美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鉴别美、欣赏美、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从心底里感受到劳动的使命、劳动的快乐、劳动的光荣、劳动的幸福,从而体会到劳动创造了美的真正含义。

通过体现劳动之美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从中沟通美育与其他诸育的关系,比如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尊重父母长辈的劳动成果,让劳动成为维系家庭和睦的情感纽带。同时,让学生学会诚实劳动,诚实做人,培养学生诚信为人的品质。开展诚实劳动教育,可以从小就锻炼孩子们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优秀品质,并在劳动和创造中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炼意志、提高品质、发展自我,使孩子们在劳动中得到提升,对未来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憧憬。

二、劳动教育“以智化境”的路径建构

1.生产实践中的“以智化境”素养培育

用智育的那套老办法来开展劳动教育,与劳动教育的实践属性和本质要求不相适应[3]。劳动教育要通过具体的生产实践,通过“身体”对劳动过程的直接参与,来实现“以智化境”素养的培育。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应当扎根本土,汲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设劳动体验之境[4]。有条件的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开辟校园劳动基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劳动的实践情境,让学生参与亲自规划布置、亲自动手操作系列劳动,在直接参与劳动的过程中,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成为学生劳动的引导者、协助者,善于捕捉学生在劳动情境中的收获和感受,注重劳动教育过程中的生成性影响。

通过对劳动情境的吸收与转化,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辛勤劳动对于丰富和发展自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努力奋进,自主追求,实现人生梦想,实现劳动创造世界美、社会美真正价值的美好愿望。

2.创新创造中的“以智化境”素养培育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需要以学生的创新创造为途径,让学生领会到是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学习领会人类文明、人类发展的崇高思想境界,进行创造性的生成和创造性的转化。简单地说,创新劳动就是创造性地劳动,以创造的劳动体会到生活中创造的旨趣。社会的发展表明,创新劳动在不同领域为人类进步发展发挥着作用,创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进步。学生只有从小树立劳动意识,从小喜欢劳动,脚踏实地去劳动,才能不断提高劳动的能力、技能,才能够不断进行创造劳动、创新劳动,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劳动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属性 [5]。在新时代,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自主探究中、自主活动操作中发现自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改变和创造周围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人类的文明和发展。在人类进步的新时代,教育学生树立新型的劳动教育观,参与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进步、成长,对学生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创造美好的人类生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更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

劳动教育实施的成效关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及未来的趋向,关乎社会发展大计,同时,也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和谐、幸福,关系到数亿孩子的身心成长、體质强健。劳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融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全过程[6]。因此,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一是校内与校外有机结合;二是家务劳动与社区服务有机结合;三是日常生活劳动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四是传统劳动与创造劳动有机结合,能真正使学生在爱劳动中理解劳动对人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所在,感受到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劳动创新推动了人类发展,劳动创造了美丽、五彩缤纷的世界,劳动教育是伟大的、崇高的,是创造创新人类幸福真谛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珂,蔡元帅.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J].思想教育研究,2019(01):108.

[2] 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4.

[3] 柳夕浪.全面准确地把握劳动教育内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04):12.

[4] 徐海娇.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及其出路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8(10):27.

[5] 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02):84.

[6] 李珂.行胜于言:论劳动教育对立德树人的功能支

撑[J].教学与研究,2019(05):100.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育创新劳动教育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知识网络环境下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浅析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教育理念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