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ZIF-9基多孔碳 /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

2021-03-19刘盼盼周娴娴段东红郝晓刚邢丽芳刘世斌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孔径碳纤维容量

刘盼盼,周娴娴,陈 良,李 瑜,段东红,郝晓刚,邢丽芳,刘世斌

(1.太原理工大学 洁净化工研究所,太原 030024;2.山西能源学院 新能源工程系,山西 晋中 030600)

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 500 Wh/kg,比容量高达1 675 Ah/kg,且正极活性物单质硫无毒、对环境友好、资源丰富、价格低廉[1],被认为是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二次电源技术[2]。但是,锂硫电池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电池循环稳定性差、容量距离理论值差距较大等,其主要原因是,放电物质硫与放电产物(Li2S和Li2S2)导电率低、中间产物聚硫离子向负极扩散引起的穿梭效应、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等[3-4]。其中,电池中存在的穿梭效应是活性物质硫的利用率低、库仑效率降低、电池比容量衰减较快的重要原因。为此,研究者们通过将活性物质硫与碳材料[5-7]、导电聚合物材料[8-9]、金属氧化物形成复合材料[10-11],以解决电极内部电子的传导和聚硫离子的扩散。多孔碳具有高的表面积承载单质硫,同时,多孔碳中大量的多级孔可以有效地封装/固定活性物质,抑制活性物质溶出形成穿梭效应,提高硫的利用率[12-13]。

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就多孔碳的孔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NAZAR课题组[14]采用模板法合成了孔径为3 nm的有序介孔碳材料CMK-3,在含硫量为70%(质量分数)、倍率为0.1 C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000 mAh/g,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800 mAh/g.ZHENG et al[15]采用模板法合成了孔径为200 nm的中空碳纤维,在倍率为0.2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650 mAh/g,循环15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730 mAh/g,平均库伦效率为99%.XIN et al[16]将微孔碳包覆在碳纳米管外侧制备孔径为0.5 nm的微孔碳复合材料,负载硫磺同素异形体S2-4制备硫正极材料,首圈放电比容量为1 667 mAh/g,循环2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 149 mAh/g.但之前相关的文献报道,尚缺乏系统性研究孔结构变化对电池性能影响的工作,对多孔碳孔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产生了影响。

本文采用ZIF-9作为前驱体,将ZIF-9与碳纸(CP)中的碳纤维结合经高温碳化、再氧化制备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碳纸作为三维自支撑集流体,可以提高导电网络的结构稳定性和导电性,ZIF-9碳化制备的多孔碳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可控的特点,有利于储存活性物质硫、减缓穿梭效应。本文通过改变氧化时间制备孔径不同,但结构形貌、表面组成均相近的多孔碳,以探索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孔结构对电极性能的影响,为多孔碳孔结构的优化提供借鉴。

图1 ZIF-9/CP复合材料结构图

1 实验部分

1.1 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1.1.1碳纸的预处理

将碳纸(CP)在异丙醇中超声清洗20 min,后在空气气氛中80 ℃干燥,Ar气氛下600 ℃热处理6 h;然后,在水热反应釜中150 ℃下用浓硝酸处理12 h,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烘干;最后,在乙二胺中50 ℃下浸泡24 h,烘干待用。

1.1.2三维复合材料ZIF-9/CP的制备

称取1.2 g Co(NO)2·H2O溶于40 mL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溶液Ⅰ),称取1.04 g苯并咪唑(BIM)溶于20 mL的DMF中(溶液Ⅱ).溶液Ⅰ倒入反应釜中,将上述预处理后的CP浸泡其中并保持30 min,后将溶液Ⅱ转移至反应釜中并密封。反应釜加热至80 ℃保持48 h,后升至130 ℃保持48 h,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17]。将反应后的材料取出用去离子水冲洗3到5次,60 ℃烘干后即得到ZIF-9/CP三维多孔复合材料。

1.1.3ZIF-9基多孔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

首先,将以上制备的ZIF-9/CP三维复合材料在Ar气氛管式炉中以5 ℃/min的速率升温至150 ℃保持2 h,再升至900 ℃保持5 h,最后以3 ℃/min的速率降至室温。然后,在大气氛围下以1 ℃/min的速率升温至250 ℃保持1.5 h,2 h,4 h,6 h,后以3 ℃/min的降温速率降至室温,至此得到C-N-Co3O4(n)/CP(n=1.5,2,4,6) 三维多孔复合碳材料[18]。

