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学习满意度的探索
2021-03-19周蕾
周 蕾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基础部,广州 510550)
在线教育是一种基于网络进行教与学互动的学习行为。发展在线教育,有利于构建新型的教育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学习型社会。截至5月8日全国开展在线教学的普通高校共计1 454所,103万余名教师开设107万门在线课程,参加在线课程学习的大学生达1 175万人,合计23亿人次[1]。如何促进在线教学健康、规范、有序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线教育理念,引发了人们对于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立德树人,思政战疫教育先行
随着各地学校的陆续开学,疫情教育应成为新学期的必修课。利用疫情这个特殊教材,努力化疫情之危为教育之机,引导学子与人民共命运、和时代同步伐。
(一)震撼的现场意识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抗疫战场处处皆课堂,抗疫教育无处不在。每天滚动更新的国内外确诊病例数据和死亡数据、社区联防联控、全家“宅”生活以及延迟开学,让每个人都成为抗疫大军中的一分子。抗疫中医护人员的伟大、普通人的不平凡,无不是鲜活的课程、最实用的教材,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足以影响学子们的一生。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关注疫情、关注社会,通过战疫的场景性和实践性,教导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课程思政的路径,提升实践育人的实效。
(二)自觉的大局意识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此次战疫中,“人民至上”是我国抗疫实践最重要的检验。2020年既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又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多举措全力阻断因疫厌学辍学、因疫致贫返贫,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双胜利。抗疫教育不仅要有人民性,还要有时代性,这样才能站位高远,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
(三)深刻的超越意识
人类的文明史本身就是一部病毒抗战史,两者的较量,从未停止过。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疫病的考验,却总能涅槃重生,这是历史规律也是自然规律。抗疫教育要有家国情怀,要让学生从抗疫故事传递的真善美中汲取成长力量,更要在“大我”与“小我”、在“国家”与“小家”的对接中感受国家的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抗疫教育要有人类情怀,病毒没有国界,疫情不分种族。在全球战疫中,应摒弃傲慢与偏见,携手抗疫,精诚合作,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提升高校学生满意度的途径
根据周蕾的《高职学生学习满意度问卷的编制与效信度检验》[2](以下简称“问卷”)可以知道影响高职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主要因素是:教师综合素质、校园环境和专业课程设置。下面就主要讨论在线教育背景下如何从这三个方面去提升学生学习的满意度。
(一)教师方面,迫切需要构建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
与线下教育相比,线上教育的“不停学”要求教师承担的角色完全不一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也不同。“不停学”不意味着应付、流于形式,也绝不意味着不可持续。但在疫情背景下,为教师提供在线学习的网络空间是不足的,尤其是提升教师在线教育教学素养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和环境存在不足,构建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1.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应根据教师教学对象的不同建立不同侧重的在线教育平台
疫情期间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经过十余年的教师信息化的发展,除了政府层面开发的优质平台外,高校和企业开发的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资源[3]。现以在线教育平台的主办单位和教学对象为内容对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汇总(见下表),为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开展在线教育提供帮助,满足高校学生不同群体的要求, 以期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满意度。
基于主办单位和教学对象的在线教育平台分类
2.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在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的支撑
如此大规模的在线教育,需要一批能够在线开展教师教育的专家、学者来保障在线教育的质量。这些专家应具有将技术和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合二为一的能力,为教师和学校提供在线学习的有效指导。疫情期间在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里的高校专家、行业专家可在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和教指委的协同下遴选和推荐优质资源进行系列培训,例如提供本专业领域的优质在线课程清单、对一线教师在线教学平台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问题进行直播和录播分享,促进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协同多校扩大在线教学的“朋友圈”。专家们还可建立教师能力提升网站,以专题的形式解决直播平台、慕课平台、网络研究平台等的问题;组建咨询技术团队为一线教师在线提供咨询和支持服务。除此之外,通过对优质平台的教学功能测试,专家们出具的测试报告被教指委写入本专业领域在线教学实施指南直接推荐给有需要的教师。为保障在线教学质量,专家们还应给出在线教学质量保障建议,包括在线教学课前准备、课中管理、课后总结、学生评教及院系检查和学校督导等方面。充分吸收企业中的优秀在线教师教育专家,对体制内外的专家一视同仁,分级制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在线教师教育专家资源库,共同下好在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这盘棋。
3.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建设在线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
