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型制造型企业技术工人荒与解决对策
2021-03-19陈祯住化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陈祯 住化电子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和快速发展,大型制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急剧增加。然而,市场上技术工人严重缺乏,尤其是高级技能人才频频告急,高级技工千金难求,这严重增加了大型制造型企业的运行成本,影响了大型制造型企业的长足发展。如何才能补充足量的技工,并提升和培养大量的技工甚至是高级技工,已成为制造型企业的紧要任务。
本文作者调研了江苏省无锡市数家大型制造型企业,总结并介绍了与制造型企业技工相关的因素,以便能够为企业解决技工荒问题提供途径。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困境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升级,大型制造型企业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的“技工荒”,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型制造型企业技工需求大幅增加
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我国的大型制造型企业已不再是单一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采用了大量的机器、设备,甚至于部分企业已拥有了世界上顶级的制造设备,这导致了企业对于技术工人的需求大大地增加。以调研的部分大型制造型企业技工和普通工人的对比如表1:
表1 部分大型制造型企业技工和普通工人的数据统计
通过部分统计数据,不难发现,即使所处的制造行业不同,产线的人数规模不同,但是对于技工的人数配比有了较大的提高。整体而言,大型制造型企业对技工的需求不断增加。
(二)企业招聘限制大、技工流失加剧
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时,通常较为注重应聘者本身的学历,往往人为地将学历设置为招聘和培养人才最基本的门槛。因此企业往往招聘不到足够的技工候选人。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工人的薪酬待遇和培养力度,远低于管理职能,且未为技工开辟出特定的晋升通道。技术工人如想进一步晋升,只能踏上转职管理层的独木桥,而非在技术提高的方向上努力进取,技工人才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流失。
(三)国家专项法律法规和保障政策不完善
尽管技术工人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对于技术工人的合法权利,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政策中暂未得到充分的保护,相关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实用政策法规》等主要保障技术工人的权益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并未覆盖到技工发展和职业生涯保护的各个方面,导致技工人才在薪资体系、加班、带薪休假、五险等方面并未得到比一般工人更多的优势,且远低于企业管理职。这在根本上不利于技工人才的持续输入。
(四)技工的社会地位较低
受到长期以来的社会观念的影响,技术工人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认可,技工人员虽然为“蓝领”,但其社会地位普遍比“白领”低,这也间接导致了制造型企业招技工难度较大。
目前社会上大多的家庭,普遍将考上大学作为学生时代的奋斗目标和评价标准,各类优秀的人才和莘莘学子大多倾向于步入高等院校而非技工学校,导致了技工的来源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五)技工学校培养人才机制与市场需求有一定距离
部分职业院校培养人才机制与市场需求脱轨,虽然职业院校在我国成立并不晚,但存在人才培养机制落后,缺乏必要的专业培训,所培养出的人才属于有证书但无法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技术工人的供应数量和质量均不足。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接受到正规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和培训,而是凭借着自身从社会上接受到的信息,更愿意从事更自由的职业,更倾向于选择轻松又能挣到快钱的行业,而不是踏入到繁重而复杂的技工生涯。这进一步加剧了企业技工人才后备力量的不足。
二、解决技术工人缺口大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现行的技工工人总量不足、技工能力普遍偏低、工人社会地位不高、年轻人不愿当技术工人等社会现象,针对以上原因,本人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一)企业加大技工培养力度,匹配合理薪酬待遇
在企业内部,尤其是大型制造型企业中,应当增加对于工人技能的培训,通过内训、外训、轮岗、全能工培养等多种方式, 来有效推动企业内部工人的职业技能,建立内部人才库,大力培养有潜力的工人来弥补企业对技工的需求。
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制定出与技工职业规划相匹配的薪酬和激励制度,并且不断完善现有的薪酬和激励制度,提高技工人才的薪酬待遇,合理提高技工人才的薪酬,逐步改革企业收入机制和分配体制,力争能够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技工人员。
(二)企业转变用人观念,落实职业晋升通道
企业技工的引进和培养,是一项需要全方面综合考虑的企业决策。
企业在招聘时应该摒弃注重学历轻视能力的用人倾向,采用更加务实的态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时把关于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增加技工的供给。
企业应当为工人尤其是技术工人打开一条特有的职业晋升通道,通过培训和宣传,引导工人以及技术工人通过不断努力、通过多学习、多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通晋升的空间。
(三)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
国家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应该进行充分的社会调研,广泛征求各行业各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专家充分论证,结合社会实际制定能够落地的法律法规。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针对部分企业对技术工的权益保障制度执行不到位,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区分情况分别处罚:对初犯的企业,可以采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屡犯的企业,限定一定期限内取消相关奖项的评选资格,加大违法成本的惩处力度。
(四)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
不仅仅是企业提高技工的薪酬待遇,社会政策和观念也应当为止改变。技术工人应当如同工程师、经济师等职称一样,建立完善的职称评定制度。
政府和社会应当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使得技工人才像医生、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落户大城市成为可能。
媒体和舆论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当地主流媒体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民众在观念上转变对技术工的认识,提高技工的社会地位。
(五)加大技工院校人才的教育和培训。
职业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突出特色职业教育,推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出适合企业技术需求的人才。
三、总结与启示
长远而言,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换代,培养一支懂技术会创造的制造行业工人队伍,需要的不仅仅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是需要整个社会以及相关院校共同的努力,从培养手段和路径上下功夫,搭建培养技工人才的平台,让技工们享有应有的待遇,破除职工身份界限,提高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与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有利于技工奋斗的社会制度体系。也只有社会和企业携手,才能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的尊重度和认可度,确保技术工人在无私奉献的同时保证他们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技工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增强技工的荣誉感,促使整个社会崇尚敬业与专注的氛围更加浓厚,不断汇聚成精益求精、见贤思齐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