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商贸流通业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以生鲜流通为例

2021-03-19肖万根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肖万根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60)

1.引言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标准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渝地区各城市加强联合、协同发展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并有望成为拉动西部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1]。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关键,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推手,而生鲜行业作为商贸流通业内部重要的基础性行业,可以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生鲜产品涵盖水果、蔬菜、肉品、水产、干货等民生物资,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2]。通过成渝地区生鲜产品产供销的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内商贸流通业的一体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区域内的流通成本,增强区域生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菜篮子”安全,使生鲜行业的协同发展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协同发展的条件和机遇

成渝地区自古以来地域相连、文化相通,区域间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尤其是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3],对两地的区域分工和协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生鲜产品流通加工时商贸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各地区位优势明显、互补性强,生鲜行业的协同发展具备十分有利的可行性条件,且面临重大机遇,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条件:

2.1 区域内生鲜产品供需互补,生鲜行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基础

四川拥有广阔的平原地势,知名的农业基地较多,适合农作物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4],生鲜产品产量大,且主导性的生鲜产品产量远高于需求。由于省内生鲜产品长期供大于求,许多地市积极寻找省外销售渠道。而重庆多山地,不适合农机耕作,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受到极大限制,生鲜产品出产的规模较小,自给能力严重不足。以食用植物油为例,重庆油料作物年均产油仅25万吨,而全市的总体用油需求在60万吨左右,市场缺口较大;然而四川的油菜籽年均产油近110万吨,省内产量远大于需求。四川多个县市瞄准重庆巨大的生鲜产品消费市场,积极充当重庆的“菜篮子”。重庆成为四川的生鲜产品首选的省外销售地,两地生鲜产品供需互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生鲜行业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成渝地区商品流通便利,生鲜行业协同发展具备重要有利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已较为完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配套,初步形成了全方位、综合性的流通格局[5]。物流运输配套系统建设也初显成效,重要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以及物流服务站等建设步伐较快,这为生鲜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条件。物流运输网络的密集性,以及短程物流运输的便捷性,使得生鲜产品可以在“圈”内实现快速流通,且便捷高效的物流系统使得流通过程中货损较少、品质较高,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协同发展以及生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在政策机制和新兴技术的助力下,成渝各地信息沟通日益畅通,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和交流平台不断发挥效用,也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协同发展提供了信息化条件。

2.3 成渝地区资源要素互补,生鲜行业协同发展成为必然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广大的中间区域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而成都重庆两座大型城市则拥有较好的技术、资金和人才资源,这构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协同发展的要素基础。生鲜行业的协同发展,将有利于引导区域内两大核心城市与中间地区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和良性循环,形成良好的互补效应,从而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整体转型升级,实现区域内生鲜行业的创新发展;通过生鲜行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整合,有利于共同建设成一批生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加工基地以及联手打造出一批“成渝”特色生鲜品牌,提高生鲜产品附加值,推动更多产品走出去,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菜篮子”保供基地。

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一体化发展路径研究

3.1 发挥区位优势,明确区域定位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的一体化发展,首先应注重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地在生鲜产品生产方面的总体区位优势,如四川省内的彭州等地,地势较平且土地肥沃,适合大型农机作业,发展规模化农产品种植,应明确为定位为农产品及其他生鲜农作物的种植基地;重庆和成都两座城市在生鲜产品加工和流通方面有着较深厚基础,且成渝地区在商贸流通网络建设方面较为完善,可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产品的加工基地和物流集散地,以提高附加值,助力生鲜产品更好走出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按照资源禀赋进行分工,协同发展,推动农作物种植基地、加工基地和流通中心等统筹布局,稳步推进区域生鲜行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要注重发挥核心两城与中间城市的互补优势,在加大成渝两大核心城市协同发展的同时,带动经济圈中间地带生鲜产品生产的提效升级,通过合适政策推动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鼓励核心城市的优质资源反哺成渝两地间中小城市,提高区域整体的生鲜产品产出水平和供给能力。