1.2 硫正极的制备

称取一定质量的单质硫溶于二硫化碳中,将上述制备的电极材料置于温度为50 ℃的电加热板上,把硫磺的二硫化碳溶液滴于电极材料上,待溶剂挥发后,将电极材料放入密闭容器,升温至155 ℃保持10 h,后冷却至室温,得到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材料。

1.3 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

将上述得到的正极材料剪成1 cm×1 cm的正方形,转移到Ar手套箱中组装锂硫电池,采用的电池壳型号为CR2025,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作为正极,锂片作为负极,隔膜为Celgard 2400型聚丙烯隔膜,电解液为1.0% LiNO3+1 mol/L LiTFSI/DME和DOL(体积比1∶1).

循环伏安(采用CHI1030C多通道恒电位仪,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测试扫速为0.1 mV/s,电压范围为1.7~2.8 V.交流阻抗(采用CHI1660E电化学工作站,上海辰华仪器有限公司)测试频率为0.01~100 kHz,交流扰动幅度为5 mV.恒电流充放电(采用LAND-CT2001A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武汉蓝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测试电压范围为1.7~2.8 V,倍率为0.1 C,载硫量为2.8 mg/cm2.

1.4 样品的物理表征

复合材料的形貌和元素分散状态用JSM-6700E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附加的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EDS)进行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用Tecnai G2 F20 S-TWIN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加速电压200 kV下进行表征。复合材料的物质组成用配有CuKα辐射的Rigaku MiniFlex 600衍射仪(λ=0.154 056 nm)采集X射线衍射(XRD)图进行表征。复合材料的元素结合形式用thermo scientific ESCALAB 250Xi仪器在真空条件下收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用ASAP2460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在77 K下测定氮吸附-脱吸等温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物理表征结果及讨论

2.1.1SEM、EDS表征结果及分析

图2是ZIF-9/CP和C-N-Co3O4(2)/CP复合材料的SEM图。从低倍率的图2(a)中可以明显看出碳纤维之间紧密地填充着ZIF-9晶体,并且在碳纸表面也生长了一定厚度的ZIF-9晶体;插图为ZIF-9/CP正面的SEM图,可以明显看出ZIF-9晶体紧密均匀的分布在碳纸表面。图2(b)为在较高倍率下ZIF-9/CP横截面图,可以看到碳纤维周围紧密环绕着ZIF-9,粗直的长圆柱体为碳纤维;插图为碳纤维与ZIF-9相互结合的形貌照片,可以看出碳纤维周围紧密生长着ZIF-9晶体。图2(c)为C-N-Co3O4(2)/CP横截面的SEM图,可以看出氧化后碳纤维之间仍被填充满,且单侧生长厚度为60 μm;插图为C-N-Co3O4(2)/CP正面的SEM图,可以看出经过碳化氧化后的ZIF-9晶体结构仍然保持不变,并且晶体之间仍然排列紧密均匀。图3为C-N-Co3O4(2)/CP的元素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C-N-Co3O4(2)/CP复合材料分别含有C、Co、N、O、S元素,且这些元素分布较为均匀。

图2 (a,b)ZIF-9/CP和(c)C-N-Co3O4(2)/CP的SEM图

图3 C-N-Co3O4(2)/CP的EDS图

2.1.2TEM表征结果及讨论

图4是C-N-Co3O4(n)/CP(n=1.5,4)的TEM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由ZIF-9碳化氧化得到的C-N-Co3O4(n)/CP正极材料为多孔状,黑色的点为Co3O4颗粒。图4(a)为C-N-Co3O4(1.5)/CP的TEM图,可以测量到Co3O4颗粒的尺寸大小为10~20 nm,图4(b)为C-N-Co3O4(4)/CP的TEM图,可以看到存在一些较大的Co3O4颗粒,这些较大的Co3O4颗粒尺寸大小为15~100 nm.这是因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Co3O4颗粒有团聚的倾向。

