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对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1-03-19卢幻真张妹宁丁利萍于嘉翔
杨 恒,卢幻真,张妹宁,李 黎,丁利萍,于嘉翔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530011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1],其中发病率以每年26.9%的速度增长[2],研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因素[3-4]影响肺癌的发生、发展。化疗是肺癌病人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病人会发生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加之疾病负担、精神压力等负性情绪影响,病人易出现疲乏、睡眠障碍。Leak 等[5]研究表明,肺癌化疗病人疲乏发生率在80%以上;Palesh 等[6]指出在癌症病人中,睡眠障碍发生率最高的是肺癌病人;杜秀婷等[7]对肺癌病人(以气虚证为主)进行中医辨证,指出中医护理技术易于操作、副作用较低,有较高安全性,能有效缓解癌症病人疲乏症状;国内还有多项研究将中医护理应用于癌症病人疲乏中,但应用雷火灸干预肺癌病人疲乏鲜有报道[8-9]。雷火灸以针灸经络学说为理论,集针、灸、中药外治于一体,是由艾绒、黄芪、麝香等中药组成的药艾条,与普通艾灸相比,雷火灸药效更强、火力更猛、渗透力更强,具有温经通络、温阳补虚、扶正培本等功效[10]。本研究以辨证施护为指导,将雷火灸应用于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以期改善病人疲乏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1 对象与方法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向病人讲解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及化疗期间注意事项,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给予对症护理,给予病人营养支持、心理疏导等常规护理。
1.2.1.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护理,用赵氏雷火灸进行恒温灸护理[生产企业:重庆市渝中区赵氏雷火灸传统医药研究所,每支25 g,每盒3 支],点燃雷火灸条一端,将燃烧的一端朝下插入手柄,盖上顶部盖子,病人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将灸具置于腧穴上,用毛巾环绕灸具底端,保证药效和热力,固定灸盒,再用大毛巾遮盖整个灸具,保持温度恒定,施灸过程以病人感受皮肤温度舒适为准。取穴:中脘、关元、气海、神阙、双足三里、肺腧、脾俞,雷火灸距离皮肤3~5 cm,每天1 次,每次20~30 min,从化疗第1 天起至化疗结束后5 d 为1 个疗程,两组均干预3 个疗程。
1.2.2 评价工具
1.2.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该调查表为自行设计,由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组成,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有无吸烟史、疾病分期、病理类型。
1.2.2.2 Piper 疲乏修订量表(The 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PFS-R) 该量表由Piper 编制并修订,共4 个维度、22 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估行为、认知、感觉和情绪方面的疲乏程度,行为和认知各包含6 个条目,感觉和情绪各包含5 个条目,采用李克特11 点评分法,总分由4 个维度的平均分得出。轻度疲乏:0~3.3 分;中度疲乏:3.4~6.7 分;重度疲乏:6.8~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疲乏程度越重。So 等[15]翻译的PFS-R 中文版量表重测信度为0.98,总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16]。薛秀娟[17]也证实PFS-R 的内容效 度 为0.87,4 个 维 度 的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603~0.742,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2.2.3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该量表由Buysse 等[18]于1989 年编制,用来评价被试者最近1 个月的睡眠质量,量表包括18 个条目和7 个维度(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组成,每个维度按0~3 分计分,最高分为21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国内学者刘贤臣等[19]于1996 年将PSQI翻译成中文,研究表明中文版PSQI 具有很高的信效度,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0.84,重测信度系数量表总的为0.81,该量表可以应用于国内人群睡眠质量测评。
1.2.2.4 安全性指标 皮肤反应以发红或微红为度[20],病人出现烫伤、水疱、溃烂等为不良反应。
1.2.3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均进行3 次测评,研究对象开始第1 次化疗前1 d 即干预前由研究人员指导两组病人填写一般资料调查表、PFS-R、PSQI。干预完成时收集两组PFS-R 和PSQI 得分,观察组在干预完成当天进行测评,对照组在第3 次化疗结束后当天进行测评。在干预后2 周即病人住院进行第4 次化疗的入院当天进行两组病人疲乏和睡眠质量测评。测评前研究者再次向病人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问卷填写注意事项,问卷填写完成后,研究者检查有无漏填等问题,如有疑问及时向病人核对。
1.2.4 质量控制 课题组由1 名主任护师、1 名副主任护师、2 名临床带教老师和4 名护理研究生组成,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和指导,包括雷火灸操作流程、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问卷填写注意事项、如何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等。将科室分为A、B 两个区域,随机分组后将观察组病人安排在A 区,对照组病人安排在B 区。雷火灸干预小组由1 名带教老师和2 名护理研究生负责施行,科室负责中医外治的资深、副高级职称的老师全程指导;对照组由1 名带教老师和2 名护理研究生负责常规护理。
1.2.5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及编码,剔除不合格问卷,由两名小组成员配合将数据录入Excel 软件,录入完成后由第3 人根据原始资料进行核对。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以及构成比表示,一般资料采用t 检验或χ2检验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若Manuchly 球形度检验P>0.05,则满足协方差矩阵球形检验,不需要对结果进行校正,若P<0.05,则采用Greenhouse-Geisser 法校正自由度。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2 例失去联系,2 例因病情加重而退出,1 例死亡;对照组2 例转院治疗,2 例病情加重退出。观察组失访5 例,对照组失访4 例,两组失访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29 例,女8 例,年龄(47.96±8.04)岁;对照组男32 例,女6 例,年龄(47.65±7.67)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他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疲乏得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PFS-R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疲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不同时间疲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①为Manuchly 球形度检验显示,P>0.05。
