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神针法治疗慢性荨麻疹34例

2021-03-19王仲洵甘霖史欣怡林咸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风团荨麻疹针刺

王仲洵 甘霖 史欣怡 林咸明*

荨麻疹以皮肤瘙痒,局部或者全身出现鲜红、苍白或者近肤色的风团为主要临床症状,如皮疹反复发作达2 次/周且病程>6 周[1]可诊为慢性荨麻疹。由于疾病周期长,症状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慢性荨麻疹患者经常存在失眠、焦虑等精神问题。目前西药治疗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类药物为主[2],其疗效不易维持,且有一定副作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此病疗效佳,副作用少,具备一定优势,但忽略了荨麻疹慢性化过程中患者出现的情志异常问题。本实验从调神角度入手治疗慢性荨麻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9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前往浙江省中山医院针灸科门诊部就诊患者中,筛选出70 例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受试对象。诊断标准:符合2018 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荨麻疹诊疗指南中慢性荨麻疹相关标准[3]:皮肤明显瘙痒伴有肉眼可见的大小不等风团;病情反复发作>6 周,每天发作或间歇性发作。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2)发作1 次/2 d 或发作≥3 次/周,症状持续时间≤24 h。(3)年龄16~60 岁,男女不限。(4)首次治疗前3 天内未服用抗组胺类药物治疗,1 个月内未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GC)、免疫抑制剂(ISD)类药物。(5)有阅读能力并能根据病情如实回答问题,且自愿并同意配合完成本临床研究的各步骤。排除标准:(1)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2)风团持续存在并>24 h;(3)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自身严重免疫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感染者;(4)有明显手术外伤者,或者就诊时有明确的感染病因、全身症状重并伴休克者,或出现高热、头晕、头痛、呕吐者。脱落及剔除标准:(1)发生不良反应:针刺过敏、各种原因引起的晕针以及针刺部位感染等;(2)治疗过程中发生其他并发症;(3)实验期间使用本疾病相关药物。

1.2 治疗方法 (1)针刺组:患者先取坐位,选取风池穴,穴位常规消毒,采用0.30 mm×40 mm 毫针常规针刺,得气后捻转5 s 左右将针取出;再取仰卧位,针刺耳穴(心、肺、神门)、中脘、天枢、关元、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得气后留针30 min。隔天治疗1次,治疗3 次/周,1 周为1 个疗程,共4 个疗程。(2)西药组: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1 片/天,共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首次治疗前以及治疗疗程(4 周)结束后,填写以下量表:(1)荨麻疹活动性评分(UAS);(2)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4)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根据相应指标评价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1)SSRI: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准则》[4],使用0~3 分评定患者皮损分布、红斑、数量以及风团大小、瘙痒程度等体征和症状改善情况,从低到高分别表示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最终分数越高,则症状及体征越明显。治疗结束后,依据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估,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后总积分×100.0%。疗效指数>90%为显效,60%~90%为有效,<6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0%。(2)UAS[5]:于治疗前后进行荨麻疹活动性评估,UAS 量表中包括瘙痒程度和风团数量。风团数量的评估中包含小风团(直径≤3 cm)和大风团(直径>3 cm),以0~3 分进行评定:0 分:<10个小风团;1 分:≤10 个大风团或10~50 个小风团;2 分:>50 个小风团或10~50 个大风团;3 分:躯体完全累及。瘙痒程度(0~3 分):0 分:无任何瘙痒感;1分:轻度瘙痒;2 分:中度瘙痒;3 分:重度瘙痒。(3)DLQI[6]:该量表中每个问题包括“无”、“一点”、“许多”、“非常多”这4 个选项,分别以0 分、1 分、2 分、3 分相对应,依据患者现阶段情况填写一个最适合的选项,该问卷总分为0~30 分,慢性荨麻疹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与总分成正比。(4)HAMA[7]:该量表采用5 级评分法,其中0 分代表无症状,1 分代表轻度症状,2分代表中度症状,3 分代表重度症状,4 分代表极重度症状。遵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7 分,没有焦虑症状;>7 分,可能有焦虑;≥14 分,肯定有焦虑;≥21 分,肯定有明显焦虑;≥29 分,可能为严重焦虑。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研究过程中,5 例患者由于症状控制不佳,自行添加其他口服药导致治疗组脱失1 例,对照组脱失4例。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 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UA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针刺组 34 5.26±0.93 1.53±1.33 -13.407 0.000西药组 31 5.13±0.99 2.29±1.27 -9.810 0.000 t 值 0.569 -2.353 P 值 0.571 0.02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DLQI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针刺组 34 9.47±2.54 3.88±2.75 -8.709 0.000西药组 31 9.29±1.79 5.39±2.26 -7.532 0.000 t 值 0.328 -2.396 P 值 0.744 0.020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 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针刺组 34 14.71±7.29 5.97±3.61 -6.264 0.000西药组 31 14.39±6.60 10.55±5.16 -2.540 0.014 t 值 0.184 -4.174 P 值 0.854 0.000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中医的“赤游白风”、“瘾疹”、“风疹块”等范畴,传统针刺较多从病因病机出发,以养血祛风、清热除湿、疏散风热等为基本治则选取相关穴位,从神志入手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则相对较少。《素问·至真要大论》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又“心主神志”,荨麻疹患者本或轻或重处于神志异常状态,而荨麻疹反复发作的慢性化病程又常使患者情绪、睡眠等受到影响,出现神情烦扰,心气不舒,日久郁而化火,扰动心神,会进一步加重失眠、焦虑、抑郁等一系列心神失调的症状,继而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力[8],诱导荨麻疹的发作,产生恶性循环。故从神论治慢性荨麻疹有其理论依据。

调神针法[9]分为朝神、安神、养神三个部分。朝神为每次施针时先取颈项部风池穴调节脑部经气,使患者处于静息状态,从而加强针刺效果[10]。《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强调在针刺治疗前,患者应该身心放松,气定神闲;施术者应聚精会神,心无旁骛,手如握虎。如此才可以发挥针刺的最佳效应。正如《标幽赋》所云:“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然而临床针刺时许多患者常因畏痛而紧张,难以做到神形合一,精神内守,故辅以针刺操作帮助其集中精神,从而使气血调和,心神凝聚,激发针刺效应。风池穴位于颈项部耳后颞颥处,五脏六腑之精气注于目,上属脑,后出于项,故针刺此穴可有调节脑神之功效。安神是通过纠正神志失调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减少内分泌紊乱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免疫系统失衡状态。选用的是耳穴的心、肺、神门,此三穴可开利肺窍,养心安神。养神即为调理脾胃,选用的穴位包括腹四针(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以调节脾胃功能,维持中焦气机升降有序。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正所谓“两精相搏谓之神”,神由先天之精所化生,依靠后天水谷精微滋养,故诸穴相配伍有养神之意;最后以曲池清热散风凉血,血海活血祛瘀,治其标,应“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调神针法具有扶正祛邪、疏风清热、安神定志、调和营卫的功效,其能通过缓解患者情志异常症状,达到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目的,可谓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风团荨麻疹针刺
箕的琴弦
讨厌的荨麻疹
清明的雨
荨麻疹不仅仅是皮肤病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防荨麻疹复发 “治”“护”两手抓
荨麻疹很少是过敏
地氯雷他定联合玉屏风颗粒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分析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