图4 (a)C-N-Co3O4(1.5)/CP和(b)C-N-Co3O4(4)/CP的TEM图

2.1.3XRD表征结果及讨论

图5是ZIF-9及热处理后复合碳材料样品的XRD谱图,其中图5(a)为ZIF-9样品的XRD谱图,与文献中给出的ZIF-9晶体衍射峰位置一致[19];图5(b)为C-N-Co3O4(n)/CP(n=1.5,2,4,6)样品的XRD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θ=44.2°、51.5°、75.8°出现了三个衍射峰,这与PDF#15-0806金属钴相一致,分别对应于金属钴(111)、(200)和(220)晶面,表明骨架中的Co离子被高温还原形成钴纳米颗粒;在2θ=31.2°、36.8°、44.8°、65.2°出现了四个衍射峰,这与PDF#42-1467Co3O4峰位置一致,分别对应于Co3O4的(220)、(311)、(440)和(400)晶面,表明氧化后Co金属纳米颗粒的外表面部分转化为Co3O4,形成核壳型Co@ Co3O4纳米颗粒,而且随氧化时间的增加Co3O4壳层厚度增大。

图5 (a) ZIF-9和(b) C-N-Co3O4(n)/CP的XRD图

2.1.4XPS表征结果及分析

图6 C-N-Co3O4(2)/CP正极材料的XPS图

2.1.5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结果及讨论

图7是C-N-Co3O4(n)/CP(n=1.5,2,4,6)的BET图,图7(a)为C-N-Co3O4(n)/CP(n=1.5,2,4,6)的吸脱附等温曲线图。图7(b)孔径分布图中可以看出C-N-Co3O4(1.5)/CP的最可几孔径为1.9 nm,且有部分10 nm左右的介孔存在。C-N-Co3O4(2)/CP的最可几孔径为2.0 nm,分布在10 nm左右的介孔数量增加,呈现出双峰多孔碳结构。这是因为氧化侵蚀掉一些孔壁较薄的小孔的孔壁,使部分较小的孔合并成为较大的孔。对比C-N-Co3O4(1.5)/CP和C-N-Co3O4(2)/CP可以看出,增加氧化时间,2 nm左右的微孔数量减少,分布在10 nm左右的介孔数量增加。继续增加氧化时间,C-N-Co3O4(4)/CP和C-N-Co3O4(6)/CP的最可几孔径分别达到3.0 nm和3.5 nm,分布在10 nm左右的介孔数量不断减少。这是因为部分10 nm左右的介孔孔壁被氧化侵蚀,打通了一些封闭孔的孔口,产生了一些新的较小孔径的孔。表1为C-N-Co3O4(n)/CP(n=1.5,2,4,6)的N2吸脱附表征参数,可以看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增大,最可几孔径增大。

图7 C-N-Co3O4(n)/CP的吸附等温曲线与孔径分布对比图

表1 C-N-Co3O4(n)/CP的N2吸脱附表征参数

2.2 电化学表征结果及讨论

2.2.1循环伏安测试结果及讨论

图8是C-N-Co3O4(n)/CP(n=1.5,2,4,6)材料的锂硫电池CV曲线图。可以看到CV曲线包括两个还原峰和两个氧化峰。放电过程中,在2.3 V左右的峰对应S到多硫化物(Li2Sn,4≤n<8)的还原,2 V左右的第二个还原峰为多硫化物进一步还原成Li2S2和Li2S.在充电过程中,2.4 V左右的氧化峰对应Li2S2和Li2S被氧化成多硫化物(Li2Sn,n>2)的过程,2.45 V左右的氧化峰对应多硫化物被氧化成S8的过程[27]。对比可知,图中峰位置无较大差别,这归因于多孔碳微孔表面及纳米Co3O4的电催化作用相接近,峰电流的些许变化主要归因于材料的孔结构不同,特别是孔径的不同。图8(a)为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电池第一圈循环的CV曲线图。在放电过程中,第一个还原峰的峰电流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氧化时间为2 h时峰电流达到最大。第二个还原峰表现出类似的规律,不过S/C-N-Co3O4(4)/CP、S/C-N-Co3O4(6)/CP与S/C-N-Co3O4(1.5)/CP、S/C-N-Co3O4(2)/CP的CV曲线相比,第二个还原峰的半峰宽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孔径较大导致活性物质硫向孔壁扩散的阻力加大,表现出浓差过电位相对较大、硫活性物完全电还原延时。另外,C-N-Co3O4(2)/CP双峰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中,由于10 nm介孔的存在,降低了Li+传输的阻力,大量2 nm左右的微孔限制了放电物质硫化物向孔外扩散。图8(b)为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电池循环第5圈的CV曲线图,可以看到与第1圈的CV曲线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所以,氧化2 h得到的ZIF-9基金属氧化物多孔碳/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结构、孔径相对较适宜储硫和限制穿梭效应。