3.2 提高协同发展程度,推动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各地政府间交流合作与政策引导,要增强区域内交流合作,消除市场进入壁垒。成渝地区应通过政府间的交流合作,建立协同一致的流通贸易体系和财税政策,加快实现区域生鲜产品的市场准入法规一体化,消除贸易壁垒,使经济圈内各地区的生鲜产品具有平等的市场地位,实现生鲜产品在经济圈内的高效流通;政府还可以建立生鲜产品异地流通的绿色通道,提高异地品牌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从微观层面来看,要鼓励区域内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促进生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生鲜行业内各经营主体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生鲜产品的流通效率为目标,通过签订协议、兼并、控股等方式,加强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增强生鲜产品的产、供、销的对接程度,提高流通效率,避免生产过剩滞销和供给不足缺货的困境。

3.3 科技赋能,信息共享,推动资源整合和转型升级

新兴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结合生鲜行业的特点,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实现生鲜产品销售渠道多样化。利用生鲜电商平台的集成性和便捷性,加大平台与成渝地区各生产基地的对接,将不同区域的产品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展示和销售,借助智慧物流,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便可快速购买到各地的新鲜食材;充分利用现有的移动互联网平台,引导行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直播带货、推文带货等多种渠道带货模式,积极开拓新市场,防止产品滞销。同时,政府应对市场运行起引导和服务作用,可由政府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云共享平台,加快生鲜行业各相关机构、组织、企业等实现云上互联互通[6],通过“技术云指导”“信息云共享”“问题云解决”等方式,使产业链高效整合,切实降低各企业组织间的协调成本。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开展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生鲜产品的生产流通,实现生鲜产品流通全过程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的畅通,打破传统的信息孤岛[7]。此外,成渝地区相关部门可提前布局,组织人力物力研究推动区块链与生鲜物流的深度融合,运用其只能安排运输,减少空载和迂回运输,提高区域整体生鲜物流的效率和安全性。

3.4 加强生鲜食品安全统一监管,制定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

确保生鲜产品食用的安全性是保证其质量的基础。成渝两地的市场监管局首先应加紧牵头,制定成渝地区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通过规定食品安全追溯编码规则、数据源、标识物等统一标准,形成统一的行动框架,使区域内各级部门在统一的行动框架下齐抓共管,形成共治合力。推动联合执法,建立完善联合检查协作机制,形成联合执法结果的认可制度,如保证成渝地区在对成渝两地的权威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在监督抽检中予以相互认可;要通过建立信息及资源共享机制,定期通报生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信息和风险管理信息。此外,应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一体化追溯体系,实现区域内“数字化、智能化”联合监管。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于生鲜物流行业,实现商品流通过程全程可追踪、可追溯,有效提高生鲜产品在区域流通中的透明性;可加快上线运行成渝经济圈生鲜产品电子合格证,促进区域内生鲜经营主体落实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提高生鲜食品安全追溯的及时性和便捷性[8]。

3.5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协同发展的人才质量水平

人力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特别是专业的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要推动成渝地区生鲜行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首先应整合成渝地区的教育资源,使之满足区域生鲜行业人才培养对教育资源的需求。长期以来,生鲜行业相关学科,如农学、养殖等被边缘化,师资力量紧缺,要加大投入,统筹规划成渝经济圈生鲜行业相关学科师资培训队伍的建设,形成结构合理、数量适当、素质过硬的生鲜行业相关师资队伍;要推动成渝地区相关学科教师之间、教学团队之间的学术交流常态化。应统筹区域内生鲜行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出满足区域内行业发展所需人才,避免川渝两地人才培养同质化,导致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要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突出实践教育,各相关高校要联合成渝地区生鲜经营企业、科研机构等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提高生鲜行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要注重政府的引领和协调作用,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农民的联合培养。鼓励成渝地区的本科院校、职业院校、农村合作社、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和生鲜业龙头企业等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在生鲜生产基地设立固定的培训点和固定的联系人等,实现职业培训的常态化。

图1 生鲜行业协同发展路径

4.结语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制定的重大战略规划,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各个层面的协同发展是经济圈建设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生鲜行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行业,促进区域内生鲜行业的协同发展,对提高区域生鲜行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推动成渝地区生鲜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商贸流通和物流运输等方面的统筹谋划和协同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内商贸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思路。本文结合成渝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鲜行业协同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建设具有较好的启发作用。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三大增长极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溢出影响研究
基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国数字贸易出口促进效应研究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成渝双城到同城
陆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