现在在线教师教育课程分为线下、线上两部分,但是目前教师线上教育教学课程、教材基本没有,亟待开发。在线教师教育体系涉及到方法、方式、技术、工具等多方面内容, 有别于线下教师教育,必须要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吸引住“屏幕”对象。在线教师教育体系的课程和教学要有丰富的资源基础来支撑,因此要基于课程和教学的需要建立在线教师教育资源平台。疫情期间,虽然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组织了各自的专家对在线教师进行了培训,但这种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如何快速地利用在线平台和学生互动,且各互动细节还需要各科教师边教边摸索,学生边学边反馈,总体来讲还没成为一个完整的在线教师教育课程和教学体系, 需要在今后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4.国家在线教师教育体系需要合理的制度环境
不仅要在政策上提供支持,颁布在线教师教育体系的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而且要在专业上制定相关的制度,如构建教师在线教育能力框架,可为教师提供参照依据和实践依据;建立在线教师的课程标准,为在线教师教育提供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与方法探索的参照; 还可建立在线教师教育师资标准,建设一支在线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致力于在线教师教育的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实践探索;更要建设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国家标准,鼓励大学企业参与平台建设;可实施平台建设实验项目,积累经验, 探索行之有效的在线教师教育平台建设模式。
(二)校园环境方面
根据问卷可知,疫情前的校园环境方面,文娱社团、体育文化、学术活动、心理咨询和图书馆藏书量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影响较大。疫情的突然到来,几个月的居家隔离给学子们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恐慌焦虑,做好心理咨询,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心理的免疫力最终能让学子们顺利返校显得尤为重要。疫情初期教育系统就纷纷打响了心理“战疫”,广大师生只有理性对待疫情,才能做到临危不惧,战胜疫情。 从1月31日开始,教育部就号召有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高校开通热线。与此同时,教育部汇集全国最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在华中师范大学搭建了心理援助热线平台,求助者可通过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加入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免费心理咨询。武汉理工大学针对近3万份问卷量身打造线上暖心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发布了《风雨同舟战胜疫情》系列心理支持手册;兰州大学等院校用各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各高校心理战疫具体的措施总结如下:
第一,组建专业化心理援助团队。在院校的支持下,各校心理辅导团队、心理教学教师、辅导员三支队伍拧成一股绳,多管齐下筑牢学生抗“疫”心理防线。
第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制定日常动态的防控方案。通过在线课堂等各种校园宣传平台推送各类抗疫心灵处方,普及疫情时期的心理自助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各校心理中心面向学生开展各种方式如热线救助、QQ等心理支持服务,全程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
第三,开展心理援助行动。对易感人群——疫情爆发前出现过心理危机尤其是确诊过心理疾病的学生,由各系部辅导员重点监控,开通特殊渠道,点对点、一对一进行心理追踪辅导,关注心理危机缓解情况。
第四,实时关注心理动态。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发送在线心理状况问卷、邮件、公众号等对全体学生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危机网络调查,通过调查识别和筛选出疑似病的高危人群,果断采取后续行动。暂未表现出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坚持每天收集疫情报告动态关注其心理状况,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干预。
这些具体的措施相当于医疗急诊,起到了抚慰、振奋人心的作用。在战术层面上,还要进一步强化“急诊”接诊技术,将收集梳理出来的问题分类整理,提出方案落实行动,细化措施进行系统研究。在战略层面上,思考心理学+学科的对接,打造具有家国情怀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爱国人才。
(三)专业课程设置方面
由问卷可知,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课程的设置、教材和教学内容等对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影响较大。
1.在线课程专业设置应更加广泛
以在线教育平台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为例,该平台拥有包括985高校在内的全国685所合作高校,共8 000余门在线课程资源,涵盖本科12个学科门类所有专业类、专科18个专业大类。师生在平台上可找到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所有课程,不再局限于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范围,就能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
2.在线教育认证体系应更加完善
2020年2月,人社部推迟了部分职业资格考试报名,4月教育部等7部门部署实施部分职业资格“先上岗、再考证”阶段性措施[4]。在后疫情时期,能否大规模进行在线教育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及认证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国家应实行双轨制,除线下的教育认证机构,还应成立专门的在线教育认证机构,含区域性、国家性、专业性三级认证机构,进一步健全完善认证机构系统,明确认证标准,承认在线教育的技能证书与线下教育技能证书的同等效力,让在线教育认证成为在线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方面,在线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可由在线认证机构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由各在线认证机构颁发。区域性在线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适用于各(多)省市自治区,受到区域性教育局、人事局、建设局、财政局等部门认可;国家级在线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适用于全国,受到教育部、人社部、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认可;专业性在线认证机构颁发的证书适用于各行业内部,受到各行业、专业协会认可。