图8 S/C-N-Co3O4(n)/CP硫正极循环伏安对比图

2.2.2交流阻抗测试结果及讨论

图9是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电池的EIS测试结果,其中图9(a)是循环前EIS对比图,图9(b)是循环10圈后EIS对比图。图中可以看出,每个EIS曲线都由一个半圆和一条斜线组成。半圆的直径表示电荷转移电阻(Rct),斜线的斜率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扩散阻力(Rw)[28].图9(a)中可以看出,四种硫正极的Rct值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减小。这是因为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和Co3O4/Co比例增大的缘故。在四种正极材料表面组成相同的情况下,比表面积越大Rct值相对越小。图9(b)中可以看出,循环10次后Rct值基本趋于相同,但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Rw值呈减小趋势。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氧化时间增加最可几孔径变大,较大的孔径易于活性物质向孔外扩散,穿梭效应趋于严重。

图9 S/C-N-Co3O4(n)/CP硫正极交流阻抗对比图

2.2.3电池容量及稳定性对比

图10为S/C-N-Co3O4(n)/CP(n=1.5,2,4,6)硫正极电池的恒电流充放电图,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 029.4 mAh/g,1 154.4 mAh/g,1 056.2 mAh/g,1 078.8 mAh/g;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分别为618.4 mAh/g,708.1 mAh/g,602.7 mAh/g,598.7 mAh/g;循环100次后比容量保持率分别为60.07%,61.34%,57.06%,55.50%;循环第10-100次的每周平均比容量下降率分别为0.098%,0.045%,0.083%,0.136%.由此可看出,S/C-N-Co3O4(2)/CP硫正极电池的放电比容量高,稳定性好。图11为这四种正极材料电池在0.1C下的循环稳定性和库伦效率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充放电循环前期电池的比容量衰减较大,在循环10圈以后比容量趋于平稳,循环第10-100圈的平均库伦效率分别为97.187 3%、98.469 9%、98.125 2%、98.029 9%,均保持了较高的库伦效率,S/C-N-Co3O4(2)/CP硫正极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库伦效率最高。结合BET、CV、EIS测试结果与分析可以得出,最可几孔径较小时,硫活性物向孔壁扩散阻力较小,Li+在孔内传输阻力较大,此时硫正极总体表现为浓差过电位较小,欧姆过电位较大,两者之和相对较大,放电比容量较小;最可几孔径过大时,硫活性物向孔壁扩散阻力较大,Li+在孔内传输阻力较小,此时硫正极总体表现为浓差过电位较大,欧姆过电位较小,两者之和相对也较大。另外,孔径较大,硫活性物向孔外扩散阻力小,穿梭效应相对较严重,电池稳定性相对较差。双峰多孔碳材料中既有较小的微孔,亦有较大的介孔,微孔与介孔协同作用,降低浓差过电位与欧姆过电位两者之和,束缚活性物质,减弱穿梭效应。因此,S/C-N-Co3O4(2)/CP硫正极电池的容量、库伦效率最高。

图10 S/C-N-Co3O4(n)/CP的恒电流充放电图

图11 S/C-N-Co3O4(n)/CP材料电池循环稳定性图

3 结论

1) 通过溶剂热法可以在碳纸的碳纤维上生长高密度排列的ZIF-9,经一步热解再氧化,得到C-N-Co3O4(n)/CP三维自支撑式介孔多孔碳复合材料。其介孔孔径及孔结构可通过改变氧化时间加以调控,双峰孔结构有利于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提高。

2) 通过本实验探索发现,在较小孔径的介孔范围,孔径与孔结构变化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进一步对硫正极电子导电材料及Co3O4纳米金属氧化物的界面催化效应的探索显得非常有必要。

猜你喜欢

孔径碳纤维容量
不同孔径泡沫铜填充对平板微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
不同孔径尺度水泥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综合孔径望远镜阵列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研究概述
水瓶的容量
适用自动铺丝工艺的中模高强碳纤维预浸料研究
一种滑动聚束SAR子孔径成像算法
小桶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