维度情绪组间效应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7 38 37 38 37 38 37 38 37 38干预前5.17±0.50 5.04±0.34 4.79±0.61 4.72±0.57 4.59±0.29 4.47±0.35 4.30±0.46 4.15±0.51 4.68±0.31 4.57±0.25干预完成时3.21±0.33 5.45±0.61 3.16±0.3 5.02±0.55 3.09±0.33 4.65±0.33 2.81±0.26 4.40±0.56 3.06±0.23 4.84±0.24干预后2 周2.25±0.38 5.83±0.61 2.33±0.36 5.38±0.54 2.37±0.29 5.04±0.36 2.18±0.37 4.85±0.44 2.29±0.27 5.25±0.28时间效应交互效应F 组间P F 时间P F 交互P 437.459<0.001 151.027<0.001 531.907<0.001感觉306.819<0.001 113.509<0.001 323.639<0.001认知612.440①<0.001 180.668①<0.001 477.239①<0.001行为264.489<0.001 109.997<0.001 371.127<0.001总均分1 312.800①<0.001 277.446①<0.001 817.760①<0.001
2.3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得分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PFS-R 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睡眠质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不同时间睡眠质量得分比较(±s) 单位:分
①Manuchly 球形度检验显示,P>0.05。
维度睡眠质量组间效应组别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例数37 38 37 38 37 38 37 38 37 38 37 38 37 38 37 38干预前2.14±0.58 2.38±0.59 1.73±0.56 1.84±0.5 1.35±0.48 1.19±0.39 1.92±0.72 1.76±0.49 1.86±0.34 1.97±0.28 0.89±0.39 0.95±0.32 2.14±0.34 2.16±0.37 12.03±1.04 12.24±1.38干预完成时1.14±0.58 2.41±0.49 0.73±0.56 1.97±0.37 0.65±0.63 1.54±0.55 1.11±0.69 1.92±0.49 1.05±0.52 2.00±0.41 0.59±0.55 1.30±0.46 1.03±0.49 2.03±0.55 6.30±1.35 13.16±1.83干预后2周1.00±0.57 2.19±0.56 0.59±0.49 1.84±0.37 0.57±0.50 1.57±0.55 0.97±0.60 1.86±0.53 0.89±0.51 1.95±0.57 0.54±0.51 1.05±0.41 0.84±0.44 1.95±0.62 5.41±1.21 12.41±1.95时间效应交互效应F 组间P F 时间P F 交互P 57.822<0.001 90.492<0.001 62.684<0.001入睡时间72.125<0.001 102.939<0.001 1 257.500<0.001睡眠时间29.562<0.001 8.631<0.001 73.431<0.001睡眠效率16.534<0.001 38.217<0.001 68.096<0.001睡眠障碍65.458<0.001 50.847<0.001 49.237<0.001催眠药物27.309①<0.001 3.940 0.022 17.484①<0.001日间功能障碍58.206<0.001 112.411<0.001 61.162<0.001总分254.688<0.001 216.323<0.001 288.837<0.001
2.4 安全性 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雷火灸能够降低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疲乏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均为中度疲乏,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2 周观察组疲乏程度转为轻度,且随着时间变化疲乏程度逐渐降低,表明雷火灸可以有效降低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疲乏程度。卢璐等[21-22]研究表明,雷火灸能够缓解乳腺癌、胃癌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提高生存质量。癌因性疲乏从中医角度看属于“虚劳”的范畴,符合“虚症”的临床表现和特点[23],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短乏力、神疲懒言,《灵枢》中提到“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因此,癌因性疲乏可用雷火灸扶正固本、调节阴阳,提高机体免疫力。雷火灸将针灸、艾灸、中药相结合,中药在热力作用下渗透到深部组织,进入体内循环,促使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达到扶正气、补阴阳、调脏腑的作用[24]。Weis[25]研究表明,59%~100%的癌症病人会出现癌因性疲乏,化疗期间病人疲乏会加重;赵明月等[26]的综述中提到雷火灸有理气和胃、调节脏腑气机的功效,能够升高白细胞,缓解化疗带来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从而缓解化疗病人癌因性疲乏症状。冯群星等[24]研究显示,雷火灸具有抗炎作用。目前,学者们最关注的癌因性疲乏的机制是炎症假说[27]。从作用机制角度来讲,雷火灸能够缓解肺癌化疗病人疲乏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
3.2 雷火灸能够改善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的睡眠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睡眠质量较差,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2 周观察组睡眠质量得到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变化睡眠质量得分逐渐降低。中医学认为睡眠障碍属于“不寐”。《诸病源候论》中指出,虚劳及大病后阴阳俱虚,荣卫不和,故不得眠;虚劳和疾病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会引起阴阳两虚、气机不调,引起睡眠障碍。肺癌病人病变在肺脏,脏腑功能虚弱,阴阳失调,加之化疗不良反应更易引起病人睡眠障碍。气虚证病人正气不足,不寐更甚。雷火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力作用,达到温阳补虚、温通经络、平衡阴阳、调节脏腑气机的功效,有助于改善肺癌化疗病人的睡眠障碍[28]。颜雯晶等[29]对住院治疗的220 例肺癌化疗病人进行聚类分析,表明肺癌化疗病人存在疲乏-负性情绪-疼痛-睡眠障碍症候群;Lin 等[30]研究表明,疼痛、睡眠障碍、负性情绪和癌因性疲乏四者相互影响,严重影响癌症病人生活质量。雷火灸在缓解肺癌化疗病人疲乏症状的同时,也一定程度改善了病人的睡眠质量,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肺癌化疗病人的疲乏程度。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雷火灸能够有效缓解气虚证肺癌化疗病人的疲乏症状,改善其睡眠质量,具有一定安全性。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且本研究仅随访观察2 周,雷火灸的长期干预效果仍需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