另一方面,学生可根据学校提供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清单在在线平台上学习,自主选择合适的讲师,经考试(核)成绩合格者,可在国家级在线认证机构申请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的结课证书或成绩单;学生亦可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或兴趣在在线平台上选择其他课程,经考试(核)成绩合格者,可在任一类别的在线认证机构申请选修课结课证书或成绩单。当学生达到学校要求的本专业最基本的学分标准和课时标准后,可获得国家级在线认证机构颁发的毕业证,此证书受到学校、教育部和社会的认可。
建立在线认证机构“课证融通”的管理制度,可利于实施“职业等级证书”“毕业证书”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制度。
3.要推动教材和在线课程的充分融合
教材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载体,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教材也实现了由传统的纸质教材到新形态(融媒体)教材再到数字(电子)教材的更新换代,其数字化程度逐级加深,但不管如何变化,教材为教学服务的属性没发生变化,这些形式的教材应相互补充,满足不同层次师生的需求。
近年来,高教职教领域在线建设成果颇丰,在线教学期间更有大批的在线课程上线供师生选择,但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线课程包含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三个要素,通过在线教学平台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数字教材除了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还可以依靠特定的阅读系统或学习系统进行一定的学习活动。数字教材和在线课程虽均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要素,但从内容的媒体表现形式上看,在线课程不少以授课视频代替教师的讲授。从教学评价上看,在线课程要有科学严谨的总结性评价体系,用来判断课程目标是否完成,否则不能称其为一门真正的课程;数字教材秉承着传统教材的文本形式,主要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融合发展,不仅是互联网时代教材建设的趋势,更将重构传统课堂与教学过程,提升在线课程的质量,让在线课程更规范、更科学化。
首先,在纸质教材的基础上设立相应的二维码等,辅以在线资源平台,升级为新形态教材,实现了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结合,解决了教材容量和课时有限的矛盾,成为目前教材的主流产品之一。
其次,根据产(行)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专业课程教材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5],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积累教学经验和成果后,转化为纸质或数字教材出版。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该校与富诚汽车零部件清远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首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方向。在教学时联合思想政治过硬的汽车领域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等跨界合作先开设在线开放课程,通过在线开放课程的交互性教学,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将企业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吸纳入教学内容,坚决杜绝繁难偏旧、拼凑式的教学内容,不断地凝练教学内容,反复审视教学过程,结合原有教材将本专业有关的国家专利、发表的论文、教研科研项目、在线精品课程等转化为新教材,充分强调了专业教材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在国内高职教育领域首创了“自主式一体化”教学方法。
最后,建立在线课程的科学性评价体系。后疫情时代,在线开放课程与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配合,运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会成为教学常态,建立科学的在线课程评价体系意义重大。构建的评价体系可以从在线课程建设、在线课程应用和在线课程教学效果三方面考虑。在线课程建设需要考虑课程信息、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在线课程应用需要考虑教学运用、混合应用;在线课程教学效果需要考虑学习过程跟踪评价、学习效果评价。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才能分析出教师对课程的熟悉度及专业能力水平,学生的学情、课堂表现、学习效果及学习满意度。在线教学期间,不少在线学习平台自带了评价系统,以超星学习通为例,在教师建立课程按课程要求设置成绩权重后,学生每一次的操作轨迹都会被后台记录统计,对应的课堂报告、学情统计、成绩统计会自动生成,除了能一定程度反映形成性评价,也可以反映期末考试的总结性评价。
4.要构建好专业课程体系
在线教学能顺利地开展得益于“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支撑,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第四次革命对直接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形成强烈冲击,很多产业会随之消失,各院系所设专业随产业转型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随着产业发展对从业者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专业的设置也要随之发生改变,重新构建好课程体系是学校专业转型的核心工作。构建出的专业课程体系要包含核心课程群、技能课程群和特色课程群,三个课程群相互关联却又侧重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见下图)。这些群课程不是简单的专业课程相加,学校要从高处着眼,突出顶层设计与价值引领,在原有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重新编制和设计新的群课程模块,优化课程整体设计,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更要打破校内院系之间的壁垒,破除原有专业管理体制的制约,做好跨院系之间利益的统筹、协调,进一步促进校企合作互融共生,多元化整合和配置相关院系、学校和企业行业的资源,以获得资源利用的整体最优。总之,课程体系所含内容要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要求,培养德技双馨高素质人才。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同样是在线教育的根本任务。国家和院校要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下,从教师、校园环境和专业课程等方面着手,以疫情引发的在线教学新常态为契机,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管理制度变革,打造面向未来的在线教育体系,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满意度。