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化学实验室环境保护的探索

2021-03-19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废废液环境保护

王 清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9)

1.引言

随着当代社会工业、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社会各界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更应重视环境保护,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实验室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实验研究能力的基础场所,也是教师进行科研教学的重要基地[1]。然而,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在获得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也在向环境释放“废气、废液、废渣”等化学污染物,使师生的健康也受到危害[2]。我院作为师范学校化学类学院,承担着培养未来教师的重任,在环保意识培养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战略,是未来社会绿色化发展的前提条件[3]。

2.实验室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2.1 实验课程项目设置不合理

随着高校扩招,课程改革,培养目标修订,实验课程发生更改变动,致使部分药品积压,最终过期失效,积压的耗材也无处使用直至损坏,产生实验室“废渣”。在实验课程设计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忽视了实验环境保护,在实验试剂品类繁杂,用量大、高浓度高,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污染[4]。

2.2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导致环境污染

近年来,我国贯彻践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随着高校扩招,实验室也迫切需要增加,由于经费不足,出现了将办公室改建为实验室的状况。化学实验室建设时没有设专门的排水系统,实验室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为同一通道,无法对排水系统实行监管。实验室排气系统缺乏通风橱,多采用排气扇将废气排放到室外,排出的废气造成大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体健康[5]。许多大型仪器没有专门的实验室,无法满足仪器正常运行所需的物理条件,空气中仍有少量的酸性或碱性气体,对实验设备造成腐蚀,导致仪器经常损坏,多数常规仪器更是长期暴露在实验室中,设备的内部电路和外表被慢性腐蚀,产生故障,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3 对实验产生的“三废”处理不完善

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高校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建立了实验室“三废”排放管理制度,有意识地将废液、废渣收集起来集中处理,找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进行回收处理,实验室“三废”排放已得到初步解决,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6]。实验过程中燃烧产生的废气、药品挥发等产生的废气通过排气扇排出实验室,但对实验室外部大气造成污染。高校实验室“三废”处理专项经费不足,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不足,仅将高浓度、易制毒的药品和试剂回收处理[7],例如高浓度的无机盐溶液,含铬、锰、镍等重金属离子溶液,苯、甲苯、乙醚等有机试剂,实验室废液处理现状如表1所示。对低浓度的溶液仍然采用稀释排放至下水道的方法处理,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少量排放至河流不会产生污染,但每年有几百名学生参与实验,大量低浓度、符合排放标准的溶液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表1 实验室废液处理现状

2.4 缺乏良好的实验室环境文化

化学实验是一门严谨、科学、富有创造性的课程,学生在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后进入实验室,往往重视实验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却忽视了操作的规范性,对待实验不够严谨认真,操作不够仔细,造成药品浪费和气体泄露。尤其是大一新生,缺乏基本的操作技能,虽然已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但并未统一,集中学习,部分学生对其置之不理。其次,实验教师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授,忽略实验操作细节,不重视环保教育,这使得学生知道应当保护环境,但却不引起重视,在随意的操作中忽略环境保护[8]。

3.实验室环境保护措施和途径

3.1 优化课程项目设置,最大化利用资源

优化实验项目,各教研室开设实验课程时,同类型的课程不重复开设,合理安排不同专业的实验项目顺序,设计串联实验,减少药品浪费,提高使用效率[9]。例如中学化学教学论实验开设的《氢气的制取及性质系列实验》使用20%硫酸,且用量大,损耗多,将使用后的硫酸回收,用于实验《电解水和饱和食盐水》,既节省药品,又控制环境污染。《玻工技术》实验,让学生亲手制作滴管、毛细滴管、L型导管、横口管等微小型玻璃仪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制作的成品还可供应其他实验室使用,既节省资源,还为学生在今后从教生涯中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3.2 改进实验室基础设施

实验室是教学和科学研究场所,对环境和基础设施需要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高等学校有责任保护水资源,控制水污染物排放,化学实验室应建设生活用水排放管道和单独的实验废水排放管道。实验废水排放管道应当耐腐蚀,在出口处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离子等,再排放至普通污水管道进行集中处理。实验室还应当合理规划实验室和仪器布局,将精密仪器和普通仪器分开放置使用,减少设备损耗,节省资源。

3.3 分类处理“三废”

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高校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的各项规范,加强实验室建设,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建立“三废”排放管理制度,设立“三废”处置专项经费[10]。大量的普通废液、低浓度试剂处置是一大难题,可与环境工程学院合作,将普通废液收集起来,作为环境专业学生的实验试剂。加强实验室基础建设,增加通风橱、排风扇等通风设施,将废气集中处理后再排放至大气中。实验室“废渣”的处理通常简单粗暴,应当设置具体的规章制度,将废旧玻璃仪器、塑料仪器、金属制仪器等作为可回收资源,清洗掉残留的药品后进行分类回收,交给专门的公司进行再生产,从源头上制止污染。

3.4 树立环保理念

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增强环保意识[11],教师在生活、课程实践中不断传输给学生,教导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在新生进入实验室之前,组织集中学习《实验室安全手册》,熟悉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程,并进行阶段性考评,考评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室学习[12]。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程时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还应当提醒学生操作规范,重视环境保护。设立实验预习项目,让学生每次课前进行预习,知悉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环保意识。将实验室环保知识、实验室规范操作知识、实验预习等工作写入仿真实验项目,让学生可通过手机随时学习相关知识,做好进入实验室学习的准备[13]。

4.结语

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应当重视环境保护,坚决贯彻执行我国的基本国策,师范院校更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应当以身作则,做好实验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尊重生命,呵护师生健康,保护环境,学习、教学、科研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充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化学实验室环保问题仍难以彻底解决,深入探索实验室环境保护举措,将任重道远又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三废废液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节能环保要求下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废液处理研究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改良废液倾倒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CRRT治疗期的应用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上海港内河水域船舶三废项目运营发展分析
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废液处置探究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中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